2003年,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管與服務並重,進行企業登記前置審批和互聯審批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一審一核”制度,提高企業登記註冊效率。進一步完善“經濟戶口”管理,嚴把市場準入關,依法規範市場主體行為,嚴厲打擊企業虛報註冊資本、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等違法行為,繼續清理“三無”企業,強化安全生産,積極支持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使內資企業健康發展。
一、依法規範市場主體行為,加強對市場主體準入和經營行為的監管
(一)改革登記制度,嚴把市場主體準入關,切實加強對“經濟戶口”的監管。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按照部署,一方面,全面實施首辦責任制,積極推進企業登記前置審批和互聯審批制度改革,改革多環節辦理企業登記註冊方式,逐步推行“一審一核”制度,通過審查、核準兩個環節,完成企業登記註冊的受理、審查、審批、核準、發照工作,提高了企業登記註冊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對虛假出資、虛報註冊資本(金)、抽逃出資、超範圍經營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開展專項整治,嚴肅查處會計師事務所、仲介評估機構、企業登記代理機構弄虛作假、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違法行為。
(二)創新機制,提高效能,認真清理“三無”企業、“五小”企業,加大對涉及人體健康、生命安全、生産安全、環保等危險行業的監管力度,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生産安全和環境保持。2003年共依法關閉小煤礦1.5萬家,非煤礦山3.8萬家,非法排污企業7339家,“五小”企業3055家,有毒有害化學品生産經營企業4100家。
(三)改革日常監管方式,實施滾動年檢等有效機制,加大對無照經營、超範圍經營、偽造塗改營業執照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依法規範企業的市場主體行為。2003年,通過年檢,查處企業違反企業登記管理法規26.5萬戶次,吊銷營業執照20.24萬戶,罰沒金額2.86億元。
從企業類型來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公司違法違章情況比較嚴重,違法戶次分別為5.12萬戶次、11.01萬戶次和7.48萬戶次,佔總戶次的89.06%。
從違反登記管理條例來看,違反《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19.35萬戶次,其中不按規定辦理年檢的14.62萬戶次,不按規定辦理登出登記的2.39萬戶次,以上二項佔違反《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戶次的87.94%;違反《公司登記管理條例》7.15萬戶次,其中公司不按規定接受年檢的6.06萬戶次,佔84.75%。
(四)認真探索研究,建立健全市場主體退出機制。在目前市場主體退出機制不盡完善的情況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認真研究,勇於嘗試,加強立法,建立企業信用體系,採取將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列入警示系統等措施,有效監督企業推出市場時嚴格執行債權債務清算制度,防止惡意逃廢債務,切實維護市場交易安全和債權人的合法利益。
二、充分發揮企業登記註冊的職能作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積極支持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國有企業經濟佈局結構調整
一是積極支持國有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二是積極支持壟斷行業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支持電信、電力、民航等行業的改革重組。加強對自然壟斷行業的有效監管;
三是積極支持國有中小企業通過聯合、兼併、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出售等方式進行改組,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促進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採取多種有效實現形式;
四是積極支持科技企業體制改革,促進高新技術産業化。支持應用開髮型科研院所進行企業化改革,以及相關科研機構做好脫鉤改制工作;
五是積極引導外商投資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造,鼓勵支持國有企業抓住全球新一輪生産要素重組的機會,把利用外資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利用外資帶動國有企業改革;
六是認真做好企業集團的登記和規範工作,繼續支持國有企業通過兼併、聯合、重組等形式,組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公司和大企業集團;
七是在國有經濟佈局方面,積極支持國有經濟更多佈局在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和行業,其他領域和行業的國有企業通過重組改制、結構調整,在市場中公平競爭。
三、經營條件、投資環境不斷改善,規模實力不斷增強,結構佈局日趨合理,內資企業穩定發展
(一)內資企業戶數繼續平穩下降,但下降速度在逐年減緩。
截至2003年底,全國實有內資企業412.36萬戶,比上年同期減少32.15萬戶,下降7.23%(其中企業法人219.72萬戶,比上年同期減少16.8萬戶,下降7.10%)。其中國有企業104.97萬戶,減少12.27萬戶,下降10.47%;集體企業162.55萬戶,減少26.04萬戶,下降13.81%;聯營企業3.01萬戶,減少0.62萬戶,下降17.13%。
內資企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規範市場主體準入行為,加大監管力度,加強對企業的屬地監督管理,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大企業年檢工作力度,強化企業監督管理工作,嚴格執行企業前置審批制度,嚴厲打擊公司虛報註冊資本、虛假出資、抽逃出資行為,嚴把市場準入關,在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中,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專項整治,強化安全生産,清理整頓涉及生命財産安全、公共安全的“三無”企業、“五小”企業,對一些達不到國家有關要求和違法經營的企業進行了登出和吊銷處理。二是部分企業在轉軌改制過程中,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進行內部結構調整,實行關、停、並、轉,改制為公司和股份合作企業。三是對一些挂靠集體企業進行甄別,重新進行産權界定,依法改制為公司或私營企業。四是由於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製作用,兼併、淘汰了一部分企業。由於以上原因,內資企業戶數繼續調整下降,但是內資企業的質量不斷提高,企業的運行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1998-2003年內資企業發展情況
項 目 |
戶數(萬戶) |
增長量(萬戶) |
同比增長速度(%) |
2003年 |
412.36 |
-32.15 |
-7.23 |
2002年 |
444.51 |
-38.73 |
-8.01 |
2001年 |
483.24 |
-51.87 |
-9.69 |
2000年 |
535.11 |
-60.94 |
-10.22 |
1999年 |
596.05 |
-61.43 |
-9.34 |
(二)在新登記企業中,公司所佔比例超過一半。
2003年全國新登記內資企業35.27萬戶,與上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減少1.95萬戶,下降5.53%,總體發展平穩。在新登記的企業中,從企業類型上看,公司最多,為21.27萬戶,佔新登記企業的60.31%,比上年同期增長2.80%;國有企業4.82萬戶,佔13.68%,下降12.68%;集體企業6.2萬戶,佔17.57%,下降16.78%;股份合作企業2.47萬戶,佔7.00%,下降20.32%;聯營企業756戶,佔0.21%,下降10.64%。從企業在行業上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社會服務業,製造業,分別為13.69萬戶、4.77萬戶和3.57萬戶,分別佔新登記企業的38.81%、13.51%和10.14%。
(三)資本的重組與優化,使內資企業産業結構不斷調整,實力不斷增強。
1.註冊資本繼續增加,資本流向合理,企業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註冊資本繼續增長。截至2003年底,在企業總戶數減少32.15萬戶的情況下,企業註冊資本增加19507.41億元,達147321.42億元,比上年底增長15.26%。企業法人戶均註冊資本由上年底的540.39萬元增加到670.49萬元,增長24.08%。
註冊資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新設立的企業以公司為主,起點高,規模大,資本雄厚;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原來一些諸如金融、電信、保險等壟斷行業,根據承諾,要逐步放開市場,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抵禦風險能力,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加快戰略性重組、改造步伐,組建大公司或大企業集團,以期實現增強實力,擴大企業的生産經營規模,逐漸形成規模效益;為適應市場經濟競爭機制的需要,擴大再生産,降低成本,達到規模經營,有能力的企業不斷追加資本投入。
資本流向更加合理。經過幾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經濟實力更加雄厚,國有中小企業、集體企業通過改制,使資本成功地參與到了公司和股份合作企業中去,使資本得到最佳、有效重組和優化配置,從而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2.不同類型企業在結構上不斷調整,股份制企業所佔比重不斷擴大。從企業類型結構上看,國有企業佔25.46%,集體企業佔39.42%,聯營企業佔0.73%,股份合作企業佔5.68%,公司佔28.09%,其他企業佔0.63%。與上年底相比,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聯營企業所佔比重繼續減少,股份合作企業、公司所佔比重繼續增加,從而不斷促進社會經濟的均衡發展。從量上講,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所佔比重為64.88%,雖然比上年底減少3.93個百分點,但仍然佔據國民經濟的絕對主導地位。根據企業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今後還需不斷調整,一方面,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在數量所佔比重還會逐漸減少,使企業向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均衡協調、平等競爭的多元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國有經濟控制力不是體現在數量上,而是體現在質量上。通過推行股份制,使國有經濟成功參與到股份制經濟中去,有利於不斷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3.國家連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産業結構不斷調整。從産業結構來看,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一産業戶數和註冊資本所佔比重均增加。第一産業9.47萬戶,佔2.30%,增加0.11個百分點,註冊資本2016.96億元,佔1.37%,增加0.02個百分點;第二産業戶數和註冊資本所佔比重均有所減少。第二産業99.25萬戶,佔24.07%,減少0.80個百分點,註冊資本55695.43億元,佔37.81%,減少3.80個百分點;第三産業戶數和註冊資本比重均有所增加。第三産業303.65萬戶,佔73.64%,增加0.69個百分點,註冊資本89609.03億元,佔60.83%,增加3.78個百分點。
(四)國有企業經濟佈局進一步合理調整。
國有企業積極調整經濟佈局,有重點、有目的退出一些競爭性行業,轉為加強在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和行業建設,使有限的資源通過市場調節得到最佳有效配置,高了各种經濟成分競爭的公平性。根據國有企業改革的措施和目標,國有企業繼續逐步退出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社會服務業等競爭性行業,進而在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尋求發展。截至2003年底,國有企業在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上為46.47萬戶,比上年底減少7.53萬戶,下降13.94%,社會服務業10.4萬戶,減少0.94萬戶,下降8.25%。而在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如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上為1.8萬戶,比上年底增加603戶,增長3.47%。
(五)公司繼續以穩定的發展速度保持增長。
公司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形式,其科學的管理和運營方式已深為廣大投資者接受。儘管受經濟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公司始終以穩定的速度發展。截至2003年底,公司已經達到115.83萬戶,註冊資本83519.57億元,分別比上年底增加8.1萬戶和16450.25億元,增長7.52%和24.53%。其中具備法人資格的有限責任公司74.12萬戶,註冊資本69207.79億元,分別比上年底增長3.64%和28.10%;具備法人資格的股份有限公司8809戶,註冊資本14311.78億元,分別比上年底增長0.94%和9.71%。
1.從行業來看,在發展速度上,發展最快的是金融、保險業3.55萬戶,增長51.30%。增長速度超過10%的有: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增長26.70%,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增長28.70%,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增長18.24%,地質勘察業、水利管理業增長17.17%,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增長21.23%,農林牧漁業15.56%,社會服務業增長11.21%,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增長26.29%;在結構上,公司的戶數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製造業和社會服務業上,分別為46.92萬戶、16.48萬戶和14.43萬戶,以上三項佔公司總戶數的67.20%。
1998—2003年公司發展情況
項 目 |
戶數(萬戶) |
增長量(萬戶) |
同比增長速度(%) |
2.從産業結構來看,公司在第一、二、三次産業上的分佈逐步調整。與上年底比,公司戶數在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上分佈比重有所增加,在第二産業上的分佈比重有所減少。第一産業2.02萬戶,佔1.74%,增加0.04個百分點;第二産業24.89萬戶,佔21.49%,減少1.25個百分點;第三産業為88.91萬戶,佔76.77%,增加1.21個百分點。
3.從經濟區域公司發展速度與規模來看,由於國家為實現西部大開發計劃,優化投資環境,調整投資結構,積極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西部投資,加快了西部地區的發展,使西部地區公司發展速度基本接近東部地區,促進了全國各地區企業的均衡發展;但由於東部地區公司基礎好,起步早,因而無論是在戶數還是在規模上,仍然佔有絕對優勢,超過中、西部地區之和(見下表)。
東中西部地區公司發展情況
戶數
(萬戶) |
115.83 |
71.56 |
24.51 |
19.76 |
比重
(%) |
100.00 |
61.78 |
21.16 |
17.06 |
發展速度
(%) |
7.52 |
8.12 |
5.93 |
7.32 |
註冊資本
(億元) |
83519.57 |
59543.08 |
14329.22 |
9647.27 |
比重
(%) |
100.00 |
71.29 |
17.16 |
11.55 |
發展速度
(%) |
24.53 |
27.03 |
17.04 |
21.36 |
(六)企業集團發展迅速。
由於國家有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一些企業為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紛紛通過兼併、聯合、重組等形式,組建企業集團。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企業集團5793戶,比上年同期增加1166戶,增長25.20%,企業集團得到了快速發展。
(七)股份合作企業發展速度首次出現負增長。
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股份合作企業23.42萬戶,比上年底減少1.37戶,下降5.53%。註冊資本1641.29億元,比上年底減少78.42億元,下降4.56%。
隨著中小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改製成為股份合作企業工作的完成,以及新設立的企業將主要以公司為主,股份合作企業在連續幾年的快速發展之後,開始步入調整時期。轉制後的股份合作企業發展的重點將是調整行業結構和産業結構,以求得生存與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