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006年8月3日電繼南昌、湘贛邊界等地起義後,中國共産黨又發動和領導了廣州起義。
廣州是第一次大革命的策源地,工農運動曾有很大發展,中國共産黨在這裡有很好的工作基礎。在中共廣東省委的領導下,全省工農運動日趨活躍。1927年10月中旬廣州市海員舉行的罷工,得到各業工人的援助,2萬多工人舉著紅旗,向反動政府示威,顯示了廣州工人階級的覺悟和力量。11月中旬,粵、桂軍閥之間為爭奪地盤爆發戰爭。中共中央認為兩廣軍閥爭奪廣東地盤的衝突,實際上是工農群眾革命潮流的高漲,要求廣東省委“堅決地擴大工農群眾在城市、在鄉村的暴動,煽動士兵在戰爭中嘩變和反抗,並急速使這些暴動會合而成為總暴動,以取得全省政權,建立工農兵士代表會議的統治”。11月26日,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從香港返回廣州,秘密召開了有部分省委常委參加的會議,具體研究了廣州暴動的準備工作,決定乘張發奎的粵軍主力調往肇慶、梧州一帶,廣州市內兵力薄弱的有利時機,組織共産黨所掌握的第4軍教導團和警衛團一部以及工農武裝,舉行武裝起義,並成立了以張太雷為委員長,黃平、周文雍為委員的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領導起義。隨後又成立了起義軍總指揮部和參謀部,葉挺任總指揮,葉劍英任副總指揮。起義原定於12月12日舉行,起義前夕,張發奎對起義的計劃有所察覺,準備解散教導團,在廣州實行戒嚴,並調其主力部隊趕回廣州。在此緊急關頭,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提前于11日淩晨舉行起義。
12月11日3時許,在張太雷、葉挺、黃平、周文雍、葉劍英、楊殷等領導下,教導團全部、警衛團一部和工人赤衛隊7個聯隊和兩個敢死隊共3000余人,分數路向廣州市各要點發起突然襲擊。廣州市郊芳村、西村等地的農民約2萬人同時舉行起義,一部進入市區配合起義軍的行動。起義軍民經過10個多小時的戰鬥,殲滅市區守軍大部,攻佔市公安局、國民黨廣東省政府等重要機關。當日上午,成立廣州市蘇維埃政府,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蘇兆徵為主席(未到職,由張太雷代理)。12日,張發奎所部3個多師和在市區的殘部,在英、美、日、法等帝國主義的軍艦和陸戰隊支援下,向起義軍反撲。起義軍前仆後繼,浴血奮戰,但終因眾寡懸殊,遭到嚴重損失,張太雷和許多起義者英勇犧牲。為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總指揮部于12日夜下達了撤出廣州的命令。起義軍余部1000余人于13日淩晨撤出廣州,在花縣(今花都)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師,後轉至海豐、陸豐縣境,加入了東江地區的革命鬥爭,另有部分人員轉移到廣西右江地區,後來參加了百色起義,還有少數人員撤往粵北韶關地區,加入了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余部,後來上了井岡山。國民黨軍重佔廣州後,對未及撤離的起義軍、工人赤衛隊和擁護革命的群眾,進行了血腥的鎮壓,慘遭殺害者達5000余人。
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和實行白色恐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