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國慶節,時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的彭光涵(右四)與廖承志(右一,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等在人民大會堂。
第一面五星紅旗
彭光涵接受任務後立即四處尋找畫筆、顏料、紙張,等一切備齊時已是後半夜了,他自己動手,畫一幅比《國旗參考資料》開本大一倍的圖案,涂上顏色,用了近兩個小時。此時,窗外微微發白,新的一天又開始了。他把畫好的紅五星旗交給周恩來的秘書,並告訴他,這是周恩來要的,一定要儘快交給他。
彭光涵通宵工作之後,此時卻毫無倦意。他跑到食堂吃了一碗棒子面粥和兩個窩窩頭,然後就騎上自行車,直奔前門。他要搶時間在9月24日下午把紅地五星旗縫製出來。
在前門大柵欄,彭光涵找到了一間制旗社,對站在櫃臺後的師傅説要做一面大的紅地黃五星旗,把《復字32號》國旗圖案給他看,強調這面旗很可能成為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師傅聽後十分興奮,馬上把老闆請出來洽談。到下午3時,一面大旗做好了。當彭光涵要付錢的時候,制旗社的老闆無論如何也不收他的錢,並説:“小店能為新中國做一面國旗十分榮幸了,這樣的機會想找也找不到。”
9月27日,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當天的最後一個議程是討論審查委員會提出的《國旗、國都、紀年、國歌決議草案》。當大會討論和表決國旗方案時,主席臺展現出一面“紅地五星旗”,所展示的正是彭光涵騎著自行車在大柵欄所做的那面紅旗,彭光涵也成為展旗人之一。大會對國旗的名稱進行了修改,將“紅地五星旗”改為“五星紅旗”。大會通過了將五星紅旗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決議。
國旗方案通過後,考慮到國旗設計者曾聯松所寫的制旗方法很複雜,周恩來要梁思成、胡喬木和彭光涵立即改寫制旗説明,以便能方便地組做標準國旗。當晚,經他們三人研究討論,梁思成首先按原説明在坐標紙上畫出旗的長高比例和五顆星的位置,改寫後的説明由胡喬木定稿,由彭光涵抄清後送周恩來審批。隨後,最終確定的制旗法通過電報,傳遍了全國。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彭光涵同中央機關幹部一起,站在天安門城樓前東側靠中路的觀禮臺上觀禮,親眼看到了鮮艷的五星紅旗第一次在中華大地升起……
(人民畫報記者/黃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