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書房,媽媽在臥室。兩個人或是起草文件,或是批閱文件。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有時候媽媽生病了,需要休息,爸爸就幫她處理文件。”喬松都回憶。
正當龔澎向事業頂峰邁進的時候,“文革”風暴驟然而來。由於龔澎在重慶時期的特殊經歷,她被打成了“裏通外國”的“三反分子”。
在一次被造反派抄家之後,龔澎讓孩子們找來印刷好的毛主席語錄釘在被刷過“打倒”標語的門上:“勇敢、堅定、沉著,向鬥爭中學習,為民族解放事業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一切!”然後她默默站在語錄旁,讓兒子攝影留念。在那一瞬間,她那堅定從容的姿態永遠定格在了孩子們的心裏。
1970年9月23日,《人民日報》第四版右下角刊登了一則消息。這是新聞發言人龔澎一生中最後一則消息。消息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外交部部長助理龔澎同志,于一九七○年九月二十日因病逝世。龔澎同志一九三六年參加中國共産黨,終年五十六歲。”
然而,在喬松都的心裏,這則簡短的訃告遠遠無法概括母親富於理想主義的一生。她更願意用美國記者塞瓦賴德的評價來總結母親的一生:“這位強者是這樣一個人,她甘願冒險犯難,下定決心,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高貴的事業,獻給她永遠也看不到的未來--凱歌高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