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新中國檔案:四個現代化宏偉目標的提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這是毛澤東主席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致開幕詞。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64年12月21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上,周恩來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975年1月13日,周恩來總理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它源於毛澤東在革命戰爭年代提出的:“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鬥爭”,以及建國初期開始實施的“工業化”建設。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 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它源於毛澤東在革命戰爭年代提出的:“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鬥爭”,以及建國初期開始實施的“工業化”建設。

    1954年9月15日,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致開幕詞時宣佈: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23日,周恩來在這次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擺脫落後和貧困”必須具備的條件出發,提出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這是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概念。

    此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問題,其內涵則不斷地調整和充實。

    1957年2、3月、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和《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表述,不再把工業能夠涵蓋的交通運輸業單列為現代化的一項內容,而是把科學文化和工業、農業並提,現代化的內容更豐富。1959年末至1960年初,毛澤東提議重新加上國防現代化。他説:“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這個提法,第一次完整地、明晰地表達了四個現代化的思想。

    四個現代化正式確定為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是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1964年12月21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他指出:我們今後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他同時提出,要在20世紀內分兩步實現四個現代化,即“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從此,四個現代化成為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宏偉目標。這一宏偉目標和兩步走的戰略方針,原本準備從1966年起開始實施,但是“文化大革命”打斷了這個進程。

    1975年1月,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13日,已重病在身的周恩來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委託,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5000字的報告,周恩來已經沒有氣力讀完,他對2864名代表説,我只念頭尾兩段。但是,當讀到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時,周恩來站了起來,用沉穩有力的聲音重申:“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時隔10年後再次聽到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絕大多數代表噙著熱淚,報以長時間雷鳴般的掌聲。17日,會議通過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重提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再次喚起和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努力奮鬥的決心和信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得到繼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