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201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06日 12時32分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

2012年1月11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 王正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齊心協力,負重拼搏,取得了抓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的重大勝利,圓滿完成了自治區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盤點去年的主要成果和變化:一是經濟總量跨上新臺階。全區生産總值突破2000億元,達2060億元,增長12%。實現財政總收入371.4億元,增長29.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達220億元,增長43.2%;地方一般預算支出711.1億元,增長27.9%,70%以上用於改善民生。固定資産投資1640億元,增長30%。二是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特色農業佔到農業總産值的83%,“五優一新”工業佔到工業增加值的72%,服務業佔到經濟總量的38.8%。黃河金岸效益凸顯,中心城市快速成長,山城建設全面展開。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十項民生計劃30件為民實事全部超額完成。35萬生態大移民全面啟動。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醫療、養老和城市低保戶廉租房等制度全覆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0元,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5380元,增長15%。四是長遠發展贏得新機遇。銀川作為中阿經貿論壇永久舉辦地,承擔起國家向西開放的重任。沿黃經濟區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躋身18個重點開發區。寧東基地納入國家主體功能區,成為寧蒙陜甘能源“金三角”重要支撐。六盤山地區被確定為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們屆初提出的“五個翻番”目標有四個提前實現:全區生産總值、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産投資、工業增加值分別是2007年的2.2倍、2.7倍、3.1倍和2.2倍;地方國有企業資産總額3510億元、利潤120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84倍和20倍。這些成就的取得,標誌著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上邁出了更大更堅實的步伐,極大地增強了全區各族人民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的信心和決心!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是:

    (一)圍繞提升經濟競爭力,狠抓了特色優勢産業的培育壯大。打優勢牌,走特色路,構建起具有寧夏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一優三高”引領農業增效。“三大示範區”建設順利推進,糧食總産3589萬噸,實現8連增,再創歷史新高。種植優質水稻70萬畝、灌區冬麥56萬畝、脫毒種薯16萬畝。設施和覆膜保墑旱作農業提前兩年完成目標。畜牧水産快速增長,佔農業總産值的38%。120個示範基地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機械化水平高出全國4個百分點。引進中糧、中石化、法國軒尼詩等知名企業參與産業化經營,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54.7%。寧夏大米等43個農産品躋身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加貝蘭”等地産葡萄酒屢獲國際大獎,“塞外香”等9個糧油品牌榮獲國家金獎,特色農産品遠銷92個國家和地區。“三大千億”計劃助推工業升級。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嘴山工業園、靈武羊絨産業園升格為國家級園區。青鋁30萬噸電解鋁、錦寧120萬噸鋁鎂合金、寧夏石化500萬噸煉油、水洞溝電廠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産。新增火電裝機368萬千瓦,新型煤化工産能達270萬噸,外送電突破260億度。並網風電、光伏電站裝機分別達150萬千瓦、50萬千瓦,居全國前列。23個新能源、新材料産品打入國際市場。實現工業增加值830億元,增長17%。攻克超低灰純凈煤等一批關鍵技術,甲醇制丙烯催化劑填補國內空白,鎂冶煉技術裝備、智慧模壓淬火機床全國領先,高精度鈹青銅材料達到國外同類産品水平,高純射頻超導鈮腔産品打破發達國家壟斷。強化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産能,循環經濟試點成效顯著。“四大體系”帶動服務業興起。“三大口岸”全部投運,“六大物流園區”建成使用,規模以上物流企業達126家。金融體系逐步完善,發行企業債券37億元,上市再融資27.3億元;新增小貸公司50家、村鎮銀行4家;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2970億元和2920億元,增長15%和20%。特色旅遊蓬勃發展,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17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增長25%。名牌戰略紮實推進,又有9個品牌榮獲全國馳名商標。城鄉市場日趨活躍,“萬村千鄉”、“家電下鄉”等流通工程全面實施,新建改造一批農家店、農貿市場和大型商場,城鄉消費持續繁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77億元,增長18.2%。

    (二)圍繞提升區域競爭力,推進了“兩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以沿黃城市帶和山區大縣城建設為抓手,打開了山川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新局面,城鎮化率達498%。沿黃城市帶輻射力不斷增強。編制實施沿黃經濟區總體規劃,中華黃河壇、地質博物館、水利博覽館、青銅古鎮、中華回族第一街等一批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五市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文化藝術中心全部建成,以銀川為核心的黃河金岸與西安—咸陽、蘭州—天水、呼包鄂榆等經濟區形成呼應之勢。山區大縣城建設初見成效。各級政府投入22億元,撬動社會投資46億元,實施一批市政、産業和扶貧開發等重點項目,掀起了中南部大建設、大發展熱潮。固原區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山區各縣城特色日益彰顯,重點中心鎮面貌大為改觀,人流、物流、資金流快速聚集。縣域經濟競相發展。總量佔到全區的539%,6個縣市躋身西部百強縣。與2007年相比,13個縣市地區生産總值實現翻番,17個縣市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實現翻番,形成了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發展態勢。

    (三)圍繞提升開放競爭力,拓寬了對外交流的新渠道。發揮人文、地緣和産業等優勢,鞏固擴大傳統開放區域,重點推進向西開放,提升了整體開放的層次和水平。中阿合作再譜新篇。隆重舉辦第二屆中阿經貿論壇,76個國家和地區、2300多個企業機構、8500余名國內外嘉賓雲集盛會,簽約項目164個,合同投資840億元,規格、規模、成效、影響均創歷史之最。啟動建設了閱海灣中央商務區和論壇永久會址,中阿合作交流的“寧夏平臺”加快形成。內引外聯不斷拓展。成功舉辦香港周、文博會、園博會、房車節等“六大節會”,凝聚了商氣和人氣。與俄羅斯加裏寧格勒等6個市、州建立友城關係,與海關總署等國家部委建立合作新機制,與神華集團等15家央企簽訂戰略投資協議2000億元。多次組團赴長三角、珠三角和東南亞、中東等地招商。全年招商到位資金超過1000億元,增長40%。立體交通達海通邊。啟動河東機場三期擴建,開通銀川至迪拜國際航線,加密國內航線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350萬人次。太中銀鐵路建成通車,西北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銀川新站投入使用,鐵路發送旅客能力提高到500萬人次。銀川至巴彥浩特、同心至沿川子等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新增公路1988公里,總里程達2.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0公里。對外經貿快速發展。設立境外銷售中心7個,簽訂對外合作服務合同3172萬美元,是上年的4倍。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增長30.4%。進出口總額22.6億美元,增長15.1%。

    (四)圍繞提升環境競爭力,優化了跨越發展的支撐條件。積極打造西部服務優、審批少、效率高的省區。建設充滿活力的創新環境。在全國率先完成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和區直管縣改革紮實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集體林權制度、水務一體化管理、農墾等改革步伐加快。城鄉一元化戶籍改革穩步進行。醫藥衛生改革保基本、強基礎、建機制取得實效。文化體制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寧夏演藝集團和儲備糧公司掛牌成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成發揮作用,8項教育改革試點全面推開。建設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啟動政府部門履職評估機制,建成自治區政務網上辦事大廳和110個規範化鄉鎮民生服務中心,實施行政許可“並聯審批”,拓寬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加大審計監察力度,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三公”經費明顯下降,政風行風持續好轉,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加快形成。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16件、政協委員提案561件,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9件,制定政府規章14件。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密切聯絡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科協等人民團體。建設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出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意見,強化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部位管理,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重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3%。全面啟動“六五”普法,開展“千人萬件”矛盾預防化解,一批信訪積案和群體性上訪事件得到解決。狠抓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農産品、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加強國家安全工作。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系,“百井支農富民工程”深受群眾歡迎,雙擁共建成果豐碩。建設山川秀美的生態環境。實施“六個百萬畝”工程,加快構築沿黃綠色景觀、賀蘭山東麓生態防護、中部乾旱帶防風固沙和六盤山水源涵養四大綠色屏障,完成造林15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1.89%。連片集中整治農村環境,71個鄉鎮(農場)受益。深入推進引黃灌區節水改造、中北部土地整理、苦水河治理等項目,新增灌溉面積10萬畝,改造中低産田3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50萬畝,成為首個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驗收的省區。

    (五)圍繞提升形象競爭力,邁出了和諧富裕新寧夏建設的大步伐。高舉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旗幟,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難和問題,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寧夏在國內外的美譽度和影響力迅速提升。改善民生讓社會更溫暖。實施中南部生態移民規劃,投資26.7億元開發整治土地8.9萬畝,建成移民新村75個、住房2萬套,3萬移民入住新家。建設“黃河善谷”,立德、弘德、厚德慈善産業園落地項目12個,投資7.4億元,破解貧困的經驗引起國際關注。以創業帶動就業,創造新崗位4萬個,轉移農村勞動力72萬人次,新增就業7.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高齡津貼範圍,城鎮職工“五險”參保396.5萬人次,養老、醫療、工傷保險等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提高最低工資、城鄉低保和醫保補助標準,30.4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均增加200元,人均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落實房地産調控政策,商品房價格漲幅回落;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各類保障房17.5萬套,40多萬城鄉群眾喜遷新居。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2億元;構建中心城市蔬菜直銷網絡,適時調控食品市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從7.7%降到3.6%。均衡服務讓社會更公平。義務教育初步均衡發展提前實現。新建加固中小學校舍113萬平方米,新建改建幼兒園93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50.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6%,教育強縣(區)全部達標;安排5億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40.2萬人,營養早餐和午餐試點惠及37.8萬學生,寧夏經驗在全國推廣。高校15億元債務得以化解;寧夏大學新增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自治區新區醫院、寧夏醫科大學心血管醫院等公共衛生設施建成使用;中醫藥、回醫藥穩步發展;以縣為單位消除了碘缺乏病;新招考鄉鎮醫務人員1050人。“四免一救助”惠及26萬婦女兒童。“少生快富”提標擴面,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首次控制在14‰和9‰以內。寧夏大劇院、賀蘭山體育場主體完工;農家書屋全覆蓋,廣播電視村村通;現代演藝、動漫創意等文化産業加快發展。成功舉辦黃河金岸國際馬拉松等重大賽事,田徑項目實現全國賽事金牌“零”突破。民族團結讓社會更穩定。認真開展“五個十”創建和宣傳教育“六進”等活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和宗教場所,評選了一批“和諧寺觀教堂”,回漢各族一家親的民族關係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各位代表,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下,在跌宕起伏的經濟大潮中,在艱難曲折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有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大力支持,有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科學決策,全區各族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為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正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全區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駐寧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寧夏發展的兄弟省市區,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輝煌的事業總是在攻堅克難中鑄就。我們既要堅定前行,又要冷靜清醒。在開拓未來的道路上,我們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在新形勢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難度加大,保增長與調結構、轉方式的矛盾突出,節能減排形勢嚴峻;二是縮小山川差距、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任重道遠,按照新的貧困標準,推進扶貧開發尤為繁重;三是破解增收瓶頸制約、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務艱巨,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的壓力很大;四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還比較多,社會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所有這些,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研究,大膽探索,切實解決。

    二、當前形勢和2012年奮鬥目標

    今年是本屆政府施政的第五年,更是衝刺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大意義。

    今年的形勢十分複雜,困難挑戰極為嚴峻。從國際看,歐債危機日趨惡化,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增大,金融市場動蕩不定,貿易保護主義紛紛抬頭,世界經濟下行風險明顯加大,外部環境不利因素正在增多。從國內看,經濟增速回落與物價高位運行交織,就業壓力與結構性矛盾並存,出口增速明顯下滑,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宏觀調控呈現更多“兩難”選擇。受國內外形勢影響,我區發展正面臨著經濟增速下行、物價可能反彈、固定資産投資增長乏力、消費需求明顯不足四大挑戰。我們既要認清危機和挑戰,更要善於危中見機、搶抓機遇。一是搶抓國家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重大機遇。二是搶抓國家擴大消費需求,促使經濟由政策刺激向市場發力、自主增長轉變的重大機遇。三是搶抓國家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確保在建續建重大項目建成、扶持中小微型企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四是搶抓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啟動新一輪扶貧攻堅的重大機遇。只要我們牢固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堅定信心,拼搏奮鬥,就一定能成功應對挑戰,戰勝各種困難,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自治區黨委十屆十四次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為目標,著力擴大經濟總量和提升經濟質量,著力加強自主創新、擴大消費和節能減排,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和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産總值增長12%左右;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5%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進出口總額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2%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2‰以內。

    全面實現今年的奮鬥目標,我們必須緊緊圍繞“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保穩定”的基本要求,堅定不移地做到:

    ——遵循科學發展不動搖。科學發展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加快發展具有寧夏特色的現代産業,不斷縮小與東中部地區的差距。

    ——把住山川統籌不偏離。一手抓沿黃經濟區建設,一手抓六盤山地區扶貧攻堅。充分發揮首府銀川市對全區乃至周邊省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提升固原市在寧南山區的戰略地位,促進城鄉互動,山川共進,區域協調,共同繁榮。

    ——堅持改革開放不懈怠。寧夏雖小不自小,小省區也能辦大事。必須保持既有的膽識和擔當,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創新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擴大與央企、與東中部地區的交流合作,擴大向世界各國特別是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的開放。

    ——抓緊生態建設不減速。抓生態就是抓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競爭力。必須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全國節水型社會和防沙治沙示範省區建設,構築生態安全的綠色長城,走出一條發展與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創新社會管理不停步。立足區情、民情,從基礎抓起,從基層做起,研究新問題,破解新矛盾,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築牢民族地區發展穩定的“防護罩”和“安全網”,努力讓社會公平公正、和諧穩定。

    ——推進惠民富民不放鬆。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乎和諧。要視人民為父母、把群眾當親人,認真執行民生計劃,真心實意為基層廣大群眾解決更多的急事難事,使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富文明、更有尊嚴!

    三、進一步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在拉動經濟穩步快速增長上務求更大實效

    投資是我區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力。越是出口低迷、消費不振,越要以投資保增長、促就業、調結構,確保固定資産投資突破2000億元。

    突出抓好50個重大項目。一是實施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完成投資745億元。開工建設神華寧煤煤炭間接液化、廣銀鋁業20萬噸鋁板帶箔、吳忠熱電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國電英力特煤基化多聯産、捷美豐友合成氨尿素、寧夏石化大化肥等項目。二是實施一批重大交通和物流項目,完成投資125億元。全面開工兵溝黃河大橋及連接線、石嘴山黃河大橋改擴建等工程,加快實施銀川河東機場三期擴建、包蘭鐵路復線惠農至銀川段、原州區至王洼鐵路、青蘭高速東山坡至毛家溝段、東線高速鹽池至紅井段、西線高速崇崗至平羅連接線等項目。三是實施一批重大農林水項目,完成投資78億元。重點推進設施農業改造升級、農業綜合開發、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中部乾旱帶高效節水補灌、沙坡頭南北幹渠及灌區節水改造、中小型病險水庫治理、三北防護林續建等項目。四是實施一批重大社會事業項目,完成投資105億元。開工建設寧夏國際會議中心,加快建設自治區兒童醫院、寧夏大劇院,全面建成寧夏藝校新校區,繼續推進廉租房建設、棚戶區改造和生態移民工程。力爭包蘭鐵路銀川至蘭州段擴能、清水河治理等20個重點預備項目全部開工。建立市、縣(區)和部門重點項目督查考核制度,合同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進度,在建項目抓投産,使每一個項目都能成為一個增長點。

    千方百計拓寬投融資渠道。抓項目更要抓融資,要力促政府導向性投入穩步增長,企業主體性投入持續增長,社會廣泛性投入大幅增長。全力爭取國家投資。緊盯國家政策走向,圍繞陜甘寧革命老區、能源化工“金三角”、沿黃經濟區、六盤山地區扶貧攻堅等規劃,精心謀劃大項目,充實完善項目庫。紮實做好大柳樹水利樞紐、銀川石油天然氣化工園、石嘴山沙湖機場等重大項目前期,爭取更多的國家投資。努力擴大信貸投放。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加大對國家和自治區規劃的重點項目、在建續建項目以及“三農”和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確保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規模、增速均高於上年。大力激活民間投資。認真落實國務院“新36條”,實行“非禁即入”,制定公平準入、鼓勵競爭的具體措施,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著力拓寬企業融資。吸引國有大型企業來寧實施戰略重組,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和保障房項目發行特殊債券,鼓勵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等方式發展壯大,確保項目有資金、投資有渠道、發展有後勁。

    四、進一步加速新型工業化,在引領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上務求更大實效

    我區工業正處於蓄勢發力、轉型突破的關鍵時期,必須進一步做大增量、調優存量,在發展中轉型,在優化中升級。

    實施“三大千億”計劃,促進産業集群式發展。力爭工業增加值增長14%。做大煤電化主導産業規模。推進煤電一體化,加快石槽村煤礦、中衛熱電等煤電項目建設,新增煤炭産能900萬噸、火電裝機150萬千瓦;實施寧夏至浙江直流輸電工程,打通第二條電力外送通道。推進煤電化一體加工,加快神華寧煤煤制烯烴一期二套、寶豐烯烴等項目建設,延伸煤炭液化、氣化、焦化等産業鏈條,在深度開發中催生新産業,形成競爭力,實現高效益。搶佔戰略性新興産業先機。加快銀星能源等風機製造和昂立光伏等硅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建設,新增光伏發電裝機30萬千瓦、風電裝機100萬千瓦,風能、太陽能裝備本土化率達到90%。發揮中色東方鉭鈮鈹技術優勢和中電投青鋁産能優勢,拉長鈹青銅、鋁鎂合金、鋁板帶箔等高端有色金屬合金産業鏈條,壯大新材料産業規模。以天地奔牛大型礦山設備、小巨人數控機床、青年汽車等項目為龍頭,提高大型裝備製造的成套化、高新化水平。提升傳統産業競爭力。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投資220億元,實施寧鋼320萬噸特鋼、天元錳業30萬噸電解錳、中銀絨業特種紡紗等100個技改和新産品試産項目,推進冶金、建材、輕紡等産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突出大中小配套,促進企業集約式發展。一手抓大企業提檔升級,一手抓中小微企業培育成長。發揮大企業的主力軍作用,加強大企業、大集團的引進合作,支持神華寧煤、寧夏石化、中電投青鋁等旗艦企業擴張發展、做大做強,鼓勵中色東方、國電英力特等骨幹企業借力發展、裂變擴張,儘快實現培育銷售收入200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100億元以上的5家、50億元以上的20家的目標。壯大中小微企業的生力軍力量,繼續實施“百家培育千家成長”工程,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費,免收註冊登記費,緩解融資困難,為中小微企業“定向鬆綁”,加大民營企業扶持力度,鼓勵圍繞大企業開展協作配套,打造“專、精、特、新”的企業集群,增強分工協作和産業配套能力。

    強壯“五大十特”,促進園區組團式發展。進一步完善“五大十特”園區設施,梳理優惠政策,整合要素資源,在引進項目、聚集産業等方面當好先鋒,在投資強度、産出效益上作出表率,確保資産投入和工業産值增幅均達到30%。支持寧東建設國家級煤制油和煤基烯烴生産基地,力爭“十二五”末煤基烯烴産能超過500萬噸。開工建設生態紡織産業示範園,使其成為産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一極。支持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國家級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示範基地。用好靈武羊絨“國字號”品牌,提升“軟黃金”的國際話語權。抓好淄山工業園等東西共建産業基地,積極承接産業轉移。力爭廣申能源及化工項目全面開工,邁好“疆煤進寧”第一步。

    狠抓節能減排,促進工業循環式發展。變節能減排壓力為結構調整動力,進一步創新激勵機制,落實國家淘汰落後産能新標準,對騰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空間的地區、園區和企業,實施等量置換,優先安排項目。嚴格執行新上項目環境和能耗評估制度,繼續推進高耗能行業能耗限額管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園區內、企業中和産業間循環,延長産業鏈,力促清潔生産、減量排放。嚴格執行“十大鐵律”,辦好環保實事,增加森林碳匯,實現綠色循環發展。

    五、進一步壯大現代農業,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務求更大實效

    農業是安天下、穩人心的戰略性基礎産業。繼續以“三大示範區”為載體,以“一優三高”為引領,再奪農業好收成、再促農民收入快增長。

    實施“三大工程”,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實施“良種”工程。加大優質糧食高産種植示範力度,發展以“寧粳43號”為主的水稻65萬畝、專用玉米150萬畝、馬鈴薯種薯20萬畝,穩步推進冬麥北移;引進改良高檔畜禽品種,加速推廣水産名特優品種,加快擴繁優質苗木,良種推廣率超過90%,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00萬畝,確保總産330萬噸左右,確保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實施“興水”工程。抓住國家加快水利發展良機,突出抓好關係生存的水源工程、關係生活的飲水工程、關係生産的節水工程、關係生態的治理工程。重點規劃建設一批高效節水示範基地,新增灌溉面積10萬畝、改善180萬畝。實施“治土”工程。加大耕地保護力度,開發後備耕地資源,全面實施生態移民土地整治、中北部土地開發整理等工程,新建高標準農田50萬畝,治理沙漠化土地150萬畝,力爭“十二五”期間整治土地400萬畝,增加耕地60萬畝,全面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啟動“三大效益倍增計劃”,培育現代農業增長極。把設施農業、畜牧業和農産品加工作為新的增長點,統一部署,同步推進。一是“設施農業效益倍增計劃”。以調結構、提品質為重點,挖潛力、抓改造,確保每年新增10萬畝、兩年完成舊棚改造,實現效益翻番。二是“畜牧業效益倍增計劃”。強化母畜、設施、飼草料三個基礎,發展優質肉牛、高産奶牛、鹽池灘羊等産業,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鞏固提升一批養殖示範村,儘快實現規模擴張和效益倍增,把我區建成西部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現代畜牧業生産基地。三是“農産品加工效益倍增計劃”。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發揮匯源、雨潤等領軍企業的優勢,催生特色産業産、加、銷緊密聯接的經營模式;大力支持現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繼續引進“國字號”大企業,建基地、搞直銷、打品牌、聯農戶,形成鏈條完整、裝備先進、分工合理的加工産業集群,使更多的農産品打響品牌、佔領市場。

    打造“一帶一廊”,再創現代農業新優勢。建設黃河金岸特色農業經濟帶。圍繞沿黃經濟區發展,引導特色優勢産業向黃河金岸集聚,加快壯大特色農業區域板塊。拓展現代農業的文化傳承、觀光休閒、生態保護等功能,培植以銀川市為核心、沿黃市縣和農墾為多極的適水、林果、休閒“三大産業集群”,繼續抓好枸杞、紅棗、水産等産業,儘快分別達到100萬畝規模,彰顯“塞上江南”田園風光。建設賀蘭山東麓百萬畝葡萄長廊。培育農墾和銀川、石嘴山、青銅峽、紅寺堡五大基地;舉辦國際葡萄酒博覽會;依託寧夏大學創辦葡萄研究院;吸引國內外大企業來寧投資,建設一批高檔酒莊和特色小鎮,培育一批“寧夏釀造”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十個特色小鎮、百個特色酒莊、百萬畝種植基地、千億元綜合産值的優質葡萄産業長廊,把我區建成全國最大、享譽世界的葡萄酒基地。

    開展“農業科技年”活動,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新動力。推進“5183”農業科技工程,力爭把120個示範基地建成先進技術成果展示區、現代農業樣板區;引進嫁接、集成示範一批最先進的農業科研成果,高標準建設寧夏現代高效旱作節水農業科技園、銀川農業科技園。健全完善農民歡迎的農技推廣新機制,加快培養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新型農民,力促農業與科技無縫對接,科技貢獻率和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55%和60%。

    六、進一步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上實現更大突破

    堅持把現代服務業作為拉動發展、優化結構的關鍵,著力構建消費需求旺、經濟帶動強、就業容量大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做優做精特色旅遊。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旅遊資源開發,完善騰格裏沙漠濕地、黃河大峽谷、須彌山、蘇峪口、六盤山等景區景點配套設施,建設一批星級酒店,進一步提升旅遊功能。辦好黃河金岸馬拉松賽、國際汽車摩托車節、航空旅遊節等活動,開發陽光沙療、自駕車遊、冬季冰雪遊等新業態,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實施沙湖經閱海至金沙灣快速通道、濱河大道與賀蘭山東麓連接線、須彌山至火石寨旅遊專線等工程,形成橫貫東西、連通南北的旅遊路網。加大宣傳營銷,鞏固擴大國內市場,大力開拓阿盟等海外市場。注重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支持主要景區辦好一台特色文藝節目,打造以沙湖、沙坡頭為龍頭的沙漠生態遊,以中華黃河壇為代表的黃河文化遊,以西夏王陵為核心的歷史探秘遊,以中華回鄉文化園為標誌的回族風情遊,以六盤山長征景區為主體的紅色勝利遊,叫響“塞上江南·神奇寧夏”旅遊品牌。力爭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13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00億元,使我區真正成為西部重要旅遊目的地。

    做大做強綜合物流。完善“三大口岸”功能,爭取設立銀川開發區陸路口岸出口加工區,開通至連雲港集裝箱班列;啟動惠農陸路口岸與天津港鐵水聯運項目,建設“飛地保稅區”和“飛地物流園”;支持銀川航空口岸成立航空貨運公司,開通國際貨運航線,新增至哈爾濱、合肥等客運航班,健全立體化交通物流體系。建成完善“九大物流園區”,擴大特色農産品、優勢工業品等大宗商品物流規模,增強物流輻射能力。加速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支持現有企業信息化改造,打造龍頭物流企業群。全年完成物流總額3900億元,增長15%以上,逐步把我區建成輻射周邊、聯結全國的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向西開放的重要物流樞紐。

    做新做特現代金融。做好寧夏銀行上市準備,推進石嘴山銀行與戰略夥伴合作,組建金融租賃公司,做大做強地方金融機構。引進崑崙、進出口等銀行開設分支機構,鼓勵外資企業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組建村鎮銀行,培育更多面向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機構。試點設立伊斯蘭投資基金,爭取引入10傢俬募股權基金。支持寶豐能源、上陵集團等企業發行債券,做好日晶電子、伊品生物、泰瑞制藥等企業上市工作,實現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發行零突破。發展壯大擔保公司,完善金融服務和融資擔保體系,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

    做活做旺城鄉市場。吸引沃爾瑪等國際知名零售企業進入寧夏市場,鼓勵華潤萬家等國內大型商貿企業全區佈局。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和“新網”工程,新建改造一批集貿批發市場,進一步提高農家店集中配送率,營造便捷、廉價、安全的購物環境。積極開發休閒娛樂、家政服務、醫療保健等新型消費産品,引導發展連鎖專賣、電子商務等現代經營模式,促進消費結構提檔升級。

    七、進一步推進沿黃經濟區建設,在帶動山川統籌協調發展上實現更大突破

    保增長、擴內需的最大潛力在城鎮化。要統籌兼顧,整合要素,實現兩大區域齊頭並進、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加速推動沿黃城市帶崛起。抓住沿黃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契機,全面提高沿黃城市帶的規劃建設水平,充分發揮引領全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主體功能。拓展黃河金岸。啟動建設銀川園博園,加快實施華夏石刻藝術園、回族文化博覽園、《上下五千年》雕塑館、塞上江南博物館、黃河古渡坊和沙漠博覽園等帶動旅遊文化産業工程,保護性開發銀川艾依河、石嘴山朔方湖、吳忠黃河外灘、中衛黃河公園等湖泊濕地,構築精品景觀和生態節點,繪就黃河玉帶綴玉珠的金岸美景。推進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石嘴山環星海湖開發、吳忠青銅峽相向發展和中衛大樞紐建設,完善各市縣公共交通、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抓好李俊、陶樂、迎水橋、青銅峽鎮等特色小城鎮建設,形成優勢互補、風格迥異的現代城鎮體系。推進同城一體。開通銀川至寧東、石嘴山、吳忠、中衛城際大公交,建設無線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平臺,加速形成黃河金岸“一小時經濟圈”、“半小時通勤圈”。建立全區統一的就業、社保、醫療、教育等保障服務體系。放開農民進城落戶條件,在保證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權益的基礎上,為自願進城的農民辦理城市戶口。加大進城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的公租房供給,引導人口向沿黃城鎮聚集,城鎮化率達到51%。打造黃河善谷。高起點編制規劃,舉辦慈善博覽會、光彩事業寧夏行等活動,設立慈善投資基金,創辦國家級慈善産業試驗區;加快“三大慈善”産業園建設,新建2—3家慈善産業園,引進更多的慈善産業和投資企業,走出一條公益慈善與經濟發展、扶貧濟困與産業培育有機結合的新路子。

    重點突破中南部山城建設。要用戰略眼光和現代化標準來規劃建設山城,按照“一定三年不變”的政策,集中實施102個重點項目,完善基礎設施,拉開城市框架,突出地域特色,形成“1+9”的組團發展模式,再掀固原和山區大縣城建設熱潮。開工西蘭銀綜合物流園,擴建固原扶貧發展試驗區,提速鹽化工、通用航空、西吉閩寧、涇源輕工業等園區建設。支持並推進中鋁集團電解鋁、國電英力特鹽化工、中石化援建地膜、王洼煤礦等重大項目。發揮土地、冷涼等資源優勢,提升肉牛、西芹、馬鈴薯、中藥材等特色和設施農業的産業化水平,大幅提升固原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切實增強各縣城自我發展力。

    全面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高標準編制六盤山地區扶貧開發攻堅規劃,充實項目庫,爭取大投資,從根本上解決中南部集中連片貧困問題。堅持教育、勞務和生態移民並重,實施扶貧開發“六大工程”,完成第一批248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任務,建設10個産業扶貧示範鄉(鎮)、100個示範村,扶持1萬個示範戶。在抓好35萬生態大移民的同時,還要下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産生活條件,有計劃、分步驟,使留在中南部的66萬群眾就地脫貧致富,與全區人民一起奔向小康。

    堅持不懈改善生態環境。嚴格落實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和“四個總量”控制,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完善水資源市場調節機制,建設六盤山、南華山等水源涵養林基地,提高節水型社會示範效益。深入開展重點地區和行業“三廢”綜合治理,加快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創建生態村鎮、社區,建設清潔田園和美好家園。紮實推進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禁牧封育,全面完成“六個百萬畝”工程,新增造林150萬畝,補播改良天然草原100萬畝,在建設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上取得重大進展,讓青山和綠水長在、生態與發展共贏。

    八、進一步深化中阿合作交流,在內陸開放區建設上實現更大突破

    經濟全球化的深度推進,迫切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構築內陸開放的貿易大通道、交流大橋梁、合作大平臺。

    提升中阿經貿論壇品牌效益。一是辦好第三屆中阿經貿論壇,加快永久性會址建設,承辦中阿合作論壇框架下的重大活動,全面增強這一平臺的要素聚集和配置能力。二是新設立3家海外銷售窗口,支持在巴林建設中國商貿城,引進阿拉伯國家商會設立辦事處,實現與主要伊斯蘭市場點與點的對接。支持建工集團等企業走出去開展工程承包、勞務合作。探索與央企合作、參股開發中東石油資源新模式,支持發展易貨貿易。開展清真食品、能源期貨交易所的可行性研究和推進工作。三是推進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認證、設計、博覽和質檢中心建設,爭取寧夏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推動與阿拉伯國家相互認證,搭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平臺,加快寧夏清真産業的國際化步伐。四是加強教育、經貿、旅遊等領域合作,實施援建毛裏塔尼亞農業和巴林太陽能合作等項目,密切雙方教育、治沙等專業技術人員往來,開展中阿文化交流,架起中阿文明對話的橋梁。

    創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爭取國家儘快批准設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綜合保稅區和臨港經濟區,加快構築內陸開放新高地。完善提升穆斯林商貿城功能,籌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國際産業園,引進大企業大品牌,打造國家級清真産業開發區。辦好“六大”節會,推進會展經濟市場化、規模化、品牌化運作,承辦東北亞地方政府聯合會第九次會議、清真美食節等活動,籌辦2013年伊斯蘭合作組織展覽會,提升“10+3”經貿推介影響力,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突破1100億元。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和收入分配改革。加快農村綜合改革,規範土地有償流轉;支持平羅縣農村改革試驗示範項目。完善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增值稅、資源稅改革。穩妥推進水、電、氣等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基本藥物信息化監管平臺;改革縣級公立醫院體制,探索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模式。深化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探索公共文化活動招標制,健全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管理體系。

    九、進一步推動文化大繁榮,在提升發展的軟實力上邁出更大步伐

    文化引導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促進發展。推進文化與經濟深度融合、與社會交相發展,讓軟實力成為硬支撐。

    構築精神高地,塑造文化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一定要滲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要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始終高舉愛國主義、民族團結進步、維護法律尊嚴和維護人民利益的旗幟,鞏固強化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用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完善思想道德體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紮實開展農村民風建設,倡導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強化公共服務,夯實文化之“基”。開展自治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活動,支持銀川市爭創國家級示範區。推進寧夏美術館、工人文化宮、回族博物館、水上運動中心、體育運動學校遷建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抓好基層文化隊伍培養,深入開展送戲下鄉、全民健身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面向農村基層,加快推進信息共享、城鄉文化示範點等惠民工程,力爭實現直播衛星公共服務戶戶通、公共電子閱覽室街道鄉鎮無空白、農村電影放映無盲點、公共文化場所全免費和文化信息資源全覆蓋,更好地保障廣大群眾最基本的文化權益。

    大興文化産業,強壯文化之“柱”。啟動文化産業倍增計劃,改造提升出版發行、廣播影視、演藝娛樂等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文化創意、數字動漫等新興業態,確保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打造國民經濟新的特色支柱産業。設立文化産業發展基金,整合區內外文化資源,高起點規劃自治區文化創業創意示範園,大力度推進華夏河圖、銀川動漫基地、星海湖文化産業園、華夏影視城、固原文化城等建設,壯大黃河出版、演藝等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文化企業。辦好圖書博覽會、文化旅遊博覽會、西部民歌演唱會等大型文化節會。組建文化投融資公司,拓展投融資渠道。規範完善資産評估、産權交易、藝術品拍賣等仲介服務,努力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唱響文化品牌,綻放文化之“葩”。推進黃河金岸主題藝術創作工程,創排話劇《大移民》、交響組曲《黃河金岸》等精品力作,弘揚黃河文化。推動回族歌舞、服飾、剪紙等民族文化藝術走向國際,唱響回族文化。積極推進西夏陵申遺和遺址公園、西夏博物館建設,啟動拜寺口雙塔保護開發,復原西夏王宮,重現神秘歷史,擦亮西夏文化。深入挖掘紅軍長征和西征時留下的豐富資源及寶貴遺産,組織創作《巍巍六盤》等影視力作,提升勝利之山的影響力,做優做美紅色文化。傾力打造“黃河文化匯寧夏、回族文化聚寧夏、西夏文化在寧夏、走向勝利來寧夏”四大文化品牌,讓民族特色文化綻放燦爛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十、進一步擴大公共服務,在全面發展社會事業上邁出更大步伐

    社會事業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要以大情懷、大投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讓自主創新支撐發展、引領跨越。實施“1255”科技創新工程,深化與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陜西等科技強省的合作,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國際交流,構建全面開放的科技創新平臺。引導鼓勵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建成國家和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10個;圍繞“三大千億”計劃和“五優一新”産業,組織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創新,開發具有自主産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推動産業優化升級。組織引導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業基地、企業園區創新創業,形成産學研緊密結合的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讓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教育是第一公平,讓每個孩子能夠上好學、讀好書。實施《寧夏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新建改建幼兒園39所,切實緩解入園難問題。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新建加固中小學校舍69萬平方米,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建立校園警務工作站500個,打造師生安全、家長放心的校園;深化“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年”活動,鞏固提高教育強縣創建水平,在西部率先實現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推行“營養改善”計劃,改善37萬山區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加快國家和自治區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和示範性高等職業學校建設,提升職業教育水平。繼續支持寧夏大學“211工程”和寧夏醫科大學博士點建設,努力形成基礎學科、應用學科、新興交叉學科等各類重點學科協調發展的體系。大力支持民辦教育,穩步發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

    健康是第一幸福,讓城鄉群眾都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著力改善醫療衛生設施,推進城鄉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開工建設自治區血液供應中心和22個市、縣級衛生監督所,全面完成18個縣級醫院、19個急救中心和53個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建成1033個行政村衛生室,定向培養1000名鄉村專科醫生,逐步實現村村有標準化衛生室、有專科村醫,方便人民群眾就醫。加強醫院優勢特色專科建設,積極支持發展中醫藥、回醫藥。將婦幼衛生扶助政策擴大為“六免一救助”,讓城鄉群眾享受公平、普惠的醫療服務。深入開展健康促進行動,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意識和防病能力。加強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力爭95%以上的疾控中心達到基本標準。深入實施“少生快富”工程,進一步提高獎勵標準,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人才是第一資源,讓各族優秀兒女在幹事創業中脫穎而出、智慧迸發。人才優勢是一個地區最有潛力、最可依靠的優勢。認真抓好自治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加強和完善人才儲備制度,實施“塞上英才工程”、“國內引才312計劃”和“百人計劃”,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支持院士工作站、專家服務基地和銀川“人才特區”建設,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形成海外引才、國內引才和用好用活本土人才“三駕馬車”,著力解決好高端人才和重點産業、重點領域人才不夠用的問題。切實做好人才服務工作,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良好風氣,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十一、進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構建和諧社會上邁出更大步伐

    改善民生是發展之本、和諧之基。必須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推動民生計劃由生存型向發展型邁進。實施生態移民紓解民困。走出大山才能拔除窮根。堅持“規劃建設一體化、産業培育特色化、移民新村社區化”的發展模式,開工建設9萬人移民項目區,配套完善水電路、學校、醫務室、村級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搬遷定居7萬人;因地制宜發展紅棗、枸杞、葡萄等特色産業,新建日光溫棚和養殖暖棚1.9萬畝,安排務工就業2.2萬人,確保每個家庭有一座設施溫棚、一畝水澆地和一名穩定務工人員,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創業帶動就業夯實民本。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業帶就業扶持政策,創辦小微企業3000個,培養小老闆6000名,創造新崗位3萬個,新增城鎮就業7.2萬人。輸出農村勞動力70萬人次。實施“三支一扶”等措施,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數量和質量。繼續購買公益性崗位,幫助更多的失地農民、殘疾人和困難群體實現就業。完善基層調解處置機制,加強勞動執法監察,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

    健全社保體系保障民安。以建設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示範區為抓手,加快健全覆蓋全區的社保體系。全面推廣社保一卡通,力爭持卡人數突破400萬。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補貼標準,參保率分別超過70%和90%。繼續增加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高最低工資和農村低保標準,提高重度殘疾人生活津貼,擴大老齡和孤兒津貼覆蓋範圍,讓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得到實惠。健全職工工資集體協商、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努力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口袋”伴隨著寧夏跨越的進程逐步鼓起來。

    改善人居環境促進民樂。安居方能樂業。繼續堅持房地産調控措施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和市場健康發展;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8.87萬套,逐步完善多層次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紮實推進“塞上農民新居”和危窯危房改造,建設新村20個,整治舊村200個,改造危窯危房4萬戶。實施水、電、路、氣、房和優美環境“六到農家”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2000公里,實現46%的行政村有招呼站、97.5%通客車,解決30萬群眾的安全用水問題,讓城鄉居民出行更便捷、居住更舒適、環境更優美、生活更美好。

    穩定物價水平解決民憂。物價牽動著百姓的心。嚴格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保障主要食品蔬菜的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擴大城郊綠葉菜種植面積,提高自給能力。支持每個市縣區建設一個國有控股農貿市場,新建社區蔬菜直銷店200個,完善農超、産銷對接機制,實行直供直銷。合理保持糧、油、牛羊肉和應急蔬菜等動態儲備數量,調整提升投放和輪換節奏。清理整頓教育、醫療、銀行等領域不合理收費。適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創新社會管理維護民利。注重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健全群眾權益維護機制,暢通公眾訴求表達渠道,積極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加強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組織建設,完善基層管理服務體系。深化“平安寧夏”創建,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安全感。紮實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做好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創新網絡虛擬社會現實化管理機制。強化食品藥品監管,開展公共安全隱患專項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健全突發公共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提高防災減災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深入開展雙擁共建,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共建和諧家園。

    各位代表!承蒙中央關懷,承蒙人民厚愛,承蒙時代給予,幾年來,我們始終恪守“為民、務實、高效、清廉”的理念,盡心竭力,不敢懈怠,在自治區黨委的領導下,辦成了一些事關長遠的大事,辦好了一些關乎民生的實事,破解了一些影響和諧的難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面對新要求、新期盼,我們更要加強自身建設,把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職責履行得更好。

    務必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高度重視司法監督,積極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工作,公正文明執法,做到依法治區、依法辦事。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保證各項決策符合人民意願,經得起實踐檢驗。

    務必堅持陽光執政。深入開展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活動,持續推進效能建設這一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懶增效率,以治散正風氣。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完善區市縣鄉四級聯動政務服務體系,推行重點項目行政審批代辦和為民辦事全程代理制,切實為基層、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均等、規範的公共服務。推進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等領域的信息公開,拓展政務公開的廣度和深度,讓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務必堅持廉潔從政。紮實推進懲防體系建設,嚴查違紀違法案件,深化對商業賄賂、“小金庫”和工程建設等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服務體系,強化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努力從源頭預防腐敗。深入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嚴格執行“三公”經費支出零增長。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務必保持清醒頭腦,胸懷敬畏之心,常思貪慾之害,恪盡為民之責,樹立清正廉潔、為民務實的良好形象。

    務必堅持高效施政。始終保持銳意進取之風,以世界眼光謀劃寧夏,以創新精神推動工作。始終保持執政為民之風,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始終保持狠抓落實之風,困難面前不退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矛盾面前不推諉,敢抓敢管、敢於碰硬;風險面前不扯皮,敢作敢為、敢擔責任,以坐不住的危機感、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的嶄新業績!

    各位代表,寧夏這片熱土,是全區各族人民耕耘生活、釀造幸福的美好家園,也是我們服務人民、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自治區黨委的領導下,團結奮鬥,開拓創新,以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的優異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附:有關情況説明

    1、“五優一新”産業: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新材料、特色農産品加工和高新技術産業。

    2、“一優三高”現代農業:優良品種、高新技術、高端市場、高效益。

    3、現代農業“三大示範區”:北部引黃灌區現代農業示範區、中部乾旱帶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區、南部黃土丘陵區生態農業示範區。

    4、工業“三大千億”計劃:煤電化主導産業做大做強計劃、戰略新興産業培育發展計劃、傳統産業改造提升計劃。

    5、“六個百萬畝”工程:賀蘭山東麓100萬畝生態防護林、灌區100萬畝特色經濟林、灌區100萬畝沿黃濕地恢復防護林、中部乾旱帶100萬畝棗樹生態經濟林、毛烏素沙地100萬畝防風固沙林、六盤山100萬畝水源涵養林。

    6、民族團結進步“五個十”創建活動: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中,創建10個模範鄉、10個模範村、10個模範社區、10個模範學校、10個模範單位。

    7、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六進”活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進鄉村、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軍營、進宗教場所。

    8、國務院“新36條”:《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確定的36條政策。

    9、“百家成長千家培育”工程:培育100家年銷售收入在3000萬元至3億元左右成長性好的中型企業、1000家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以下的小企業。

    10、“五大十特”工業園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銀川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嘴山陸港經濟區、中衛工業園區和太陽山工業園區;靈武羊絨、永寧生物制藥、平羅循環經濟、賀蘭清真食品、吳忠穆斯林用品、青銅峽新材料、中寧冶金、石嘴山機械裝備、固原特色農産品加工和鹽化工循環經濟扶貧示範等特色園區。

    11、“三大口岸”、“九大物流園區”:寧夏國際空港口岸、惠農陸路口岸、銀川開發區陸路口岸;永寧望遠現代物流園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園區、寧夏交通物流園區、中寧物流園區、中衛迎水橋物流園區、海原新區物流園區、太陽山物流園區、固原西蘭銀交匯中心物流園區、吳忠現代商貿物流産業園。

    12、“1+9”組團發展:以固原市為中心,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海原縣、同心縣、紅寺堡區、鹽池縣9個縣區組團發展。

    13、扶貧開發六大工程:生態移民扶貧攻堅工程、産業帶動萬元增收致富工程、教育培訓和計劃生育扶貧工程、區域中心城市帶動扶貧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扶貧工程、對口幫扶和社會扶貧工程。

    14、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和“四個總量”控制: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三條紅線”管理,各市縣地表水用水總量、地下水可採總量、排污總量和取水戶取水總量控制。

    15、六大節會:中國(寧夏)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寧夏(香港)經貿文化旅遊活動周、中國(寧夏)國際文化藝術旅遊博覽會、中國(寧夏)園藝博覽會、中國西部(銀川)房車生活文化節、中國西部(銀川)服裝服飾藝術節。

    16、招商引資“10+3”: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國內10個重點區域開展經貿合作推介活動;利用“寧洽會暨中阿經貿論壇”招商引資,利用“西洽會”、“西博會”等國內重要展會招商引資,利用我區舉辦的“房車節”、“園博會”等節會活動招商引資。

    17、婦幼衛生“六免一救助”: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孕産婦免費住院分娩、免費篩查新生兒三種疾病、免費治療篩查出的患兒、免費篩查婦女乳腺癌、免費篩查婦女宮頸癌,對貧困孕産婦急救、篩查出的乳腺癌和宮頸癌患者治療給予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