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07年9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介紹十六大以來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並答記者問。以下為張曉強回答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提問的第二部分實錄。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您剛才提到回國留學生創業的人很多,比例也很高。但是據我們了解,“成活率”卻不高。大家普遍認為,還是有一個融資難的問題。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有專家認為,還是因為各種扶持的政策、各種優惠的政策都把目標放到了技術發明和創新上,而沒有把重點放在讓這些技術創新變成企業發展上來。很多人認為,投資的去向有點像撒胡椒面,太分散了,您對此怎樣看?還有,我們想知道,國家對中小型高技術企業每年資助的比例到底佔多少?
第二個問題,目前中國的老百姓普遍對民族品牌缺乏信心,許多國外的産品與國內企業的合作形式就是進入到我們的市場中來,但是他們沒有把核心技術交給我們,卻進入了政府採購的名單中。我們想知道,政府採購這一塊對民族品牌的支持力度到底有多大?如何支持中國自己的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中小型高技術企業?謝謝。
[張曉強]對於民族品牌問題,這是這幾年來全社會都很關注的問題,中國要進一步發展,要提升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應該説,在企業的努力下,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多中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價格競爭力、質量和售後服務水平在不斷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在不斷提高,這是一個主流。
比如説在IT的製造領域,中國的聯想公司發展得很快,而且把美國IBM的PC分部都並購了,現在做得還比較成功,盈利了,已經連續兩年位列中國電子企業百強之首。聯想的知名度在國際上正在不斷提高。像華為、中興這樣的中國企業,勇於開拓進取,它們的品牌在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市場得到廣泛承認,而且正在進入歐洲這些發達國家市場。
汽車生産行業不能算完全的高技術産業,但有高技術含量,像奇瑞這些自主創新企業,包括其他企業,都在努力開拓進取。今年上半年,國産品牌的轎車從過去的15%左右已經提升到接近30%了,而且實現了批量出口。
我8月份在黑龍江黑河市看到了大量的一汽的自卸卡車,在向俄羅斯出口,就是中國品牌。當然,我們和國際知名品牌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走好這條路,除了企業努力,政府也要通過政府採購等辦法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