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5日15時,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圖為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趙樹叢在分會場發言。(中國政府網 陳競超 攝)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趙樹叢]: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我省今年水毀工程修復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提高認識,增強農田水利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今年7月以來,安徽省境內多次出現強降雨過程,淮河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於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我省沿淮淮北地區內澇十分嚴重,皖南山區也遭受山洪、泥石流襲擊。在抗禦今年的洪澇災害中,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的減災效益,凸顯了水利基礎設施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保障作用。但是,由於洪水來勢猛、水量大、持續時間長,今年的大水造成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2342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116億元,其中水利設施損失19億元,水毀水利工程達3萬多處。這也再次暴露出我省水利基礎設施脆弱、抗災能力不足的問題。
安徽的基本省情決定了水利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和複雜性。省委、省政府反復強調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促進農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對於進一步增強安徽抵禦水旱災害能力、確保安徽農業大局穩定十分重要。特別是今年安徽遭受了特大洪澇災害,水利工程損失嚴重,搞好今年的農田水利建設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大幹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努力改變我省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科學規劃,及早部署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一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全省各地針對今年抗禦洪澇災害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與薄弱環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和水毀工程現場查勘,進一步理清本地的治水思路,制定有效對策。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及時制訂並印發了《安徽省2007年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方案》,指導各地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8月份召開座談會,全面謀劃本年度工作,明確今冬明春的目標任務是:完成土石方2億立方米,所有的水毀工程基本上得到修復,新增和恢復、改善有效灌溉面積200萬畝,新增、改善除澇面積12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解決28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0平方公里。
二是明確責任,有序推進。省水利廳于10月初印發了省、市、縣各級重點水利項目安排和責任表,進一步明確各項目的建設內容、責任主體、投資計劃、完成期限等,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各地按照“先應急、後完善,先恢復、後提高,先重點、後一般”的原則,合理安排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計劃。省裏將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督促各地紮實有序地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三是統籌兼顧,加大投入。在大規模配套投資治淮工程的同時,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07年起,用5年時間解決全省1579.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全省187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省財政共需投入28.6億元。今年已安排飲水安全、小型農田水利、防汛抗旱等農田水利建設資金3.4億元。此外,省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已連續12年開展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競賽評比活動,較好地發揮了財政資金的激勵作用。多數市、縣也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切實加大財政對水利建設的投入。與此同時,各地不斷創新“一事一議”辦法,擴大群眾籌資投勞規模。積極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如霍邱縣、壽縣通過出讓塘埂植樹、塘口養殖等水土資源使用權,發展塘口經濟,使當家塘建設呈現出民間資本爭相投入的可喜局面。
三、加強領導,迅速掀起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熱潮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地方各級政府切實承擔起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責任,努力形成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局面。加強部門協調配合,搞好技術指導和服務,確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順利開展。
二是突出工作重點。重點抓好影響防洪、灌溉、飲水三類水毀工程,力爭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水毀工程應急修復任務。全力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快施工進度。認真落實以獎代補政策,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繼續推進淠史杭等6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進一步擴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民辦公助項目實施範圍,全面加強灌排設施建設。加強山丘區水土流失治理。
三是推進改革創新。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産權制度改革步伐。通過優惠政策和市場機制,放開建設權,明晰所有權,搞活經營權,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水利工程。完善"一事一議"制度,引導農民把該辦的事辦好,把議定的事辦好,大力促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四是加強質量監督。進一步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和保證體系,嚴格規範建設程序,把好項目規劃、設計、審批、物資供應、施工質量和竣工驗收關。因地制宜,搞好分類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提倡由群眾自願以資代勞,實施機械化作業,確保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