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2>> 背景
 
關注“三農”:加快農村危房改造進程 擴大內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米東生代表:加快農村危房改造 擴大內需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伍曉陽)“農村危房和破舊房在中西部農村地區比較普遍,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建議參照廉租房建設的補貼標準,加快農村危房改造進程。”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發改委主任米東生5日説。

    米東生表示,現在國家對城鎮住房困難群體高度重視,加大了投資力度,有望在3年內基本解決城鎮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但是在農村,住危房和破舊房屋的還大有人在,除了少部分能得到補助蓋房,多數想蓋新房也無能為力。

    “現在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米東生分析説,一方面,改造農村危房是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有利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面,這項工程將顯著地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因為蓋房必然需要大量的建築和裝修材料,蓋好了還得買一些傢具和家電。

    按照現在的政策,城市廉租房建設和因自然災害毀壞的民房重建,能獲得大約2萬元的補助。米東生算了一筆賬,參照這個標準進行補助,以1000萬戶計算,大約需要2000億元的補助資金,如果由中央、省和市三級財政分擔,分三到五年實行,籌措這筆資金並不是十分困難。

    “如果有了政府2萬元的補助,農民只需要自籌3萬元左右,就能蓋起一層的磚混房;自籌8萬元左右,就能蓋起兩層的樓房。再通過銀行小額貸款,政府提供部分貼息支持,將極大地調動農民蓋房的積極性。”米東生分析説。

    “蓋房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將有助於解決留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使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米東生説,“建議國家早日啟動這項工程,使農村千千萬萬住房困難家庭從中受益。”

楊明代表:村委會主任應普及大專以上學歷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伍曉陽)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六甲鄉福保村委會主任楊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村黨組織負責人、村委會主任作為農村發展致富的領頭人,應當逐步普及大專以上學歷。

    “農村要發展好,必須選好村幹部。”在福保村委會幹了30年的楊明認為,村級基層組織在落實各項政策、尋找發展思路和帶領村民致富等方面具有關鍵的作用,當前一些地方發展缺少活力和後勁,或者幹群關繫緊張,基層組織渙散是一個重要原因。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應該著力提高村幹部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提高村幹部的能力和水平。”楊明提出,在具體辦法上,村黨組織負責人、村委會主任應逐步普及本科或大專學歷,“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小組長應逐步普及高中以上學歷。有關部門應鼓勵現任村幹部在職考取相應學歷。

    “各地農村千差萬別,東西部差異巨大,當然不能搞一刀切,但在絕大多數農村,最缺乏的就是有知識、有技能、有思路的人才。”楊明表示,現代社會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物質支持對農村固然重要,但“智力支持”更加事關長遠發展,因此要讓更多的人才到農村幹事創業,讓更多的人才紮根農村。

李秉和代表:困難時期更要增加政策性種糧補貼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張麗娜 鄒偉)“總理報告中提到了很多扶持‘三農’的政策,這將大大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在困難時期,各級政府更要增加政策性種糧補貼,保障糧食生産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賽飛亞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秉和説。

    李秉和説,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加大了對農民種糧的扶持力度,實行農民種糧補貼,加大對農資綜合直補、購買農機具補貼、良種補貼的力度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等具體措施。這些政策措施極大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糧食産量連續多年增産增收,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但是,受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的影響和衝擊,國內養殖業數量下降,飼料、糧食加工企業生産量縮減,用糧需求大幅度減少,糧食及加工産品價格持續走低,這些不利因素必將導致農民的種植收入下降,種糧積極性消減。

    李秉和建議,國家繼續增加糧食政策補貼。他建議國家大幅度提高農業直補標準,直接將良種、化肥等補貼到農戶,按種糧土地的實際畝數,實行種多少補多少,由政府按計劃把農資調撥到戶,使農民直接得到實惠,保障糧食種植面積和農民種糧增收的積極性。

    李秉和還建議,國家對家禽養殖、飼料加工等糧食轉化的龍頭企業自行收購儲備糧食,適當給予糧食儲備補貼,以減輕國家對糧食收購和儲備的壓力,幫助解決農民因受市場影響出現的賣糧難問題。

    “希望國家進一步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大中型水庫灌區、地下管道引送水、節水灌溉技術工程加大投入。”李秉和説,我國大部分地區十年九旱,認真解決好農業用水問題,保證農田抗旱灌溉,是直接解決糧食增産、農民增收、農業發展的最有效保證。

“要相信農民比我們更聰明”
——陳錫文、范小建回復基層委員“糧補之惑”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于文靜 王宇)“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很多農民工進城打工或者從事非農産業,把不種的土地轉租給種田大戶,俺們農村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國家每畝水田100多元的糧食直補,因為按土地權屬發放,進了土地原始承包人口袋,而真正種糧的老百姓卻沒得著。”

    來自遼寧省盤錦市、從事水稻育種40多年的全國政協委員許雷在此間舉行的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農業界委員小組會上説起了他的困惑——現在每畝水田租費為400元至500元,除去原始承包費每畝約150元,“土地原始承包人”實際得到每畝250元至350元的轉包費,而且還能得到國家的糧食直補。

    近年來,國家為鼓勵農民種植糧食、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出臺了系列補貼政策。溫家寶總理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去年中央財政用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達1030億元,比上年增長一倍。今年要進一步增加農業補貼,繼續增加糧食直補。

    那麼,國家的這些補貼政策是否真正惠及農民,實現了初衷?記者6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記者會上就此專門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他解釋説,把糧食直補按土地權屬發放,而不發給種糧農民,是因為在土地流轉背景下,真正種糧的農民時常會發生改變,補貼時難以確定對象,而原承包地的人是不變的,處理起來相對容易。

    “他租了你的地種糧,最後卻沒有拿到直補,看起來好像很不合適,但如果我們規定,補給你多少錢你要轉給他,這是沒有必要的。實際上地租多少是他們兩個商量的。假設讓你把50元直補轉給種地的人,但你把地租上調100元,那結果是一樣的。”陳錫文説,“要相信農民,在這個問題上,農民比我們聰明。就像我們在城裏租房子,裸房什麼價,有傢具的什麼價,有電器的什麼價,農民處理這些問題比我們更清楚。”

    對於一些委員提出的,現在按面積來算補貼,種好、種壞甚至不種,補貼一個樣,難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建議將補貼政策改成按照賣給國家糧食量的多少來補,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副部長范小建認為,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在糧食直補政策的執行過程中,還有一些待完善的地方,國家也一直在研究和考慮完善這項政策。

徐景龍代表:加大培肥補貼改善耕地質量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王聖志)“在一些糧食主産區,耕地地力不足與不斷提高農作物産量的要求不適應。在農村,大量農作物秸稈被焚燒,不僅污染環境,也導致資源浪費,有機肥施用量長期不足,造成耕地地力下降。”全國人大代表、安徽亳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景龍説,“國家應加大對農田培肥的補貼,提高耕地質量。”

    徐景龍代表説,以安徽為例,安徽是全國糧食主體功能區,目前耕地地力不高。主要表現在:耕地土壤有機質低,土壤保水能力弱,抗旱能力差,土壤養分不平衡,全省80%以上的耕地缺鉀,還有相當比例的耕地有效硅、有效鋅、有效硼、有效鐵缺乏;耕地耕層結構差。一般耕地耕層厚度只有15-18厘米,土壤結構變差、板結、酸化趨勢明顯。因此亟待加強耕地土壤培肥,以增加土壤有機質。

    從2004年起,中央連續發了6個“1號文件”,都號召要大力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努力培肥耕地地力。2009年中央1號文件號召,開展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獎補試點。

    徐景龍説,當前,耕地培肥具有良好的基礎。目前,農村有大量剩餘的農作物秸稈和可利用的農家肥。另外,不少地方適合種植綠肥。如江淮之間冬季有充足的光熱資源和空閒田,安徽省目前綠肥面積僅400萬畝左右。而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綠肥種植面積達到1700多萬畝。

    徐景龍建議,國家應從三個方面對農民耕地培肥給與補貼,引導、鼓勵廣大農民施用有機肥。一是對農民秸稈還田進行補貼。對農民自發進行秸稈粉碎還田、覆蓋還田、堆腐還田的按秸稈還田的面積、還田量進行補貼。二是對農民種植綠肥進行補貼。農民利用冬閒田、邊隙地種植綠肥除無償提供綠肥種子外,還應按種植面積進行補貼。三是對施用有機肥進行補貼。

白鳳芝代表建議,為農村房屋統一購買保險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伍曉陽)“房子是農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資料,一旦在地震等自然災害中損毀,農民將損失慘重。”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副縣長白鳳芝建議,政府支持農民為房屋統一購買保險,以增強農民抗災自救能力。

    白鳳芝説:“我國地震、泥石流、暴風暴雨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在自然災害中,損失最嚴重的往往就是民房。因災致貧和因災返貧的現象比較普遍。”她介紹説,寧洱縣前年曾發生6.4級地震,許多農民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或損壞,由於當地農民普遍貧困,政府不得不拿出大筆資金補貼農民重新蓋房。

    “為農村房屋購買保險,有助於提高農民抗災自救的能力,減輕政府救災重建的財政資金壓力。”白鳳芝介紹,農村房屋保險在有的地方已經付諸實踐,探索了一些經驗,但農民自發購買保險的積極性不高。

    白鳳芝建議,由中央、省、州市和縣4級財政預算分擔,按照“政府引導推動、財政政策扶持、商業保險運作、農民參與得利”的模式,以及“低保額、廣覆蓋”的思路,逐步支持農民為房屋統一購買保險。

繆瑞林代表:“把拉動農民住房需求作為擴內需促增長的重要抓手”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徐兆榮)“當前,把拉動農民住房需求作為擴內需促增長的重要抓手,是一個比較有效的辦法,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良效。”全國人大代表、宿遷市市長繆瑞林説。

    進京參加兩會前,繆瑞林代表曾在農村就此問題作了較充分的調研。 他認為,國家和省裏就擴內需、促增長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在這種背景下,應高度重視並順應廣大農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願望,借勢拉動農民住房需求。

    “這既是擴內需、促增長的重要抓手,可以化解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良影響,又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鎮化的重要舉措,也有利於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城鄉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他告訴記者,近年來宿遷通過科學有序地推進中心城市、縣城以及鎮村開發建設,吸引有條件的農民入住,全市城市化率已由2002年的28%提高到2008年的36%,共有11000余戶農民到100個農村集中居住點新建住宅。這一方面有效地滿足了部分農戶改善住房的需求,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同時也有力地拉動了內需,還置換出了大批農村用地。

    宿遷最近就農民住房需求問題組織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有購房計劃的佔40.4%。然而,繆瑞林感到,當前要滿足農民住房需求亟須解決三個方面的難題:一是農民的總體收入水平不高;二是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投入乏力;三是農民進城門檻仍然較高。

    對此,繆瑞林建議,當前應進一步解放思想,重點發揮政府的作用,通過規劃指導、政策引導和環境營造,有效拉動農民的住房需求。對於中心城市和縣城來説,要降低門檻,讓農民輕鬆進城、廉價買房、穩定就業、舒適生活;對於城鎮,關鍵要突出重點、打造特色,以良好的公共服務環境增強對周邊農民的吸引力;對於農村集中居住點,關鍵要在堅持積極穩步推進建設的基礎上,切實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努力降低農民入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