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1>> 背景資料
 
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時代的要求 人民的期待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21日   來源:人民日報

    2009年是我國教育改革奮力攻堅的一年。這一年:

    ○ 1000多萬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顯著提高

    ○ 農村中小學人均公用經費分別達到500元和300元

    ○ 全國近40萬所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7%,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

    ○ 教育規劃綱要的調研深度和公開程度前所未有

    2009年,是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是教育改革奮力攻堅的一年。

    在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面前,教育系統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交出了怎樣的答卷?用“主動適應”概括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亮點,應該是恰如其分的。

    主動適應發展方式轉變,積極服務經濟社會需要,是教育領域的重大任務,是教育事業的時代命題。在緊緊圍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方面,教育系統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加快改革,加大投入,突出重點 教育努力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加快改革,加大投入,突出重點,加強基礎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努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解決老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2009年的教育改革和發展進程,凸顯了這樣一條主線。

    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許多畢業生一時難以就業,許多失業者、農民工要接受再教育再培訓。教育作為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積極開展職業培訓,既是改革發展的機遇也是服務當下的責任。

    一項旨在應對金融危機、優化教育結構的舉措應時而生——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中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逐步免除學費。目前,已有440多萬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從去年秋季學期開始首先享受免學費政策。

    加大投入,被譽為黨和政府優先發展教育的“大手筆”。在全部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之後,國家又大幅度增加投入,對保障學校公用經費、保證學校校舍安全特別是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慷慨決斷:

    ——中央財政投入120億元,並督促地方財政增加投入,使1000多萬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顯著提高,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的目標。

    ——將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2009年中央財政共下達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補助資金356.9億元,滿足了農村中小學正常運轉需要,實現了農村中小學人均公用經費500元和300元的目標。

    ——校舍安全,牽動每一位家長的心,更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為了真正把校舍安全工程建成“放心工程”,中央決定從2009年開始,用3年時間,在全國中小學校開展抗震加固、提高綜合防災能力建設。中央在整合目前與中小學校舍安全有關的資金基礎上,2009年新增專項資金80億元。目前,涉及全國近40萬所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中央財政還下撥2009年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獎勵資金20億元,專項用於接收農民工子女的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補充公用經費和改善辦學條件。

    高校在努力提升內涵的同時,還把目光投向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強大支撐作用。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應對金融危機衝擊的措施意見:組織高校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目標和重大需求,積極承擔國家16個科技重大專項等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結合中央落實擴大內需10項措施和重點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加快推廣應用一批新技術、新産品、新工藝;圍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高校廣大科技人員深入基層、服務企業,加快先進技術向中小企業轉移、向農村轉移;很多高校的科研基地、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創新資源向企業開放,積極為企業服務……

    面向時代要求,謀劃教育發展,主動適應社會,推進教育改革,正在成為教育領域的共識。

    非常時期、非常決心、非常舉措 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説,2009年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前所未有——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給我國經濟和整體就業形勢帶來不利影響;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611萬人,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

    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面前,200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有序開展,成績卓然。

    成績首先取決於“放在首位”。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性,明確提出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並深入有關省市、高校視察,鼓勵廣大畢業生到基層一線經受鍛鍊、發揮才幹;要求各地和高校大力開展就業服務,幫助畢業生了解政策,掌握信息,疏通就業渠道,加強困難群體幫扶,使畢業生儘快實現就業、創業。

    成績得益於“三個非常”,非常時期、非常決心、非常舉措。國務院多措並舉,出臺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應徵入伍等七方面重大政策。各項政策措施含金量之大、覆蓋面之寬前所未有;中央18個部門急學生所急,迅速密集出臺29個文件;各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出臺省級政府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性文件,切實把中央的政策轉化為惠及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和社會氛圍。

    成績還得益於教育部門和高校的巨大努力。教育部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各省級主管部門和高等學校承擔最主要、最直接的責任,不惜“動員千軍萬馬,走遍千山萬水,道盡千言萬語,用盡千方百計”,深入各行各業挖信息、找崗位,付出了超常規的工作力度。

    社會團體和用人單位也紛紛出項目、出資金、出崗位。“農村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中央和地方項目吸納20萬名畢業生服務落後地區基礎教育,“選聘到村任職”、“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招募人數達10萬多人,中石油等100家國有企業招收應屆畢業生20余萬人,人民軍隊徵集畢業生投身國防建設事業……

    外媒紛紛撰文説,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下,中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竟能達到87%,實在不容易!真的了不起!

    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描繪藍圖 教育規劃綱要的調研深度和公開程度前所未有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及後危機時代的新挑戰,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是要把經濟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現這一轉變,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縱貫2009全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工作,正是主動適應發展方式轉變的典型範例。

    制定一項承載著億萬人民期待的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相適應,體現全局性、宏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這使得它的意義非同尋常,過程前所未有:

    重視的程度前所未有——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規劃綱要的制定工作高度重視。在一年多的時間裏,胡錦濤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溫家寶總理先後發表了兩篇文章《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對教育規劃綱要的制定提出高屋建瓴、細緻入微的指導。

    調研的深度前所未有——在一年多的時間裏,14個部委分工協作,組織了多方力量廣泛深入調研,除了11個重大戰略專題調研,還有委託調研、國際調研、社會調研。數千名專家和各方人士參加了調研活動,已有的調研報告就達500萬字。

    公開的程度前所未有——剛一跨入2009年,教育規劃綱要就在社會上公開徵求意見,廣納群言、廣集眾智,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公開徵求意見工作歷時兩個多月,社會各界人士共發表意見建議210多萬條。在起草文本前就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這同樣也是前所未有的。

    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決非輕而易舉。《教育規劃綱要》第二輪公開徵求意見即將開始,人們期待著,未來十年,中國教育將立足實現現代化的需求,成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教育。

    ……

    翻閱2009,教育在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統籌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質量、效益方面;在主動適應城鎮化進程,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提高教育服務能力方面;在主動適應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需求,推進産學研用結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人們對教育的滿意度在不斷提升。

    放眼2010,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前景充滿期待,教育肩負著更為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在談到2010年教育工作重點時,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説:“確定今年工作重點的基本依據是四個方面: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教育工作決策部署;滿足人民群眾根本教育需求;遵循教育基本規律;體現實施《教育規劃綱要》的重大戰略部署。努力做到對黨負責、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使教育真正成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順應人民群眾期盼的教育,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教育。”

    肩負著這樣的使命和挑戰,中國教育事業正闊步前行。(記者 溫紅彥 袁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