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2>> 背景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興水利強基礎狠抓生産保供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大興水利強基礎 狠抓生産保供給
——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之四

    新華社北京1月26日電(新華社特約評論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提出“大興水利強基礎,狠抓生産保供給”,要求今年大規模開展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毫不鬆懈地抓好農業生産,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産品市場供給。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大規模興修水利,集中力量系統整治大江大河,突出重點優先解決民生水利問題,主要江河防洪能力顯著提升,農田水利設施不斷完善。但也應清醒地看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相比,水利投入強度明顯不夠,建設進度明顯滯後,保障水平明顯偏低。全國尚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乏基本的灌排設施,現有灌區普遍存在灌溉設施標準低、工程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等問題。同時,洪澇、乾旱、颱風和山洪等災害多發併發,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庫病險隱患多,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巨大,對人民生命財産構成嚴重威脅。

    針對這種局面,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大興水利強基礎”,就是要緊緊抓住水利這個薄弱環節,解除水利這個瓶頸制約,夯實農田水利這個重要基礎,切實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和綜合生産能力,消除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不利因素,從根本上扭轉農業主要“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

    在大興農田水利方面,今年將在繼續搞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的同時,突出加強“三小”水利建設。加快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幅度增加專項補助資金規模,增加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強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蓄滯洪區建設等防洪薄弱環節;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要切實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今年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大幅增加專項補助資金,市、縣兩級政府也要切實增加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引導農民自願投工投勞。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農田水利建設,做到“取之於土、用之於土”。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加農田水利建設的信貸資金。擴大節水、抗旱設備補貼範圍。在統一規劃基礎上,按照多籌多補、多幹多補原則,加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度,充分調動農民興修農田水利的積極性。把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作為農村基層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穩定經濟、穩定物價、穩定民心,首先要穩定糧食生産,確保主要農産品供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主要糧食品種和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社會各界和廣大消費者的關注。這些情況再次提醒我們,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事關全局、意義重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狠抓生産保供給”,就是要求在繼續下大力穩定發展糧食生産的同時,努力增加各類農産品供給,尤其是棉花油料、肉禽蛋奶、瓜果蔬菜及其他一些小品種的生産供給。通過加快推進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搞好高産創建,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增産增效。

    抓好主要農産品生産和市場調控。毫不放鬆糧食生産,確保穩住播種面積,擴大市場緊缺品種生産,努力提高單産,防止糧食生産出現滑坡。支持優勢産區發展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産品,推進園藝産品、畜産品、水産區標準化規模種養,因地制宜發展雜糧、雜豆等特色産品。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抓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大中城市郊區要保有一定的蔬菜種植面積和生鮮食品供給能力。要保持主要農産品價格合理水平,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兼顧好消費者和生産者利益。

    強化農業補貼和主産區獎勵補助。繼續擴大補貼規模,增加補貼種類,完善補貼政策,新增農業補貼向主産大縣(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提高早稻良種補貼標準,擴大畜牧良種補貼規模。優化農機具購置補貼的品種結構,支持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節能環保和區域適用性強的農業機械。嚴禁以各種名義打農業補貼的主意。加快建全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主要以糧食産量、商品量等為依據,對糧食主産區給予補償。全面取消主産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繼續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油料生産大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加大對生豬調出大縣的獎勵力度。

    大搞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集中投入、連片推進的要求,加快中低産田改造,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基本農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間配套設施建設,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大規模開展高産創建,支持畜牧、水産養殖標準化創建,做大做強種業。要加快農技推廣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擴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實施規模,力爭2011年完成在全國普遍建立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産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的任務,將履行職責所需經費納入地方各級財政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