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1>> 背景資料
 
"摸石過河"——中國教育改革進入"全面實施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劉奕湛、吳晶)2010年,堪稱中國教育改革之年。這一年,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後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未來10年教育改革與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

    2011年,國家教育改革進入“全面實施年”。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全面啟動,425項改革試點項目以培養模式、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改革為重點,從國家、地方和學校三個層面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改革新局面。

    記者就當前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深入實施改革試點工作的重點、難點,對有關專家進行了採訪。

    開局之年:政府主導是關鍵

    “今年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開局之年,各級政府首先要強化政府責任,加大教育財政性支出,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國家教育諮詢委員、國務院參事任玉嶺説,學前教育是真正的教育起點,必須增強政府作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主體的服務能力、擴大服務覆蓋範圍。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強化政府責任,把學前教育納入地方的教育規劃,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

    在專家看來,我國有著50多萬各級各類學校和2.6億學生,堪稱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面對如此龐雜的教育體系,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加強對全國教育事業的宏觀管理和指導,包括制定國家教育發展戰略規劃、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基本標準,對經濟困難地區給予財力上的資助。

    除了加大經費投入,“政府主導”的具體實現方式其實是非常多樣的。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認為,政府應充分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和調控手段。

    楊東平強調,政府主導,並不是政府主辦。政府應當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在強化公共服務職能的同時,改善公共産品的提供方式,構建政府和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新型的治理方式。比如,在學前教育階段,應鼓勵機關、廠礦、社會團體自辦幼兒園,通過低價或免費提供教育用房抑制幼兒園價格,規範和監管市場價格,完善成本合理分擔機制,以及補貼幼兒教師工資,提供幼兒教師培訓以提高幼兒教師的素質和待遇,獎勵行為規範、品質優秀的民辦園等。

    近年來,一些地方已開展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實踐。如,浙江省紹興市教育局建立城鄉兩種不同的建園機制,在城區實行“民辦公助”模式,在農村倡導“鎮村為主,多元籌措,政府補助”的辦園機制,促進了城鄉學前教育協調發展,緩解入園難的問題。

    面對大量農民工子女的學前教育需求,上海市將農民工兒童的“看護點”合法化並納入管理和服務,以滿足流動兒童有人看管的基本需求。

    在《國家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後,全國大部分省區市都召開了各自的教育工作會議,以徵求民意的方式出臺了地方教育規劃綱要。一項項因地制宜的目標、方針、政策,體現了新時期各級政府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思路、新方向,也凸顯著政府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主導地位。

    破解難題:大力創新體制機制

    根據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方案,黑龍江省、江蘇省、湖北省將進行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其中,“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落實和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等任務是高等教育突破當前發展瓶頸的希望。

    “如果試點能夠促進各類高等學校朝特色辦學方向發展,中國的高等教育就會出現一個多彩多姿的繁榮局面。”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説。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改革高校辦學模式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高校主要由國家投資、舉辦,辦學主體單一,社會力量參與不夠,辦學自主權不足,辦學層次和類別趨同,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當前,開展試點工作的地方都在積極探索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機制、新模式。湖北省在部分本科院校遴選建立20個左右拔尖創新人才培育基地,鼓勵高校在學生選拔、師資配備、培養模式、條件氛圍、管理制度等方面大膽改革試驗,為培養造就未來在相關基礎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和應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專家指出,在推進改革試點的過程中,應注重推動高等學校辦學模式多樣化。鼓勵高校深化辦學模式改革,繼續擴大改革範圍、加深改革力度、提升改革效益。

    教育體制改革,就是要從教育的內部找準問題的病根,激發改革的動力。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部部長葛延風指出,近年來,雖然國家陸續出臺的一系列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發揮了積極成效,但從總體上看,有關政策的支持力度還不足,有些政策落實還不到位,影響了民間資本辦教育的積極性。

    對此,他建議,要明確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辦學方式,採取不同支持和管理方式,尤其是對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學校強化支持、合理規範,是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前提。

    試點經驗:牽住教育問題“牛鼻子”

    2011年不僅是教育改革的“全面實施年”,也是落實“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這一關鍵時期,教育改革與社會其他各項改革任務一樣,都要在“深水區”中“摸著石頭過河”。

    通過試點,取得突破,牽住教育問題“牛鼻子”——這是教育改革既定的方針。在過去半年來,這項方針已取得良好效果,為今後全面推開改革試點積累了經驗。

    根據《教育規劃綱要》的要求,部分地區和學校正在開展“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試點”。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黃堯指出,近年來職業教育改革的實踐已經證明,改變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實行“産教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的基本要求,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也符合國際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但是,改革總會面臨新課題。目前我國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整體不高,不同地區的校企合作程度不平衡。在黃堯看來,現行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責權不明確,缺乏有力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少企業對參與職業教育還不大了解,出於對生産安全和成本的考慮,不願意接收學生實習和教師進修;相當一部分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沒有明顯的優勢資源,對企業吸引力不夠。

    “我們要從試點地區、職業學校的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進一步將試點方案細化、實化、具體化,形成本地區本學校的實施方案。”黃堯説。

    近年來,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世界各國都在競相開展教育改革。“建設現代大學制度”,不僅是國內專家討論和局部嘗試都比較活躍的領域,也是部分發達國家積極探索的內容。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指出,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就是要解決好政府怎麼依法管學校辦學校,學校怎麼形成好的治理結構,社會怎麼對學校參與和監督的三個問題。與此相關,還有如何克服社會熱議的高校管理行政化傾向。

    張力認為,解決這一問題,至少有三層意思:一是必須做,這是大勢所趨,是國家確定的今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向,需要進行新的制度設計;二是怎麼做,應是“先立後破”,“立”就是要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破”就是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三是什麼時候做,應從容易地方做起,逐步向難點推進。所以,國家要求試點先行,取得經驗再作推廣。

    他強調,任何理論探討及其政策成效,都需要放在實踐中去檢驗。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完善,在進入改革“深水區”之後,重要的是試探“水的深淺”,預設一些“立腳樁”。從設計到決策,從試點到推廣,不管改革的困難有多大,改革的步伐並不會停下,改革的目標一直很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