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1>> 背景資料
 
自力更生與八方支援的雄渾交響——汶川重建啟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5日   來源:人民日報

    13億同胞深切關注,幾十萬援建大軍艱苦鏖戰,幾千萬災區人民奮勇拼搏……1000多個日夜,飽受創傷的災區成為迸發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的源泉。災後重建的三年,是社會主義制度力量和災區人民頑強精神的偉大勝利。

    自力更生和八方支援的雄渾交響,激蕩在災區的廣袤大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科學決策,按照“一省幫一重災縣”的原則,建立對口支援機制。中東部19個省市立即行動起來,以令人驚嘆的重建速度,與災區人民攜手鑄造讓後人世代安寧的優質工程。面對災後重建規模空前、難度空前的“世界性考驗”,災區人民不等不要不靠,用自己的雙手重建美好家園。災後重建的“中國答卷”,創造了人類災後重建史上新的奇跡。

    綿綿巴山,見證著援建大軍的深情厚誼;湯湯蜀水,訴説著災區人民的感恩之情。穿行在今日四川,新地名讓人目不暇接:永昌鎮、江蘇小區、天津小區、京安小區……每個名字背後,都銘刻著一段感人的故事。及時有力、立體高效的對口支援,彰顯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國家能力,體現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勤勞智慧的災區人民,把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援助轉化為自強自立、重建家園的豪情。“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從山崩地裂的慘烈瞬間,到災後重建的艱辛歲月,災區人民以不屈意志和頑強精神,書寫著民族精神的新高度。1.7萬億元重建資金,80%是災區自籌;幾百萬套過渡住房,近一半由災區群眾自搭自建;啟動省內對口支援,四川十多個地市“一市對口援建一個災區鄉鎮”……災難磨礪精神,痛苦鑄就堅韌,災區人民以重建家園的汗水和成就回報全國人民的支持與關愛。

    重建是學習的契機,是跨越的起點。災區人民將援建地區的先進理念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努力提高“造血”能力,催生出“飛地經濟”等眾多改革創新的新鮮經驗;災區經濟堅持恢復與發展“兩手抓”,優化經濟結構、淘汰落後産能,不但在廢墟上“站立起來”,還實現了“發展起跳”,收穫了“創造性復興”、“跨越式發展”。

    重建凝聚感恩之情,孕育反哺之心。玉樹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後,第一支趕赴災區的外省公安特警隊伍來自成都,第一支實現跨省異地救援的民兵隊伍來自青川,汶川災區群眾紛紛捐款捐物、緊急調運物資。四川的規劃師、陜西的施工隊、甘肅的志願者帶著恢復重建的經驗,在另一片土地上鋪展新的畫卷。

    “苦幹兩三年,跨越二十年”,災後重建的“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能量”,書寫了一部黨領導人民創造的英勇豪邁的救災史詩、艱苦卓絕的創業史詩、開拓創新的奮進史詩。自力更生與八方支援的雄渾交響,將融匯到時代精神的主旋律中,激勵我們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