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 王優玲、王希)海關總署1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9月份出口1696.7億美元,增長17.1%。與8月份相比,出口增速回落7.4個百分點,出口規模略降36.5億美元。外貿專家指出,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總體穩定,但受國際需求放緩和國內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約,我國未來的貿易環境將不容樂觀,呈現惡化趨勢。
“今年第四季度,中國出口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因素。”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説。
海關總署副署長魯培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説,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出現明顯放緩跡象,歐美日等三大發達經濟體債務問題嚴重、失業率持續高位、消費信心下滑;日本大地震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仍將持續;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由於通脹壓力較大,經濟增長勢頭也會有所放緩。
“這些都將給中國外貿進出口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帶來嚴峻挑戰。”魯培軍説。歐美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中國産品出口受阻,國際市場環境更加複雜。此外,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中國外貿出口增長空間受到抑制。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3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6774.4億美元,同比增長24.6%。其中,出口13922.7億美元,增長22.7%;進口12851.7億美元,增長26.7%。9月份當月進出口總值3248.3億美元,增長18.9%。
數據顯示,前3季度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速呈現高位回落態勢。月度增長速度由3月份的31.5%回落到6月份的18.5%,8月份反彈至27.1%,9月份又回落到18.9%。
專家指出,在當前形勢下,17%左右的出口增速是“非常好、非常令人滿意的”。魯培軍説,去年同期外貿高增長是一種恢復性的增長,而今年的增長是在去年增長基礎上的自主性增長,增幅相對回落是合理的。
張燕生説,現在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歐美日經濟缺需求、缺信心、缺辦法,各國希望中國能夠成為全球最終需求的創造者,而不是出口的引擎。“出口增速太高,容易引發貿易摩擦。”
前三季度,中國進口價格漲幅明顯快於出口價格漲幅,輸入型通脹壓力較大,貿易條件有所惡化。數據顯示,前3季度中國出口價格同比上漲9.9%,進口價格同比上漲14.8%,貿易條件指數為95.7%。“進口同樣數量的商品,需要多出口4.3%的商品。”
“中國未來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坦言。素有“中國外貿風向標”的110屆廣交會即將開幕,從採購商到會情況看,本屆交易會來自俄羅斯、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的採購商增幅較大,而美歐市場的採購商儘管數量變化不大,但受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和外需環境不確定性影響,廣交會供求雙方不敢簽長單、大單的趨勢越發明顯。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研究員陸志明説,我國順差和進出口速度都有所回落,但仍未出現明顯下滑,可以説我國的外貿環境已出現一定程度惡化,但是整個進出口狀況仍處於正常範圍,尚不支持明顯惡化的説法。
此外,中國出口商品結構轉型升級步伐緩慢,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速都低於總體出口增速,在出口中所佔比重有所下滑。海關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機電産品出口7893.3億美元,同比增長18.2%,比同期中國總體出口增速低4.5個百分點。
據全國海關進出口監測預警系統的預測,今年全年中國外貿總值將超過35000億美元,增長19%左右。其中出口大約是18600億美元,增長18%左右,進口大約是16900億美元,增長21%左右。
魯培軍指出,中國進口增長強勁,順差收窄,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今年前3季度,由於中國進口增速高於出口增速4個百分點,中國外貿順差同比收窄10.6%,減少127億美元,貿易順差與外貿總值的比值為4%,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
“中國外貿進出口平衡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魯培軍説,儘管中國外貿面臨複雜和嚴峻的局面,但是中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較大變化,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的地位仍將得到繼續鞏固。
海關數據顯示,我國對歐美日傳統市場依賴減輕,對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增長強勁。前3季度,我國對歐盟、美國、日本的雙邊貿易增速分別為20.9%、17%和18.2%,分別低於我國總體進出口增速3.7個、7.6個、6.4個百分點。歐美日傳統市場在我國出口中所佔比重為43.7%,同比降低2個百分點。同期,東盟超過日本躍升為我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670.9億美元,同比增長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