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全國海關深入推進通關作業改革動員部署會議上了解到,海關將在全國所有進出口口岸推開分類通關改革,同時啟動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試點。
2009年全國海關啟動了分類通關改革試點,海關通過科學運用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企業守法管理為基礎,綜合企業類別、商品歸類、價格、原産地、監管證件、貿易國別、航線、物流信息等各類風險要素,按照風險高低對不同企業進出口的貨物實施分類。對低風險貨物,直接由電腦自動審核和放行。對高風險貨物,海關實施重點審核和查驗,提高貨物查驗比例,加大實貨監管力度。
分類通關改革進一步縮短了貨物通關時間,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口岸通關效率大幅提高,守法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2011年,全國中等信用等級的B類企業的“高風險重點審核”報關單佔19.1%,而高資信、低風險的AA類企業的“高風險重點審核”報關單僅佔5.5%。同年,全國出口分類通關平均通關時間為1.5小時,比改革前縮短0.42小時。進口分類通關平均通關時間為17.9小時,比改革前縮短15.2小時。
調查結果顯示,93.31%的企業表示對參與分類通關改革具有很高積極性或者有積極性;82.99%的企業認為分類通關使企業通關成本中的時間成本下降,87.21%的企業認為分類通關改革後本企業整體通關時間縮短,其中半數以上認為整體通關時間明顯縮短。
分類通關改革通過優化作業流程,現場關員日均處理單量大幅下降。以上海浦江海關為例,關員日均審核報關單量由改革前的800票左右下降到目前的約300票,關員工作壓力明顯緩解。同時,改革把節省出來的人力資源投入到高風險貨物的審核、監管和後續管理工作上,崗位設置不斷優化。
分類通關改革率先在出口環節試點、推廣,並逐步在進口環節試點。現在,海關將實現分類通關的全覆蓋,讓所有企業享受到分類通關改革帶來的便利。在此基礎上,海關還將於8月1日在部分海關啟動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試點,從企業申報進出口貨物開始,一直到貨物放行,在整個通關流程中,逐步推進由紙質單證為主向電子數據為主的轉變,實現全程無紙化管理。企業不必再打印紙質隨附單證。例如合同、發票,如果企業有電子數據的,海關可以直接接受電子數據申報,方便企業遞交和海關審核。海關直接向監管場所和企業發送放行信息,企業可以直接到監管場所提取貨物,節省企業來往于海關業務現場和監管場所的人力與時間成本。
各項法律的出臺和完善、海關與部委間的聯網傳輸項目的上馬,以及各類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和聯網程度的提高,為實現海關通關作業無紙化提供了法律、制度和技術條件。
據了解,《電子簽名法》、《海關法》等法律及相關法規規章,明確了電子數據與紙質單證在使用中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也明確了電子數據證據的法律效力。目前海關在通關環節已實現部分監管證件聯網核銷、核查管理。此外,在企業信息化和聯網方面,目前已經實現企業通過互聯網網絡向海關提交報關單數據。海關已實現與運輸企業的物流信息對接,各類監管場所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實現監管場所卡口向海關發送和接受海關貨物進場和允許放行的信息。
海關表示,將在2015年前在全國海關全面實現通關作業無紙化,並將適用範圍擴大到全部進出口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