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2年9月10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胡曉義副部長、信長星副部長介紹中國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並答記者問。
[東方衛視記者]請問胡部長,現在有消息稱人保部正在研究提高醫保的個人繳費比例問題,這是真的嗎?另外,它的出發點是什麼?謝謝。
[胡曉義]我昨天也注意到網上這條消息。雖然我在部裏分管社會保險包括醫療保險工作,但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從哪兒提出來的。我想告訴你,我們國家醫療保險的結構大體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職工的醫療保險;一部分是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險。職工的醫療保險實行的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單位和個人都要繳費。個人繳費比例是多少?98年規定為本人工資的2%左右。
這樣一個比例我們每年都有監測分析,始終是比較穩定的。去年我們統計的結果,全國平均這個繳費比例是2.19%,前年是2.21%,總體上都是在2%左右。由於它實行的是跟工資基數相聯絡的比例繳費方式,所以當工資增長時個人繳費也在增加,我們現在沒有考慮過要提高個人繳費比例。
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險制度包括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新農合由衛生部負責,我沒有聽衛生部的同事提過要提高這個比例。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是要繳費的,籌資來源是兩部分,一部分是政府補貼,一部分是個人繳費,但繳費方式和職工醫療保險不同,它是採取定額繳費的方式,所以不是一種水漲船高的機制。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繳費水平,從2007年開始試點一直到去年,繳費額基本沒有大的變化。全國平均城鎮居民個人繳費額,2011年全年是62元,比2008年的63元還少了1元,就是説它是定額的。
但同期政府的補貼大量增加,從2007年人均每年40元提高到今年的240元。在“十二五”期間,每人每年的補助還要提高到至少360元。所以在整個籌資結構上,政府的補貼和個人的繳費比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剛才講的數字都是全國平均統計下來的,我們認為在整個籌資結構上形成合理穩定的結構,是有助於醫療保險的可持續發展的,但我們不會統一組織或者是設計全國提高個人繳費水平。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