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15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2年度報告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解振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根據公約和歷次締約方大會的要求,我們認真履行自己的承諾,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並取得了顯著的進展。2006年,中國提出了201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的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約束性指標。2007年,在發展中國家當中,我們第一個制定並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2009年,向全世界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動目標。
經過艱苦的努力,“十一五”期間中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19.1%,完成了“十一五”所確定的目標。去年,全國人大批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了“十二五”時期,單位GDP能耗要降低16%,碳強度要降低17%,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的消費比要達到11.4%,增加森林碳匯等約束性指標,提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等重點任務。
為落實這些目標任務,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各個相關的部門和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積極採取行動,加快了産業結構的調整,節約能源、提高能效,大力發展新能源,努力增加森林碳匯,取得了明顯成效。
去年,全國能耗強度下降了2.1%,今年碳強度將下降3.5%以上。農業、林業、水利、海洋、衛生和氣象等領域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五省八市開展了低碳試點,並將試點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北京、上海等七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探索利用市場機制應對氣候變化。
國家還編制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1-2020年)》和《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總體戰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頂層設計,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知識宣傳和普及的力度,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這些進展為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支撐,也彰顯了我國以實際行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當中,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護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多重挑戰。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著特殊的困難和巨大的壓力,儘管如此,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本著對中華民族福祉和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努力走中國特色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確保完成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為保護全球的氣候作出積極貢獻。
大家都知道,幾天前,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十八大報告當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並要求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努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報告還強調,中國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將按照十八大報告的精神,進一步採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為保護全球的生態做出中國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