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政府網2>> 重要內容提示
 
我國航天技術改變收視通信難 每年減數百億自然災害損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0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5月20日上午9:00,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員會的邀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在北京交通大學為首都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報告題目為“弘揚航天精神 爭做時代先鋒”。報告的主要內容是航天活動的意義、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和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

    [孫來燕]:面向社會、服務國家,我國航天事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幾十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航天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經濟、科技和社會的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文化生活的面貌。比如,通信衛星在我國的電視廣播、遠程教育、村村通工程、電信傳輸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提供了上百種業務服務,成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以前沒有通信衛星,雲南、新疆等偏遠地區,看不到當天的電視新聞聯播節目,有的節目要等五六天后才能看到,在山區和偏遠地區,甚至沒有辦法通電話,有了通信衛星,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目前,通信衛星承擔了中央電視臺多套節目、30路對外廣播和8000多部衛星電話傳輸任務,使我國電視人口覆蓋率由68%增加到90%以上,全國500多個大中城市開通了長途自動撥號電話,基本改變了新疆、青海、雲南、貴州等邊遠地區及海防海島收視難、通信難的狀況。航天與教育相結合,是有著9億農村人口中國的必然選擇。中國教育電視臺依靠通信衛星電視廣播網播出教育節目,使3千多萬人接受了大中專電視教育,遠程教育網培養的大學畢業生已達200多萬人,現有1600多萬人在校學習,每年節省培訓費十幾億。“村村通”衛星直播平臺,解決了全國10萬個行政村的電視覆蓋盲點。

    衛星遙感已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土地、水利、海洋、環保、減災、交通、區域和城市規劃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我國的資源衛星目前已存檔各類數據100多萬景,分發用戶部門13萬景,相當於覆蓋中國國土近100遍;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和極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氣象衛星每天給我們傳送雲圖,使氣象預報從只能提前1天預報增加到提前2周預報。

    近年來,我國廣泛利用衛星遙感對洪水、乾旱、颱風、地震、泥石流、森林火災、病蟲害等進行預報和評估,使我國每年可減少數百億元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遙感衛星在國土資源調查、生態保護、西氣東輸、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的遙感衛星將形成三個系列一個星座,即氣象衛星系列、資源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和環境災害與監測星座,將使遙感衛星應用能為更加廣大的用戶提供業務服務。  

    我們還利用科學探測衛星、返回式衛星、飛船開展了空間科學實驗活動。這裡我給同學們講幾個事例。我國利用空間微重力的特殊環境,開展空間晶體生長研究,成功進行了砷化鎵、碲鎘汞等半導體晶體和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生長實驗,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利用空間微重力環境我國還獲得了高質量的蛋白質晶體,掌握了有應用前景的空間生物制藥技術和方法。

    我們通過返回式衛星進行了300多種農作物種子搭載試驗,完成了50多個品係大面積種植推廣。經過太空育種的種子,可比原有品種增産10%-20%,並且增強了抗旱、抗澇、抗病能力。去年,專門用於空間農作物育種的返回式“航天育種衛星”,搭載了230公斤作物種子,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