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發佈
 
教育部介紹“211工程”建設成就及三期工程情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26日 09時36分   來源:教育部網站

教育部2008年第3次例行新聞發佈會
介紹“211工程”十年建設成就及開展三期工程建設的有關情況

    2008年3月25日15:00,教育部舉行2008年第3次例行新聞發佈會,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主持發佈會,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王鳳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玉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郭新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司長張泰青、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徐孝民介紹“211工程”十年建設成就及開展三期工程建設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王旭明]: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收看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教育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和我們教育部門戶網站,以及中國教育電視臺現場直播的廣大觀眾朋友們,廣大網民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並且關注我們今天的新聞發佈會。

    今天我們的新聞發佈會是教育部今年的第三次例行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的發佈會是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組織召開的。我今天心情特別高興,一種久違的感覺,儘管上一次新聞發佈會距今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我覺得時間特別長,所以見這麼多的記者朋友到現場我特別的高興。

    大家知道,今年的1月1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門主持召開了國務院的常務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聽取高等教育“211工程”的有關工作彙報。

    在這次會議上,達成了共識。會議認為,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211工程”實施以來,經過十多年的努力,“211工程”工程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創新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學科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産生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成果,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明顯增強。

    這次會議還同意進行“211工程”的三期建設,並要求認真總結經驗,明確目標,統籌兼顧,加快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的建設,帶動我國高等教育整體發展。

    這次會議還就我國如何建設一批重點學科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要求。在日前剛剛閉幕的人代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確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的建設。

    那麼,我們很多朋友就問了,“211工程”10多年來取得了哪些成果?它對於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究竟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實質性的促進?即將啟動的“211工程”三期建設將怎樣啟動,將採取哪些措施,和前兩期將有何不同?等等。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也特別高興地請到了財政部教科文司的司長趙路先生、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的副司長王鳳玲女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玉良先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郭新立先生、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司長張泰青先生和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徐孝民先生。

    這樣幾位官員能夠一起面對記者,回答大家的提問,共同探討我們國家“211工程”建設的有關問題,非常難得。

    此前,我們已經給大家發了一個背景材料,同時我們給每人提供了一本有關“211工程”發展報告的書,是一個很全面、詳實和權威的材料。我很高興地看到,剛才在發佈會之前,很多記者已經在翻閱、搜索有關情況。

    下面,我們首先有請我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玉良先生來介紹一下“211工程”建設十年取得的成就,以及開展三期建設的有關情況,有請!

    [楊玉良]:各位記者朋友,我謹代表“211工程”的協調小組辦公室,向大家介紹一下“211工程”的十年成效。包括對於三期建設的一些基本的考慮。

    首先我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概況,這個概況包括了這麼幾個內容,首先,我們來看一看“211工程”實施的時候,1995年的時候,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

    當時中國高等教育總共高校有1054所,本科院校是616所,專科院校438所。在校的本科生是163.8百萬人,研究生只有14.51萬人,博士生只有28800。當時的情況,95年的時候有下面幾個非常突出的問題,第一就是儀器設備非常陳舊,如果在當時那個年代,你到大學裏面看的話,那整個的設備都是非常非常的陳舊,那麼教學和科研的用房十分緊張,教育技術和文獻資源建設滯後,不能夠適應人才培養和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要求。

    另外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設施隊伍的斷層比較嚴重,博士生僅僅佔總人數的2.6%,因為這些現象,充分體現出我們那個時候的學校科研能力相對來説是比較弱的,而且高水平的成果也不多。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定性的話,如果我們再來看一個非常小的例子,比如95年全國高等學校發表的SCI論文數,總共10832篇,低於當年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兩所學校的發表論文的總和,我們全部高校的發表SCI的論文數也比不上他們。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我們的國際影響力非常的低,當時的國際合作和國際交流的層次也非常的低。

    因為這些情況,當時的“211工程”鋻於當時的情況,為了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就要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大學。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由於我們的國情、國力等種種因素,我們只能走重點建設思路,然後帶動整體的建設道路。

    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211工程”正式啟動。我們必須指出的是“211工程”是建國以來,由國家立項的高校領域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工程,是中華民族面對世紀之交的國內國際形勢而做出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高瞻遠矚的重大決策。

    當時提出的“211工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這樣的,經過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校及一批重點學科,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和辦學效力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成為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解決經濟建設的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其中一部分高校和一部分的重點學科接近或者達到國際同類學校和學科的先進水平。

    大部分高校的辦學條件應該得到明顯的改善,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上要取得較大的成績,適應地區和行業發展需要,總體處於國內先進水平,起到骨幹和示範作用。實際上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計劃和要求,對於一個10年的計劃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

    當時的“211工程”整個建設任務,涉及到一個是重點學科的建設,第二個是公共服務系統的建設,還有就是學校整體條件的建設。那麼建設任務除了重點學科以外,包括師資隊伍等等。為了要把這個“211工程”實施好,所以在首先建立了管理機構,管理機構就是由發改委、教育部和財政部組成的211工程的部際協調小組,並且設立了部際協調辦公室。

    在管理機制上,實行項目法人的責任制,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在項目審批按基本建設的程序進行立項審批,“十五”期間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和財政預算管理方法進行立項審批。

    在這樣一個基本精神的下面,我們在“九五”期間安排了602個重點學科的建設項目,在“十五”期間安排了777個重點學科的建設項目,他們在各個領域的分佈,在這個表上我們可以看到。

    我這裡要強調一點,佔的最大比例的就是基礎産業和高新技術的相關學科,因為這些學科對於我們國家的工業及經濟發展等等,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據我們當時高校面臨的情況,“九五”期間重點建設的項目,主要由中國教育和科研的計算機網,如果大家知道網絡的發展歷史的話就知道,在當時的年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們建立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文獻保障體系,“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的項目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和教育科研網網格,也就是ChinaGrid,同時有中國高等教育和文獻保障體系數字化圖書館,尤其是“九五”到“十五”,整個網絡和數字化的形式也不一樣。

    鋻於我們還是一個發展國家,所以在這個網上,還建立了全國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資源的共享系統。在學校的整體建設方面,總共投資107.7億元,用於改善學校的科研、教學基礎設施,這樣使得我們的教學和科研的用房緊缺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大力推進了人才培養模式,包括課程體系,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手段這些等等內容的改革。

   另外,校園的信息化建設方面,在這樣一個整體建設情況之下,有了明顯的成效,提高了辦學的效率。

    資金使用情況,“九五”和“十五”,這個表格當中給出的紅字就是它的總投入的量,368.26億元,在學科建設以及公共服務系統各自的分配的話大家可以看邊上的圖示包括數據,我在這裡不做詳細的介紹。

    這個是給大家描述的一個概況,但是這樣還相對説來比較概念化,下面我給出一些比較基本的例子,然後分幾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所取得的成績。

    首先,重點建設學校整體實力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縮小了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我們先從一些硬體,包括一些其他的方面看一下。教學科研用房,05年為3111萬平方米,是95年的2.6倍。

    然後看看高校整個科學儀器設備的總值,05年是95年時候的5.4倍。國家重點學科,經過嚴格評審的國家重點學科有824個,佔全國的85%,因為重點學科不僅僅在211高校裏面。

    師資隊伍,十年裏面總共引進的教師是43711人,05年的教師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是51211人,是95年的5.8倍,對於高校來講,教師隊伍的水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另外,45歲以下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是95年的2.8倍。在人才培養方面,十年累計培養本科生有242萬人,研究生達到了62.3億萬人,留學生達到了11.27萬人,05年的在校研究生人數是95年的6.2倍,在科學研究方面,“十五”期間的科研經費當時達到1019.82億元,是“八五”的1.3倍。

    對基礎來講,發表的SCI論文數是一個重要指標,“十五”期間發表的論文數是“八五”期間的7.9倍,是非常快速的增長量。

    這些可能只是一些數據,更重要的是怎麼跟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比如像美國這樣的同類型的學校做一個比較。所以下面我給出一個中國的28所研究生院的大學,以及與美國的聯合大學聯合會的相關的大學的平均值我們進行一下比較。

    95年的時候,在校人數,美國的這些學校是我們的1.8倍,但是到了05年的時候就比我們少了,倒過來是1:0.7了,當時是1:1.8,授予博士學位人數在95年的時候是1:5.6,也就是説我們只是他們的1/5.6,但是05年的時候,我們能夠培養的博士生數跟他們相比是1:0.8,也就是我們超過了他們20%。

    科研經費按照當時的比價,就是8:1,科研經費的比值可以看到,05年美國的大學平均值是我們的23.4倍,但現在只有我們的6.2倍,我們的科研投入還有沒有像美國那麼大。包括發表的論文數你可以看到,在95年的時候,這些學校是我們的15倍,但到了05年,只有我們的3.6倍,我想按照07年的數據將會有更加好的數據。

    如果説看發表論文的質量,也是説這些文章的被引用數,SCI被引用數相當於你這篇文章被關注的程度,現在看,95年的時候,他們是我們的51.7倍,但是到了05年,美國AAU大學只有我們的6.2倍,我想這些數據應該比較清楚的説明了我們通過211建設以後,在十年之內 “211”的學校的發展。

    如果我們再微觀一點,把清華大學和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這些的有關指標我們做一個比較。比如説授予博士學位的人數在95年的時候,MIT是我們清華大學的2.9倍,但是到了05年,我們超過它了,這個數字是1:0.7,但是可能其他的數據更重要,比如説教師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當時的時候95年的時候,是1:5.1,也就是他們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是我們的5.1倍,但是現在他們只有我們的1.7倍。

    EI論文數,我們的清華大學遠遠超過MIT。也就是説專利授權的數量,清華大學05年是521項,但是麻省理工學院只有127項,是授權專利。但是在95年的時候,麻省理工學院是我們清華大學的2.2倍,所以這些數據是非常清楚的。

    下面我想講講一些具體的學科建設,部分學科實際上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國際的先進水平,微觀比較,是一所學校和一所學校比。因此我們已經基本建成,我們的基本建成是適應我國現代化需要的重點學科體系。

    我們是圍繞國家目標、區域發展這些需要來統籌規劃我們重點學科的建設項目的。這個圖,實際上就表明了他們相應的百分比的分佈,就是那些學科在各種學科裏的分佈。應該講,這個學科的分佈是符合我們國家的具體情況的,也是符合國際上學科的規律的。

    在這些學科當中,當然有一些基礎學科,我們通過“211工程”建設,基礎學科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十年“211工程”建設,加強了一批具有傳統優勢的學科,讓這些學科進入了學科的前沿,明顯提高了競爭力,一些工科見長的高水平的大學,他們也加強了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的建設。

    同時,人文社科的話這些基礎學科同樣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那麼我要説明一下的,就是説在工科院校,高水平的工科院校裏面建設一批基礎學科是一個大學要滿足一個非常合理的學科生態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比如説我可以舉一些例子,中國科大的物理學科,在國際上我們第一次成功的實現了量子博弈實驗,在復旦大學,利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研製了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可形成二千餘年中國疆域政區變化的所有地圖,這是非常先進的,因為要覆蓋兩千多年的歷史。

    除了基礎學科以外,應用學科也獲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我們擇優支持了一批涉及資源與環境,人口與健康,能源與交通,新材料以及科學製造等領域的應用學科的建設項目。

    比如説中南大學的材料學科,通過建設以後,他們在高性能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方面獲得了重大的突破,獲取了國家一等獎。

    同濟大學的橋梁工程,尤其在大跨度的橋梁方面處於國際的先進水平,通過“211工程”建設,解決了眾多特大型橋梁的抗風穩定性等等難題。除了原來的基礎學科和應用型的學科以外,隨著科學的發展,交叉學科發展的非常快,在“211工程”建設裏面,産生了一批非常好的交叉學科,形成一批屬於學科前沿,同時解決國民重大問題的交叉組合學科。

    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結合控制自動科學與自動化技術與重點學科項目的建設,通過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信息科學、材料學科等學科之間的深度的交叉,在網關集群網絡構架體系,飛行器隱身技術研究,包括微型飛行器的倣生流體力學等領域形成新的學科生長點,並取得一系列的重大研究成果。這些學科非常的重大,我們國家這些年在國防安全上取得非常大的突破,跟這些都有密切的關係。

    有一些學科,可能我們在國際上不是最前,但是在我們國家非常的重要,整體實力可能跟美國的某一個學校比較的弱,但是他在某一點上非常的有特色。所以我們在“211工程”的學科佈局裏面,充分發揮發展這些學科的特色,並且讓他強化學科的優勢。這樣的話,走具有我們自身特點的學科發展的道路。

    比如説中南大學發揮他們在有色金屬資源與材料領域長期積澱的學科特色,以先進的有色稀有金屬與粉末有金材料,有色金屬資源快速勘察與可持續發展等“211工程”建設項目為紐帶,然後建成了在地質、採礦、選礦、冶金、材料、機械六大領域,以國家重點學科為支撐,完備的有色金屬材料與資源學科創新體系。

   最近我知道,這些創新體系在我們國家有色金屬發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經過這十年的建設,他們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上矚目的這麼一個學科。現在甚至於國際上的大公司,國際上非常強的學科來找他們,要探討跟他們合作。我們掌握了很多非常關鍵的技術,而且創造了很多新的我們自主的知識産權。

    同時,我們也希望在“211工程”建設當中,能對模式上進行創新,很多學科也有一個集成的問題。所以要一些“211工程”學校,發揮他們多學科的整體優勢,依託對國家社會有重大影響的重大科研項目、重大科學問題,組建了一批在內涵聯絡上,內在聯絡上非常緊密,相互支撐並且有特色的學科群,因為我們説學科只是為了建設和教育方面比較方便的原因劃分的,但是面對一個實際問題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是多學科組成的。

    而且不僅僅對解決問題有好處,這樣的體制和機制可以建成一個多學科共享的研發平臺,實現了學科和學科之間的資源以及各種設備的共享。

   比如清華大學就面向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對信息能源、材料等學科進行了佈局調整,推進學科群的建設。南京大學採用學科特區的建設模式,這對某一些學科非常重要,由於高校內部的體制不一定整體上能夠到位,可以在有局部建立一些學科佈局,這吸取了我們國家經濟建設像深圳特區的一些發展和經驗。

    通過這樣一些做法,使得我們的一部分學科達到或者接近國際的先進水平。我下面想給幾個數字,舉了一些比較簡單的例子。實際上整體的建設成效遠不止這些我下面舉的例子。

    到2005年:我們國家共計75個學科進入了ESI的數據庫中前1%,涉及到21所高校,而這些高校全部都是“211工程”的學校,而且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工程學和計算機學科,這些學科都是我們“211工程”的重點建設的學科。

    因為這個是按照全球2005年的一個統計數據來做的,我想現在的數據還會更加好,最近我們的發展速度更快。

    再舉一些具體的例子。比如説清華大學材料學科的話是一個非常強的學科,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強的優勢,通過“211工程”的建設和學科的重組和整合,根據ESI所提供的統計結果,清華大學材料學科在1995年到2005年期間發表的SCI論文總數為3677篇,排在世界大學的第二位,這個學科在世界排在第二位。

    如果按照它的文章的質量,即按照文章被引用數的排名,清華大學引用10733次,居世界第20位。我們要全面到世界的前幾名大學,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的,也是我們未來發展所需要努力的。

    再舉一個北京大學化學學科的例子,北京大學化學學科人才非常強,有8位院士,26位國家青年資金獲得者,3個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的創新團體,根據ESI數據統計結果,95到05年的“211工程”建設十年當中,北京大學化學學科在SCI發表的論文數是4526篇,列世界大學的第15位,論文引用數是23778位,排在世界大學的第103位。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查一下95年的時候,我們的學科在世界上的排名,我們覺得作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我們有時候感到有一點汗顏,但是這十年一下子就上來了。

    除了學科建設以外,裝備也具有很大的發展,縮小了和世界一流學科之間在硬體上的差距。同時,裝備我們不能完全靠買,我們必鬚髮揚自主創新的精神,所以在“211工程”建設裏面,也自行的研製出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製造,比如浙江大學研製的廢棄物燃燒利用控制平臺,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

    在“211工程”的建設當中,一大批國家重點學科和省部級重點學科為依託的教育部研究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等,我們都促進了高水平的學科基地的建設。有一個例子,華中科技大學經過很多學科的綜合,實際上在武漢的光谷,並已經成為整個武漢光谷的技術支撐和人才培養的支撐。

    “211工程”建設當中我們也非常注意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以學科建設為基礎築巢引鳳,吸引和匯聚更多的優秀人才。比如説下面一些數據,到2005年,“211工程”學校累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資助的有764位,佔全國的56%, 而且這764位都是在“211工程”學校裏。

    入選國家基金委創新團體的有63個團體,佔全國的54%。這63個團隊都是“211工程”學校的。

    包括教育部的長江學者獎計劃,特別教授等等一系列也有下面一些數據。當然,因為你在建設這個學科,從事科研,通過這個過程當中,優化了整個實施隊伍的結構,整體水平也提高了。

    在人才方面,有幾個數據值得説一下,第一是通過吸引和培養,中青年教師成為學校的主力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的比例有非常大的提高,其在“211工程”學校當中已經佔到了31%的比例,非常高的,如果大家記得一開始我給大家的數據,只有2%點幾。

    教師隊伍的學緣結構也得到了很好的優化。通過“211工程”的建設,促進了人才的流動。

    在西部的“211工程”學校,人才隊伍建設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十年來,西部的“211工程”學校,總共引進人才5544人,新增兩院院士4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人數由95年的1194人增加到了2005年的6112人,有361名青年學者入選教育部的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有94位獲得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的資助,對西部的“211工程”學校,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在公共服務體系方面,建成了有3萬多公里的光纖網絡,覆蓋30多個省,聯網的城市達到200多個,聯網的教育結構達到1500個,用戶超過了2000萬人,在網上招聘高校招生等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科研網絡下一代的互聯網我們的研究也是走在了世界的前例,所以CERNET2是中國下一個互聯網示範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學術網。

    因為有了這麼一個好的網,然後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建設,所以我們整個的圖書資料服務就非常好。現在大學裏面要查資料,除了一些特殊的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可以通過校內的網上查到。

    學生的選課系統一系列的文獻以及教育服務系統在國際上也産生了重要的影響,目前港澳臺地區的學校紛紛要求加入我們的這個系統,享受其建設的成果,並且以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史丹福大學聯合美國東亞圖書館,也要求聯合我們的這個系統,為他們提供服務。

    繼這個網絡,我們又建了資源的共享系統,涉及到所有的33所的“211工程”學校,我想強調的一點,我們對16類138台大型的精密儀器設備,因為這些設備價錢都非常貴。

    通過這個網上的共享系統以後的話,大大地提高了這些儀器的使用效率,因為使用這些設備價錢都非常貴,建成了網上共享系統。

    通過這個網上的共享系統,大大地提高了這些儀器的使用效率,因為使用效率就是效益,這些儀器總的校內外服務機時提高了28.6%和50%,隨著這個系統進一步的擴載,我們整個的儀器設備和資源利用就會更加好。

    通過“211工程”建設,教學條件實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們前面提到,原本教學教室,包括教學實驗室在原來是極度的缺乏,學生得不到應該有的實驗訓練。所以我們在像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室、公用的多媒體教室,包括計算機的專用教室,圖書館的新建、改造、數字校園網絡建設等方面加強了建設,使情況得到了很大的緩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建成了一批教學實驗室和實踐實習基地,校園網和學院資料網對學生開展學術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促進教學改革方面,主要是在課程內容,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通過網絡等手段培植人才培養的校園文化,著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的能力。比如北航他們獲得了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他們在培養的學生設計、製造併發射小火箭。顯然,沒有一定的實驗基地,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怎麼樣自己製造小火箭,然後去發射?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211工程”學校,研究生培養規模05年是95年的6.2倍。這些“211工程”學校承擔了4/5的博士生培養,承擔了2/3的研究生培養,1/2的留學生培養,1/3的本科生培養。培養的效果非常的明顯,從“優秀博士論文”的産生就可略見一斑。“211工程”學校在科研項目的承擔上面也是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

    “211工程”高校,成為了科研的主要的承擔單位。

    我的時間比較緊張,所以我下面有一些具體的例子也簡化了。在學科建設的同時,也産生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成果,比如雲南大學的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等等一系列。不僅僅在自然科學、人文社科也是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結合我們國家國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的成果,形成了一批提供給我們國家做決策用的諮詢報告和文獻資料。

    這些成就也體現在獲獎上面,國家的各種的獎,有不少獎項全部産生在“211工程”學校,在為服務農業的現代化,産業技術的裝備現代化,能源環境交通等方面的實例,在資料當中都有。

    由於這些學校的水平有了提高,提高了國際的影響,我們和2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相互承認學歷學位的政府協議,是“211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成果。如果大家注意國際上的發展的話,包括日本、德國、韓國等等,現在他們也在倣照我們的做法。本來想發達國家資金非常充裕,不一定要像我們那樣要選擇重點來建設。

    但是事實上再發達的國家,資源終歸是有限的,所以現在德國也有類似的計劃,我本人也受邀,去年我到德國專門去作了一個介紹報告,他們對我們的這個做法非常感興趣。所以有不少國家紛紛推出了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專項計劃。

    “211工程”建設也帶動了地方資金的投入,所以“211工程”的建設應該講除了中央專項資金以外,地方上的投入也是不可小視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除了“211工程”建設以外,現在的話對非“211工程”的高校也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因為我們摸索出了一條怎麼樣來建設重點學科的路子。

    因此,可以説:“211工程”是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提升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工程,是凝聚人心,吸引人才的人才工程,也是為我們國家的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的帶頭的工程,也是國內外公認的中國高等教育的優質品牌工程。

    展望部分的話非常簡單,大家可能有問題的話咱們也可以問。在0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這方面的彙報,會議同意進行“211工程”的三期建設。

    我們要讓更多的學科達到世界一流,有更多的學校能夠接近國際的水平。已經很強的學科要更加強,已經走在國際前列的,要使其走到國際領先的水平。

    我們希望在三期計劃裏能夠建設1千個左右的重點學科。公共服務系統也適當的再有所加強,系統需要更新和提升。但是我們更加注重的是三期“211工程”中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和隊伍建設。

    因為,在原來的十年“211工程”裏面,這方面沒有足夠強的投入,在這一次“211工程”裏面要有所加強。

    三期建設資金由發改委和財政部各50億元,所以中央安排的基金是100億元,中央專項資金主要是創新人才培養,實施隊伍建設和全國高校的公共服務系統,同時我們鼓勵社會包括地方政府做進一步的投入。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高水平的大學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科學文化水平的重要標誌,高水平大學要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偉大的貢獻。

    我們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在“211工程”十年建設的基礎上,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繼續把“211工程”建設下去,我們堅信,通過不懈地努力,“十一五”一定能夠比“十五”做得更好,一定能夠讓世界一流大學真正的在中國大地上出現,這是我的報告,謝謝各位。

    [王旭明]:謝謝楊主任,確實很難為楊主任,因為大家知道,“211工程”建設一期、二期,共有十多年,特別是近五年來,在我的印象裏,就這一項工作專門召開新聞發佈會還是第一次,所以你想,十多年的事情讓楊主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説清楚,很難為他。

    其實,今天我們請楊主任講也很有意思,楊主任本身我們也可以管他叫楊校長、楊院士、楊教授、楊老師,等等幾種身份。他實際上是2006年才到我們學位辦擔任主任,在這之前他是復旦大學的副校長。所以我想,他談這個話題就非常的有意思了。

    他不僅僅是這項政策的制定、貫徹落實者,還是這項政策的親歷者。在十多年的建設當中,他就在學校基層,在一線裏面親自參與著“211工程”的建設。我想,他對這方面的感受會更多,也是因為時間關係沒有展開。不過,沒關係,會後我們可以對他進行採訪。我可以告訴大家,他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採訪對象。

    好,下面歡迎大家提問。

    [《經濟日報》記者]:感謝主持人,我想先請財政部趙副司長一個問題,請趙司長介紹一下國家近年來,對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和“211工程”在資金投入使用上的情況。同時我想知道,“211工程”十年建設在資金和項目管理上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我們在接下來的三期工程中,還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問題?謝謝。

    [趙路]: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先後實施了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把教育放在了優先發展的位置。與此同時,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財政實力的增強,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也呈現一個不斷增長的趨勢。這裡邊我想給大家報告幾個數據。

    比如説1996年,就是“九五”的第一年,我們全國財政教育投入是1211億元,到了2001年,也就是“十五”的第一年,我們全國財政教育的投入是2582億元,到了2006年,也就是“十一五”的第一年,我們全國財政教育的投入是5464億元。

    接下來的兩年,總理剛作完報告作了披露,07年我們財政教育投入將增加75億元,08年預算財政教育投入將達到9080億元,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這十幾年裏,由於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們教育事業高度重視,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呈現了連年增長的態勢。

    剛才這位記者朋友問的,就是在教育投入裏面,我們用於高等教育的投入大致佔了多少,我這裡可以給大家報告一個數據,因為2007年的政治的結算沒有出來,只有2006年的數。剛才我給大家講,2006年我們全國財政教育投入5464個億,在這5464個億里面,用於全國普通高校財政教育經費大致上是1207億,佔整個財政教育投入的比重大致上是22%,這是我們高等教育的財政投入在國家整個教育投入裏面的比重。

    那麼隨著國家財力的增長,在實施“211工程”的過程當中,國家對“211工程”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剛才楊主任已經給大家講了。在一期的時候,我們中央的投入,財政部、發改委二十七億五千五百萬,三期是100個億。所以無論從我們國家整個教育經費的增長情況來看,還是國家對“211工程”的投入情況來看,我們的教育經費都是呈現一個日益增長的趨勢,這是一點。

    第二點,剛才那位記者朋友問,就是過去十年“211工程”建設,特別是在資金管理方面,項目管理方面有哪些經驗或者是體會。我想用四句話來概括,第一句話就叫科學規劃,第二句話就叫規範管理,第三句話就叫嚴格監督,第四句話就是注重實效。

    那麼科學規劃就是説我們在實施每一期的“211工程”建設當中,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都要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編制“211工程”的建設規劃,用建設規劃來規範指導我們整個“211工程”的建設。

    同時,在過去十年裏面,我們在編制“211工程”的建設規劃當中也提出了重點建設和服務國家目標的指導思想;突出了“211工程”建設與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的這樣一個關係;突出了通過改革創新“211工程”實施的促進作用,確保了我們兩期“211工程”的順利實施。

    那麼規範管理,因為“211工程”是國家實施的一項在教育事業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的章程,投入量比較大,所以為了實施好這項工程,必須建立起嚴格、規範的管理制度。在過去兩期“211工程”的實施過程當中,我們三部門對工程項目的立項、執行等等各個環節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

    比如説在立項這個環節,我們實行了項目評審、專家諮詢、政府部門決策相結合的立項管理制度。我們分別制定了“211工程”的建設實施管理辦法和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還實行了項目法人負責制和招投標制等一系列管理辦法。

    特別是在資金的管理上,我們明確規定了“211工程”資金的申報審批的程序,“211工程”項目學校預算編制的要求,規定了“211工程”專項資金的開支使用的範圍等等,都作出了一系列明確的規定,使我們兩期“211工程”的建設無論是在項目上還是在資金上都能夠得到規範、順利的實施。

    再就是嚴格監督,對項目的執行、對資金的使用,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監督、管理辦法。比如我們建立了“211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統,實行了年度報告制度和中期檢查制度。對“211工程”的實施、管理、資金使用實行監督檢查。

    最後就是注重實效,因為實施“211工程”的目的就是要提升項目學校的學科水平;提升這些項目學校的公共服務的能力;提升他們科技創新的能力。剛才楊主任在情況介紹當中,大家也可以看到,“211工程”實施十年來,在學科建設、公共服務、科技創新等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的成果,這與我們在“211工程”實施過程當中,注重實效這個環節、這個要求我想也是緊密相關的。這是剛才這個記者問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是他剛才問到實施三期“211工程”還應當注意一些什麼樣的問題,因為現在我們三個部門正在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211工程”三期建設的總體方案,正在研究編制三期的建設情況,許多問題我們三個部門還要進一步的協商、研究。

    從財政的角度來看,我感覺實施三期“211工程”有這麼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下一步我們來重視和研究。

    第一個問題就是編制實施“211工程”三期的規劃,以及規劃的實施,一定要注意好與目前正在實施的“985工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等國家的其他一些重大的教育科技的項目之間的銜接。儘量避免重復建設,突出“211工程”建設的特色。

    因為“211工程”是95年實施的,在這之後隨著國家財力的增長,隨著我們教育與科技事業的發展,國家又陸續實施了許多重大的教育科技項目,比如説“985”,“985工程”的主要內容是兩項,一個是打造科技創新平臺,一個是建設人文社會科學基地。

    我們現在和財政部、科技部正在實施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工程”是什麼內容呢?是圍繞整合共享、共建的原則,使我們無論是大學還是科研機構,還是企業一些能夠共建、共享的科技資源,能夠得到整合和有效的利用。

    比如説購買大型資源儀器設備,不一定每一個大學、每一個科研單位都去購買同樣的科研儀器,兩個大學、三個大學、五個大學買就行了,買了以後你要開放,要讓大家共享。在一期、二期“211工程”裏面,我們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高校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高校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本身也有資源的整合和共享的內容。

    三期“211”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我想一定要和“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工程”緊密的結合起來,相互溝通、避免交叉,有效地節約國家財政基金。

    再比如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在兩會前,財政部和科技部又實施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一個重要的項目,從今年開始,財政部對國家重點實驗室要給予大幅度的經費支持,包括它的運行費,包括它的基本科研應用費,包括它的儀器設備購買費,財政部已經先期下達了14個億的經費,支持我們國家22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運行與科研。 

    這塊用的不是教育經費,是科技經費。那麼在今後“211工程”的實施過程當中,包括“985工程”的實施過程當中,要和我們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經費安排,也要實行有效的銜接,避免重復、避免交叉。這是我感覺要注意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認為實施三期“211工程”要注重體制、機制的創新,用體制、機制的創新,用改革來拉動三期“211工程”的建設。包括我們現在正在研究、考慮在三期“211工程”的管理方面,引入績效管理的方式、方法。因為績效管理是一個面向結果的一種公共財政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在西方很多國家都在實施這樣的方法。

    我們國家在公共財政體系的建設過程當中,今後也要逐步的推行績效管理的方法。所以説我想在三期“211工程”的建設當中,在資金管理上,要適當地引入績效管理方法。

    第三個問題,我認為在三期“211工程”的管理上,要更加注重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是去年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謝部長代表財政部黨組對今後一個時期財政工作提出的要求之一。那麼在今後“211工程”的管理上,無論是資金管理還是項目管理的各個環節,我想我們都要堅持依法理財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完善制度建設,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手段,科學、精確、細緻、深入地實施我們的各項管理工作。我感覺下一步“211工程”,三期“211工程”的建設可能有這麼一些問題,需要從財政的角度研究和考慮,謝謝大家。

    [王旭明]:謝謝趙司長。剛才我説過很難為楊主任,用這麼短的時間闡述這麼多的內容。同樣,趙司長回答完了以後,我還得説難為大家,因為趙司長的介紹確實非常非常的準確,內容非常非常豐富,特別是很多專業內容,我可能跟大家一樣不是很明白。

    因為確確實實,我們走了那麼長的路,然後今天這麼短的時間集仲介紹。我還是給大家介紹這本書,希望大家一定要沉下心來多翻多看,包括楊主任剛才介紹的材料,有一些記者問我從哪找,都在這本書裏面,都可以在這裡面了解。

    不過我順便要提醒一下,您在報道的時候千萬別把一些名詞、術語搞錯,因為這麼短的時間內要消化那麼多的內容實在難為大家了。因此,我建議我們主席臺上的官員們,今後,我們不會一個月搞一次、兩個月説一次這個事,但是我們能不能一年説一兩次,別五年十年的再説,這個時間太長了一點。下面,請再提問。

    [《中國教育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有兩個問題想分別請教王鳳玲司長和楊玉良院士。第一個問題想問王鳳玲司長,中國大概有1800多所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有100所左右。如何通過這種重點建設來推動我們整體的發展,我想問一下王司長。第二個問題想問楊院士,拔尖創新人才,院士是一個很傑出的代表,那麼在新增的兩院院士的名單當中,我們發現有29個是中科院的院士,那麼他們當中有24位是本科就讀1985或者是“211工程”的一些學校,那麼想問楊院士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那麼在“211工程”的三期當中如何去加速培養我們的拔尖創新人才?謝謝。

    [王鳳玲]: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您所關心的通過重點建設帶動整體發展確實是“211工程”建設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也是“211工程”十年建設之所以取得這麼顯著的成效,我們認為也是一條重要的經驗。

    大家知道, “211工程”實際上開始論證研究起于90年代的初期。剛才楊院士介紹,當時我們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基本上是高等學校的科研實驗條件非常的落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很少,跟國際一流大學的交流也不多。

    在這種狀況下,當時在“九五”計劃啟動之前,面臨的形勢我覺得一個就是改革開放十年,國家發展對高層次專門人才,或者是説對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需求非常強烈。

    再有一個就是92年十四大召開,確立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那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於高等教育在人才和知識方面的貢獻和需求非常的強烈,在這種情況下,當時要求高等教育加快發展。

    一個就是需要有一批高校或者是學科能夠儘快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接近,再有一個就是國家發展迫切地需要有一批學校,或者是一批學科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一些重大的問題,能夠成為一個研究基礎或者平臺。

    那麼在這種大的形勢下,95年的時候“211工程”啟動,確立了這種指導思想,通過重點建設帶動整體發展。國家相對來説集中一定的財力,重點建設一批高校或者學科,這也是從國情出發,總體來説90年代從我們國家來説,還是窮國辦大教的現狀。

    從當時形勢出發,統籌考慮了需求和可能確定了這種發展思路。並且當時從國家的層面,把“211工程”納入了“九五”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那麼“九五”和“十五”的“211工程”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裏面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我覺得也就是從國家層面上,把“211工程”提升到了國家任務層面。

    十年下來,我覺得應當説“211工程”的一個特點,就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説沒有搞平均主義,各位記者可以從給你們的材料中可以看到,從“九五”期間,“211工程”確定支持了一批能夠代表咱們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一些知名大學,同時也支持了一批對當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的一批行業代表性大學,同時也支持了一些地方的或者民族的大學,這些體現了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的原則。

    我覺得實踐證明,十年的建設應當説“211工程”是集中精力、鎖定目標,相對來説就是把有限的資源相對集中在一些重點建設上,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那麼怎麼樣能夠體現剛才你所關心的,就是通過重點建設帶動高等教育整體發展,我覺得在一期建設的時候,在制度設計方面就考慮了這個因素。

    大家可以看到,“九五”“211工程”建設裏面涉及的一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我覺得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就是通過國家重點建設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這兩個建設項目實際上是面向其他所有的高校,不是僅限于服務“211工程”院校。

    “十五”期間,除了這兩個項目重點建設之外,又新加了新的公共服務建設內容,這個項目就是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教育共享,這個系統我覺得就是把“211工程”院校的一些優質的教育資源,包括一些比較好的儀器設備,向其他學校開放,促進資源共享。

   “211工程”的制度設計體現了,能夠通過國家集中財力重點支持和建設這樣一批大學,同時盡可能的覆蓋或者引領其他高等院校的發展,我覺得在其他普通高等院校,還是起到了非常顯著的帶動。

    應當説,十年的發展不僅僅是成功的經驗,也是從咱們國家的現實考慮,實現這種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發展,也是一條可以借鑒的好的路子。三期建設,我們想還是要繼續堅持這樣一種路子,謝謝。

    [楊玉良]:其實您剛才提的問題,實際上是相當於為什麼一些比較優秀的人才是出自於一些優秀的學校,然後我們今後要怎麼做。

    我想第一點,就是為什麼這些院士一般出來都是在一些比較好的學校裏面工作和學習,其實這個是一個國際的普遍現象,有人專門做過研究,國際上對於很多有成就的人,大多是出自於非常好的學校。這個規律實際上跟我們三期要建設的重要的目標就結合起來了,為什麼呢?我們想要出人才有幾個條件。

    第一,這個地方必須有很好的學術環境,這個環境我説的是軟的,先不説硬的。環境也就是學術氛圍,包括它的文化、人文環境等等,這個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第二個因素就是它的硬體設備,因為科技人才沒有硬體是沒有辦法做的。第三個就是導師,70年代的時候,人們就研究過美國所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甚至在1927年得諾貝爾獎的人,一直到現在師承的脈絡還在,所以我説導師的作用非常的重要。

    正因為這樣,我們在一期、二期裏面硬體上加強,在承擔科研的能力上,在培養學生的一般的硬體水平上有了很好的提高。所以在三期裏面,我們尤其強調怎麼樣來塑造一個更好的人才培養的環境,因此在三期裏面會對人才培養專門做一個安排。

    當然,我們現在“211工程”的目的,不是直接為了培養院士,但是我覺得因為所有的科技人才成長,研究生階段非常重要,在研究生階段導師顯得十分的重要。所以在三期的“211工程”裏面,我們也正在討論怎麼樣讓把對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養跟我們的硬體建設,以及跟我們承擔的科學研究的任務,跟學科的建設非常好的結合起來,使得我們在出成果的同時,能夠出拔尖人才,這個是我們三期的一個考慮。

    所以在前面講的時候,説三期和二期有一個比較大的差別,就是三期裏面將會專門對一些人才的培養、導師隊伍的建設給予充分的關注。我的回答完了。

    [王旭明]:謝謝王司長和楊主任。我們這一次例行新聞發佈會在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通知以來,得到廣大網民特別熱情的關心,短短幾天我們提的問題數已超過了600條,我們問幾個問題,滿足一下網民朋友的需求。

    他們問的問題,可能沒有我們在座記者朋友問的那麼深刻,但是可能也很現實,比方第一個問題,我們採取速問速答的方式,哪位能答就答,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便説就另外研究就完了。

    第一個問題,這個網民問這一次“211工程”的高校是否應該考慮優勝劣汰,實行滾動進入?這次宣佈它進去了,能不能兩年它不行就換一個新的來?

    [郭新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實際上在“211工程”的建設管理辦法當中,就已經明確規定實行優勝劣汰的機制。但是應該指出的是“211工程”的學校,所有的學校對其“211工程”都非常的重視,所以在每次驗收當中,他們的成績都非常優秀。今後在三期建設中我們仍然是這樣的,發現不行的立即淘汰。

    [王旭明]:好,就是優勝劣汰是我們以一貫之的原則。第二個問題是請問“211工程”建設第三期是否會增加一些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學校,進入到這個計劃當中來?

    [郭新立]:目前“211工程”的學校是107所,到現在為止,除個別地區,沒有“211工程”的學校以外全國大部分的地區,或者説大部分的行業都已有“211工程”的學校,這些學校對於國民經濟、各行業、各地區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支持作用。那麼今後是否新增“211工程”的學校,需要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根據需要和可能來共同研究決定。謝謝大家。

    [王旭明]:第三個問題,“211工程”三期建設經費的分配原則是什麼?

    [趙路]:我簡單答一答,剛才我講了,我們三個部門還要按照國務院批准的總體方案,制定三期“211工程”的建設規劃,在這個規劃出來以後,我們三個部門會研究關於三期“211工程”經費的分配問題,但是在分配的過程當中,我想有幾點可以給大家講一下,一個這個經費分配肯定要緊密地圍繞三期“211工程”的三個方面的主要任務,第二也要充分地考慮107所“211工程”學校的各自的特點,第三,我們的經費分配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科學。

    [王旭明]:第四個問題,我本來不想問,但是我也不太明白,他就問“211工程”大學這一個提法,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不是一個詞,有沒有區別?

    [郭新立]:應該是一個概念,因為最早在實施“211工程”以前,我們國家的提法是重點大學,那麼實施“211工程”以後有一個重大的改變,就是把建設放在了後面。因此我們想“211工程”體現的是一個重點建設的思想,不是確立重點的思想,這樣的話把大家的精力引導在建設上。那應該説這兩個概念是一致的。

    [王旭明]:第五個問題,就是對“211工程”院校所撥給他們的經費,我們是怎麼管理和控制的?請回答。

    [趙路]:因為一期、二期“211工程”的資金的管理,我們三個部門都專門制定了經費的管理辦法,對經費的使用、使用的範圍、哪些錢能用哪些錢不能用都做了明確的規定。那麼在具體的管理過程當中,首先,“211工程”的項目學校要嚴格按照三部門頒發的資金管理辦法來執行。第二,我們三個部門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擠佔挪用“211”資金的行為,要相應的處理。

    [王旭明]:感謝廣大網民朋友,更多的網民朋友關心的問題,我們將通過在線回答來給大家一一作出解釋。我剛才看到,雖然他們問的問題確實非常基礎,但是我看見我們的記者朋友記了不少,特別我自己也在“一年級”的水平上,所以我們也調整一下節奏。請大家繼續提問。

    [《中國稅務報》記者]:有一個問題請教楊主任,我在材料上看到,從工程建設資金的用途上看,“十五”期間與“九五”期間相比的話,用於重點學科建設的資金明顯增加,用於基礎建設的資金減少,另外增加了新增隊伍的資金,這些用途是什麼?是否會延續這些用途?

    [楊玉良]:其實這個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在95年的時候,因為我們的硬體條件基礎設施太差了,什麼都沒有,所以當時的錢當然相應的用在這些基本的層面上的東西會多一點。隨著硬體的逐步的改善,人的因素變得越來越重要。經過這十年建設以後,我們一些單位和學科的硬體設備,基本上可以説是接近世界一流了,但世界一流水平的設備並不一定能夠做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來。

    這個時候,更加關鍵的是你必須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所以,我們要把人才培養給予更大的關注。按照人才培養的規律,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更加注重研究生尤其博士生,以及導師隊伍的建設。

    因為導師隊伍的水平不提高的話,你很難帶出好學生來。我們經常説名師出高徒嘛,這是普遍規律。所以就引向了對人的投入,但是並不是説硬體不投入,要更新設備,現在發展的非常的快,我們不得不安排相應的費用在硬體條件的更新和改善上,但是比例會明顯的不同,會逐步的有所減少。所以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人才越來越重要,謝謝。

    [郭新立]:我想補充一點就是關於中央專項經費的使用,“九五”期間我們中央專項,當時就規定了主要要用於重點學科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只有極少的經費用於我們的基本建設,那麼“十五”期間大家認為這些經費要更加為主的投向重點學科建設。因此“十五”期間我們規定所有的中央專項一分錢都不能蓋房子,三期我們仍然是堅持這個做法,重點用於重點學科、師資隊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等。 [16:31]

    [《中國教師報》記者]:剛剛看了一下報告,發現“十五”期間新增了一個陜西師範大學作為“211工程”,在三期過程當中,有沒有傾向師範大學?還有剛看到十年建設成果裏面,發現只有南京師範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是跟教育有關的建設成果的一個計劃,我想問一下,以後咱們在做項目的時候,有沒有考慮把這個資金投給基礎教育有關的這些項目?我覺得因為畢竟溫總理提出了十年,這個教育對於整個學科建設發展事業非常重要,我不知道怎麼調整?謝謝。

    [郭新立]:對於師範大學的建設,在“211工程”裏面應該説我們還是比較重視,那麼不算增加的學校,原來的“211工程”的學校,“九五”、“十五”的時候一共有六所師範大學,包括教育部的部屬師範大學,還有地方的,像南京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包括蘇州大學也是師範的底子的。那麼後來我們又增加了陜西師範大學,實際上還有一個西南大學,西南大學就是西南師大、西南農大合併過後的大學。

    因此對師範教育實際上還是非常重視的。在師範大學裏面我們特別的希望這些大學能夠建設一些與基礎教育有關的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在我估計您也看到了,像課程教學論、教學原理、教學方法,包括教育技術學等等這樣的學科,卻保證了重點建設,這些學科直接都是用於教育的,三期建設肯定還會堅持這一點,支持師範教育的發展,謝謝。

    [王旭明]:好,我們最後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給第一排吧。

    [《澳亞衛視》記者]:謝謝主持人,我是來自澳門的,第一個問題是在“211工程”裏面,第三期建設中有沒有政策吸引更多的港澳臺的師資力量到大陸來任教,或者是吸引港澳臺的學生到大陸來求學?第二個我們知道3月22號台灣領導人大選中,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勝選了,他之前曾經説會在自己工作的過程當中推動台灣對大學學歷的承認,那麼大陸這邊對馬英九的此舉有什麼回應或者表態?他能不能推動這件事情,給他一點點建議或者是意見?謝謝。

    [郭新立]:應該説“211工程”建設學校現在均還是大陸的,那麼吸引人才方面,我們主要是師資隊伍建設,我們特別希望引進一些高端的人才,這些高端的人才實際上是面向境外的,包括港澳地區,包括其他國家和地區。第二個問題,“211工程”學院主要是內地大學,所以我們這個辦公室所負責的基本是這些內地大學的建設,有關跟台灣的港澳臺的交流,教育部專門有一個港臺辦公室,他們負責這些方面的事情。您可以跟他們具體的聯絡,謝謝。 [16:35]

    [王旭明]:謝謝這位來自澳門的記者,我們教育部的新聞發佈會還很少有境外的記者朋友,也歡迎你今後多來我們這裡採訪,除了新聞發佈會之外,有更多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聯絡溝通,把我們內地的教育傳達給香港澳門地區,謝謝。

    [《成都商報》記者]:我剛才看了一下報告,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在107所高校中,我們中部地區佔61所九個省,中西部地區的18個省市有46所,我想問的第一個問題,在第三期的“211工程”建設過程當中,有沒有推進高等教育公平的方面考慮和計劃?第二個問題想請趙司長説一下,您剛才談到我們國家這些年對教育的投入有增長,但是對我們4%的目標還有距離,我想問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在今後會不會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達到這個要求?謝謝。

    [趙路]:這4%是各界很關注的問題,但是好象不是我們今天新聞發佈會的內容,我可以簡要的談一談看法。因為實現財政教育經費佔GDP的4%,我們國家確定的一個目標寫入了中央的有關文件,也列入了國家十一五的發展規劃。所以説這個目標作為各級政府、各級財政是一定要努力實現的。那麼至於問到為什麼4%的目標,我記得93年《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第一次提出的時候,它的目標設定實現是2000年,現在已經到了2008年,仍然沒有實現。我們考慮可能有這麼幾個因素,供大家參考。

    第一,因為我們講的是財政教育的投入佔GDP的比重,那麼馬上就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問一問我們國家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是多少?按照07年我們國家的財政收入的統計,07年我們全國財政收入是51300億,那麼佔GDP的比重是多少呢?大致上是佔20.8%,不到21%。那麼大家也知道,一些學者、專家也在進行分析和研究,講其他一些國家,發達國家也好,發展中國家也好,公共財政教育投入佔GDP已經達到了4%或者5%。

    我也想説第二個問題,這些國家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有多高,這裡我可以給大家報一個數,發達國家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5%以上,甚至40%接近50%。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財政教育收入佔GDP的比重,一般也都在25%以上,所以説我們國家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偏低。那麼財政蛋糕是既定的,這個比重偏低,當然也就制約了我們國家拿出更多的錢用於投入一些各項事業的投入和發展。所以第一個因素,我想4%的問題和我們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相關。

    第二,在這樣一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的這樣一個結構下,我們對教育的投入應當説各級政府還是作了很大的努力的。這裡也有一個指標,就是財政教育投入強度的指標,就是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在你財政支出當中佔的比重,這一塊蛋糕切了多大的錢給教育了,反應出政府對教育投入的程度。

    我們國家大致上是不到15%,因為每個年份略有不同。我們也統計了一些發達的國家財政教育投入強度,大概也就是15%、16%。這説明什麼呢?這説明中國各級政府在財政收入佔GDP低比重的條件下,經過努力,在財政投入的強度上給予了很大的提高,作了艱苦的努力。

    第三,政府增加對教育的投入,要用體制、機制的創新,用制度的設計來引導教育投入的增加。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為了按照貫徹中央優先發展教育的要求,各級政府都需要加大對高於的投入。那麼怎麼加大對教育的投入?

    我們有一個觀念,就是要堅持制度設計,堅持長效機制的設計,用制度設計,用體制與機制的創新來拉動教育投入的增長。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改革,這個改革我個人認為,首先不是經費投入的問題,首先是制度設計的問題。

    05年12月,國務院發了43號文件,“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第一條原則是什麼?要明確各級責任,因為對於我們農村幾十萬所學校,一億五千萬的農村的孩子,怎麼進行經費的投入?

    義務教育是公共産品,是公共財政的保障範圍,那麼我們中國是有五級政府五級財政的,在農村投入上,中央政府承擔什麼樣的投入責任,省級政府承擔什麼樣的投入責任,地市級政府承擔什麼樣的投入責任,縣級政府承擔什麼投入責任,都得講清楚。所以在06年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改革,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制度設計,設計出一個好的經費保障的機制和制度,才是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根本。

    這個制度設計帶動了多少新增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呢?因為國務院的文件是從06年開始這項保障機制的改革,到2010年,累計新增經費2600多億。再比如我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也是靠著制度設計。去年國務院頒發了高等學校、中職學校的國家新的助學政策體系的文件,建立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進一步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學校還要用一部分收入來開展助學。這個助學制度的設計拉動了多少財政投入?在這個制度之前,中央財政用於大學學生的助學經費只有18個億,現在一年要達到多少?08年達到223個億。

    所以説增加教育投入,要堅持體制機制的創新,制度的先行,這個經費投入肯定會增長的。我不知道我這個回答能不能使您滿意。

    [王旭明]:謝謝趙司長,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趙司長的解釋,從另外一個角度給我們很多啟發。我覺得就是提高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也是提高實現4%的一個重要道路,謝謝。

    [《新京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想問楊主任一個問題,就是説您剛才講了“211工程”建設使博士生的培養質量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去年國務院、教育部三個部門組織了一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調查,現在調查的結果有什麼結論出來了嗎?

    [《新京報》記者]:另外一個想問王主任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在兩會期間,教育部專門組織了一次專門對政協委員的提案的會議,裏面説過,京劇曲目進中小學課堂要加一些傳統的曲目,增加到什麼程度了?另外有人評論,教育部在有一些方面管理,就是沒有曲目建立都要來管理,在這塊上,是什麼看法?另外一個就是高考評論推進,想問有什麼樣的看法?

    [楊玉良]:我們正在大規模的做,這件事情要對我們國家恢復博士學位制度以來,所有的畢業的博士生,就是説你要對他進行一個時間上縱向的比較,也就是説,從開始培養的到底質量怎麼樣,現在的質量又怎麼樣。

    同時質量部分要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學校有一個教育質量,也就是説學校教師等等對學生培養的滿意度,但是第二個更重要的,我覺得是他走向社會以後的發展質量,這個規模非常大,所以這項工作還沒有完成,現在對所有的用人單位和培養單位各方面的統計結果,現在還正在統計,所以我覺得這也使我引出一個問題,當我們看一個學生的質量的時候,容易碰到這樣的問題,就是當你碰到一個很差的學生,然後你就説現在一團糟,然後你碰到一個好的學生,哦,現在這個學生質量很高。

    所以這個有時候,我覺得需要綜合的判斷,就是説對這個質量問題,不要憑你的感覺做一個誤判,而是要非常詳細的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用數據説明問題。

    這個博士質量報告,我們就是完全採用客觀的,用數據來表明這些年來培養的博士,到底是好還是壞,質量是上升的還是下降的。所以整個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我想大概還需要半年時間,因為這個工作量非常大。

    如果説我跟你現在馬上就説目前得到的到底怎麼樣的話,那可能過幾個月,最後面的結果完全在統計分析以後,可能有所變化,郭新立同志在直接負責這個項目,所以我想等結果出來,就會給大家一個非常明確的回答。

    [王旭明]:關於京劇進中小學課堂這個事情,社會各界討論了很長時間。我們在這裡感謝社會各界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參與和提出的好的意見和建議。其實,京劇進中小學課堂不是我們最近才有的,實際上本來就在進行當中的教學工作。我們了解了一下,在我們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音樂和藝術課程標準裏面,本來就列入了京劇的教學要求,本來就有這樣的一個教學要求。

    那麼在通過國家審定的音樂和藝術教科書當中,均在小學、高中、初中的有關年級當中,都涉及安排了京劇教學的相關內容。這次修訂的課程標準在各年級也都增加了教學內容,使得內容更加充實,安排更加銜接,同時也便於組織教學。那麼在這次“兩會”期間,很多政協委員也提出了有關建議,專門召開了一個建議的辦復會,那麼在這個會上我們也了解到了更多好的意見和建議。

    大家也都知道,教育部這次僅僅是選擇了十個省市,在每一個省市裏面選擇十所小學、十所中學進行試點。我想,經過一年的試點,有一些經驗會不斷的積累,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會不斷的改進。

    正好我估計今天新聞發佈會上,可能有這個問題,我還做了一點準備。我特別推薦大家讀兩篇文章,一篇是我們《中國教育報》刊登的關於京劇進課堂的文章,叫做《京劇進課堂、藝術教育普及化的新嘗試》;還有在《人民日報》發表的《京劇進課堂爭議的背後》,這篇文章我特別希望大家能夠看一看。

    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有一段話説得很好:一項新的政策試點,不能苛求盡善盡美,可以嘗試,並在嘗試中聽取公眾的聲音,以求完善。傳統藝術普及從娃娃抓起,説了這麼多年終於有了實實在在的進步,對於京劇乃至文藝來説機遇寶貴,帶頭走進孩子們的身邊很重要,京劇進課堂,受益的將不僅僅是京劇,對其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振興,都將有深刻的標本作用。供參考。

    在我們今天新聞發佈會即將結束的時候,還要提供兩條短信息給大家。一個是還有幾天, 3月31日就要到了,這一天是第13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大家知道,從2008年第一季度我們統計情況來看,第一季度雖然我們中小學生事故的發生率下降了42%,但是死亡人數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5%,同時受傷人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7%,發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依然是交通、自然災害、食物中毒、溺水等。應該説,2008年中小學的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我們這一次的主題是“迎人文奧運,建和諧校園”,將由十幾個部委主辦,由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具體承辦,將在3月31日上午九點到十點半在海淀區公共安全館進行,歡迎各位記者前去報道和參加。

    順便説一下,再過幾天我們就進入清明時期,希望無論是學校組織的學生集體祭掃活動,還是學生個人的祭掃活動,特別要提醒學生們,在這段時間尤其要注意防火和交通安全,平平安安的度過新的一年。

    另外,我還有一個信息跟大家通報一下。由《中國青年報》主辦,財政部教科文司和教育部新聞辦公室聯合支持的首屆“助學政策助我成才”系列報道暨徵文活動,目前已經進入了尾聲。組委會決定今天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的閉幕式,這個閉幕式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從今天開始到30日,這項活動的組委會聯合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中國教育電視臺網站,中國教育新聞網,中青在線,中國教育網、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廣播網、搜狐網等十家網站組成網絡聯盟,學生可以登陸上述任意一家網站在網上進行投稿,同時可以通過網絡留言方式留下對本次活動的感想及寶貴意見,屆時組委會將組織網絡發表、網絡評選、網絡直撥頒獎活動,讓廣大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為活動增加亮色。

    同時,3月30日下午3點,將在教育部禮堂舉行這次首屆“助學政策助我成才”活動的閉幕式,屆時將有很多獲獎的學生現場朗誦他們的感人的獲獎作品。希望記者朋友現場報道,我們共同分享那一感動人心的時刻。最後,我們今天新聞發佈會結束的時候,我們再次感謝主席臺上的各位官員參加我們今天的新聞發佈會,特別感謝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的官員專程從別的部門趕來,我們表示感謝!再見!

 
 
 相關鏈結
· 教育部部長周濟就教育熱點問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 教育部將在京劇教學推廣中增加傳統戲曲目數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