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紅火蟻傷人事件預防控制工作,衛生部于近日印發《紅火蟻傷人預防控制技術方案》(試行),並要求已發現紅火蟻侵害地區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紅火蟻傷人情況監測與報告工作,未發現紅火蟻侵害地區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提前做好監測準備,開展必要的技術培訓。
據介紹,輸入性紅火蟻原分佈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其蟻群分工嚴密,喜群聚並好攻擊,對其棲居地的周圍環境生物具有強大危害。輸入性紅火蟻具有極強的生態適應能力,可造成重大經濟危害,並對人、畜有騷擾及叮咬損傷甚至致死性。
據介紹,人被紅火蟻叮咬部位持續性灼熱樣疼痛,局部皮膚形成紅斑、水泡、硬腫,有癢感,如水泡破裂常可引起細菌性二次感染。少數體質敏感的人可能發生嚴重的過敏性休克,主要表現為全身過敏反應,症狀包括喉頭或支氣管水腫與痙攣、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血壓下降等循環衰竭症狀,中樞神經系統因腦缺氧和腦水腫,有頭暈、乏力、神志淡漠、煩躁不安、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專家提示,在有紅火蟻的地區勞動或其它戶外活動時要穿著雨靴和戴手套,防止被咬傷;隨身攜帶類固醇類外用藥物,如不慎被叮咬要及時塗抹患處。發現紅火蟻後不要觸動,不要踩踏蟻巢,更不要用手去觸摸、捉捕紅火蟻,及時報告當地農業技術部門,對其進行鑒定和處理。紅火蟻蟻巢一經發現,立即做出明顯標誌,以免人群接觸,造成傷害。
衛生部還要求,已發現紅火蟻侵害地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與本地區農業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及時通報監測情況和採取的措施,建立部門之間協調合作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共同做好紅火蟻侵害預防控制工作。同時,各地要採取適宜的形式,進行紅火蟻的識別、預防、治療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並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保持潔凈的生活環境,科學使用滅蟻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