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吳儀6月29日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作關於食品藥品安全形勢與監管工作的報告時説,通過幾年來的努力,我國食品監管水平不斷提高,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猖獗勢頭有所遏制,食品生産經營秩序逐漸好轉,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糧、油、蔬菜、肉、水果、奶製品、豆製品和水産品的質量安全狀況有所改善。
吳儀説,2004年,米、面、油和醬油、醋五類食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1.4%。水果、嬰幼兒配方乳粉、鮮豬(牛、羊)肉、膨化食品等10類食品的流通環節質量監測平均合格率達90.1%。特別是全國基本禁絕了“毒鼠強”,有效防止了相關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吳儀説,2001年,國務院作出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決定,把食品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的決策和部署,穩步推進了以下四項工作:
一是持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連續三年在全國範圍內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經過幾年的整治,有力地打擊了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行為,食品市場秩序有所好轉。
二是改革食品安全監管體制。2003年,國務院組建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食品安全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重大事故查處工作。2004年,又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採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進一步明確了農業、衛生、質檢、工商等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
三是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建立了食品安全部際協調製度,及時溝通情況,研究協調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大力推行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執法責任制和執法責任追究制。積極推進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整合共享。加強食品安全行政執法部門與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的溝通和銜接。
四是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制度。農業部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了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國家認監委會同農業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大力推廣了農産品(食品)認證制度。商務部等13個部門實施了“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闢綠色通道”的“三綠工程”,建立了流通領域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系統。質檢總局實施了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工商總局推行了食品經營主體準入、市場巡查、市場食品質量監測、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經銷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制度。衛生部推行了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溝通協調和公示制度,開展了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