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1月28日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高淑華、李柯勇、高增雙、徐宜軍
27日晚6時,哈爾濱恢復供水。在缺水危機中苦等了4天的近400萬哈爾濱市民,終於松了一口氣。
如此嚴重的水危機,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也十分罕見。最初,發生了恐慌和搶購,然而僅僅經過一天時間,全城便恢復了秩序,數百萬市民以令人嘆服的勇氣和毅力挺過了難關,這堪稱奇跡。地方政府應對這場公共危機的經驗教訓,給人很多啟示。
面對恐慌,最好的辦法是説實話
危機來臨之初,這座城市曾一度陷入慌亂之中。從20日中午起,有的市民開始貯存水和糧食;有人不顧夜間的嚴寒,在街上搭起了帳篷;部分市民及外地民工開始離開哈爾濱,導致公路、民航、鐵路客流大增。
人們聽到了“地震”和“水污染”的傳言,卻沒有得到官方證實,傳言越來越多。
21日中午,得知污染水團將於30小時內抵哈、危機已迫在眉睫的哈爾濱市政府向社會發佈公告,全市停水4天,理由是“要對市政供水管網進行檢修”。
這顯然無法讓民眾信服,沒人會相信檢修管道不分區進行,而是一下子停掉全市的供水。結果,公告發佈後,市民開始了大規模的搶購。越來越多的市民覺得這個公告可能與地震有關。當日下午,超市、批發部等處的交通也開始嚴重擁堵。
當日,哈爾濱市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在電視上以“檢修管道”的名義發公告的同時,組成300個小組深入社區,告知市民江水污染的實情,動員大家貯水。
當日午夜,省、市政府決定向媒體公佈真相。22日淩晨,第二份公告發出,證實了上遊化工廠爆炸導致松花江水污染的消息。為了方便居民儲水,市政府在同日又發出了一個公告。針對一件事,兩天發佈三個市政府公告,哈爾濱史無前例。
市民心裏有了底,慌亂局面很快緩和下來。當地領導對此深有感觸:“為了群眾,更要相信群眾。”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4日起,每天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停水後的重要信息,讓百姓在第一時間了解實情。省環保局也以每天兩次的頻率,通過媒體通報污染變化情況。
通報和説明盡可能做到了通俗易懂。停水前,很多群眾拿不準家裏仍在出水的自來水是不是已經受了污染。市供排水集團負責人在電視上解釋時,不用複雜的科技術語,而是這樣説:“自來水管裏只要能流出水來,就可以飲用,就是安全的。”
不久,曾在一夜之間漲到全價的離哈機票重新恢復了打折,許多原本打算離哈的市民前來退票。市民王亮説:“這幾天我親身感受到了政府處理水污染事件的力度,而且有關部門也公告哈爾濱市不會發生地震,心裏不慌了,決定退票不走了。”
正如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杜宇新説,這樣一個範圍之大、時間之長、哈爾濱市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危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只有向群眾説實話,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才能萬眾一心,共渡難關。
穩定市場,才能穩定人心
21日下午,記者在哈爾濱一些商店、超市看到,很多市民在爭相搶購飲用水。在道裏區麥德龍超市,擺放瓶裝礦泉水的貨架已是空空蕩蕩。服務員説,有的顧客甚至一次買了5000元的礦泉水。在香坊區一家社區食雜店裏,市民袁女士非常氣憤:“剛才還12元一箱的礦泉水,轉眼就漲到了20元,最後竟然給多少錢也不賣了,這不是發國難財嘛?!”
群眾搶購商品、商販哄抬物價,是危機時期常見的現象,也是加劇社會恐慌最具煽動力和破壞力的因素之一。數月前,遭受颶風襲擊的美國南部幾個城市就曾飽嘗其害。
為穩定市場,此次遭遇水危機的哈爾濱市政府採取了多種手段。哈爾濱市副市長史文清説,百姓親眼看到水充足,自然心裏不發慌。所以政府必須保證市場飲用水供給充足,才能佔據主動。
穩定市場,先要控制水資源。21日市政府發佈的第一份公告,就要求市內洗浴、洗車等高耗水行業從21日起停止用水。
穩定市場,必須保障供給。21日晚,市政府緊急通知附近的“冰露”“娃哈哈”、哈藥總廠等大型礦泉水、純凈水生産企業,把所有貨物控制起來,連夜組織車輛運往哈爾濱。這些企業的飲用水産能共計每天2500噸,全部滿負荷運轉。同時,向瀋陽市政府緊急求援。第二天,瀋陽的10車皮、1300噸礦泉水運抵哈爾濱。當天下午,全市多數超市和商場就結束了飲用水斷貨現象。
穩定市場,規範市場不能少。市政府給6個受停水影響較大的區各撥出100萬元價調資金,用於購進礦泉水,再以平價賣給市民,以引導市場價格。每個區開設了3至5個平價飲用水供應點,並在當地報紙上公佈其具體位置和服務電話。由物價、工商等部門組織多個聯合檢查組,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法商販進行集中打擊。同時廣泛印發通知,向市民公佈舉報電話。
這些措施立竿見影。記者23日採訪時發現,哈爾濱市飲用水等商品價格已基本回落到停水公告發佈前的水平。各大超市、批發市場和大街小巷的食雜店,最搶眼的地方都是各種品牌的瓶裝飲用水,24瓶裝的“娃哈哈”價格已降到23元。
抓住重點部位,才能把握城市命脈
公共危機來臨時,社會生産生活各個環節都會受影響。要想穩定社會,首先要確保關鍵部位不出問題——這是哈爾濱市政府此次應對危機最大的收穫之一。
在這個夜間最低氣溫已達零下10攝氏度的北方城市,供熱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於“保命”。哈爾濱供熱面積有1.2億平方米,停了水,如何保證供熱不斷檔,不凍傷人,是一個十分嚴峻的考驗。
自來水一斷,有人就會從暖氣管裏放水去沖洗廁所。21日一個晚上,全市的鍋爐就比平時多流失了3萬噸水。必須設法補充水源。 停水前,市政府要求各供熱單位做好停水期間需要補水量的統計,將居民小區生活水箱、供熱補水箱、軟化水箱、消防水池等容器注滿水,作為應急備水。停水後,各家國有大型供熱企業利用自有水源解決供熱補水,供熱面積較小的社會供熱單位,在所在區政府幫助下解決水源。
為開闢新水源,全市918眼地下水井全部啟動,並加速開鑿新井。為防止部分鍋爐房臨時供水不足,由市政府指定水源,調劑車輛運水解決,打井81眼,用於補充鍋爐用水,從外地和市內調劑了140多臺補水車輛。同時要求各大企業降低車間溫度,先保居民,後保生産。在這些努力之下,4天來,儘管室內暖氣溫度略低於往常,哈爾濱仍不失為一個溫暖的城市。
這麼大的城市斷了水,如果再斷了燃氣,居民生活將無法維持。位於哈爾濱依蘭縣的達連河氣化廠,擔負著供應整個市區和周邊縣居民生活燃氣的任務。省市政府給這個企業定下的原則與其他企業相反:先保生産,再保居民,關閉向當地居民供水的管道,企業工業用水不能停,使用活性炭過濾江水,確保正常的生産經營。
學校和醫院人員集中,市政府果斷決定市屬中小學全部放假,減輕供水壓力。要求各大學多打自備水井,不夠的用消防車、灑水車調水。對醫院,從省消防支隊調了30臺消防車,由市裏統一調度,專門保證全市200所醫院用水不斷檔。
停水期間,全市沒有發生一起飲水和食物中毒事件,腸道傳染病發病率與松花江水污染發生前持平。媒體評價,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事實上,停水前,市政府對衛生防疫工作已經進行了充分準備,專門就苯、硝基苯中毒救治問題請教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組織15家醫院建立起救助網絡,並公佈電話,隨時接受群眾諮詢。全市救護車隨時待命。所幸,這些都沒有派上用場。
在這場危機中,困難群體得到了特殊照顧。市政府專門撥出近千萬元資金,用於給低保戶、殘疾人、老退伍軍人等免費供應飲用水。政府還為家裏缺少儲水設備的提供了儲水用具。68歲的丁玉蘭老人説:“停水後,我們喝上了瓶裝水,有了政府的幫助,我們踏實多了。”她身旁躺著偏癱在床的兒子,這對母子每月只有280元低保金收入,根本買不起乾淨的瓶裝水喝。
對於像丁玉蘭這樣的低保戶,政府制定的免費供水標準是第一天每人3瓶,第二天4瓶,第三天5瓶,拿著低保證就可領到水。停水期間,哈爾濱市不花錢領水的困難群體多達31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在應對水危機過程中得到了有關各方的大力支持。國務院成立工作組和專家組分赴哈爾濱,協調組織、指導做好有關善後工作。來自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東北市政設計院等22位專家經過晝夜試驗論證,制定出了《關於恢復哈爾濱市政供水的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為哈爾濱市恢復供水調運活性炭連夜組織貨源,交通部、鐵道部大力支持,建立公路、鐵路綠色通道,確保以最快速度運抵哈爾濱。鐵道部安排單機單列,人歇車不歇……
為爭取時間,武警黑龍江總隊和空軍某部接到指示,迅速調集了1000多名官兵,火速趕往制水三廠、紹和凈水廠。在零下10攝氏度的夜晚連夜清掏並運出上千噸無煙煤濾料。哈爾濱鍋爐廠在僅僅12小時,連夜部署任務、連夜組織人員、連夜施工,生産出10臺從未加工過的粉末活性炭投加機送到安裝現場……
杜宇新説,應對水危機,我們也收穫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一個城市,經歷了這樣的過程,我們應該聰明起來。同時,在應對危機過程中涌現出的很多精神都值得繼續發揚,並成為城市精神的一部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