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府建設>> 制度建設
 
 
民政部不斷完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機制 救災提速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9月21日   來源:新華網

   上午8時,民政部啟動救災三級響應,4個小時後,國家減災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民政部副部長賈治邦隨即率領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部、水利部等多部門組成的工作組飛赴災區一線,慰問災民。

   這一天是今年7月10日,四川達州、巴中、廣安等21個縣(市、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722萬人受災,37人死亡,7人失蹤,42.8萬人緊急轉移,6個縣城進水。這場災害是今年以來我國各地發生的眾多自然災害中的一個,災情頻發讓賈治邦成為一個忙碌的副部長,也讓民政救災經受著嚴峻考驗。

   賈治邦説,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對災害做出反應,民政部要求,當發生因災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災情,縣級民政部門要在災害發生後兩小時內將災情直接報告民政部,同時報告黨委、政府和省、市民政部門。    

   根據國務院《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民政部將應對自然災害工作設定為四個響應等級。在災情發生後24小時內,針對不同情況,相應地派出由國務院領導、民政部級領導、民政部司(局)級領導帶隊的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了解救災工作情況,了解災區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並在緊急救助、人員值班保障、災情信息管理、災情評估、實時災情報告等方面採取相應措施。

   去年8月12日,颱風“雲娜”在浙江溫嶺登陸,1小時後民政部門啟動緊急救災二級響應,很快又升為一級響應。24小時內民政部派出工作組,48小時內制定出中央救災應急資金補助方案,監督、評估等工作也隨即展開。如今,全國已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80%的地、縣制定並頒布了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的緊急預案,初步建成了中央、省、地、縣四級聯網的災害信息平臺。

   “一旦發生重大的災害,民政部一般在兩個小時左右就能得到災情信息,並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説。

   我國部分地區今年相繼發生乾旱、洪澇、颱風、風雹、雪災和低溫冷凍、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民政部截至9月14日的統計顯示,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1626人死亡,失蹤426人,緊急轉移安置1316.1萬人,倒塌房屋145.2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71.4億元。    

   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中央各部門按照職能分工,急事急辦,共安排抗災救災資金41億多元,幫助災區開展抗災救災工作。

   非典疫情、淮河水患、地震海嘯災情……在過去幾年間,正在完善的中國應急救災機制在自然災害中的作用逐步凸顯。民政部部長李學舉説,我國在不斷完善救災工作分級管理,救災資金分級負擔,救災款專戶管理制度的同時,重點提高了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

   與此同時,我國不斷加強減災防災實力,數字化技術、遙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已經初步建成覆蓋所有災種的預警、預報體系,從而為快速決策和啟動救災工作的應急機制提供了更加準確的依據。(記者 邱紅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