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十六大以來回顧: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年來,一根主線清晰鮮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促進社會和諧

    人民的利益始終高於一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無論時代怎麼發展,無論條件怎麼變化,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矢志追求。

    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

    “要堅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為群眾多辦好事、實事。”

    “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也是中國共産黨不懈奮鬥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就必須認認真真察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時,明確提出社會更加和諧的發展要求。

    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明確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更加明確地發展成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則進一步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工作重點。

    辛苦勞碌在城市中的數千萬農民工,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群體。從中央領導,到專家、學者、社會各界、媒體輿論,都把關懷的目光投向他們。給農民工討工資、找工作,幫農民工子女解決上學難題,為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奔走呼號……

    教育公平,是極為重要的公平。黨中央強調,保證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統籌城鄉、區域教育,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統籌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努力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權威部門統計顯示,我國目前財政收入增長量的70%用於義務教育。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從1991年的617.83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5161.08億元,增長7倍多。

    從為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寄宿生活費到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從對高校師範生實行免費教育到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解決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上學難、上學貴問題,使這一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與此相應的是,自去年來,僅西部地區和中部部分地區,已有約5200萬名農村中小學生免除了學雜費,約3400萬名貧困家庭學生領到了免費教科書,780萬名家庭貧困寄宿學生領到生活補助。此外,隨著新的國家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政策體系的實施,全國每年將有大約400萬名大學生和1600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獲得各種形式的資助。

    看病難、看病貴,是影響社會和諧的一個突出問題。

    人民的喜憂,牽動著中南海。黨中央強調,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著眼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的目標,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努力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收入群眾之間醫療衛生服務差距,加快完善有利於人民群眾及時就醫、安全用藥、合理負擔的醫療衛生制度體系,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近年來,根據中央的要求,有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不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在農村,截至2007年6月底,全國農業人口的82.83%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到2008年全國所有縣市區將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城市,截至2007年初,全國共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0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近18000個。

    就業是民生之本。出臺一系列鼓勵服務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為擴大勞動力市場需求開闢更寬廣的空間;政府發放小額貸款,扶持下崗人員自主創業;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幫助零就業家庭緩解就業困難……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出了一系列有利於擴大就業的政策措施。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社會就業總量不斷擴大,就業結構逐步優化,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2007年8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就業促進法。這部重要法律把積極的就業政策上升為法律要求,並明確了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職責,使促進就業的工作機制和體系法制化,使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和資金投入制度化。

    正視收入差距有所擴大的現實,研究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問題;直面環境保護的嚴峻挑戰,下大力氣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環境污染問題;高度重視安全生産,採取一系列措施,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頻發的態勢;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開展全國性的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黨的十六大以來,一項項體現以人為本理念,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被寫入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傳遞到城市鄉村、千家萬戶。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舉行第一次會議
· 人民日報社論: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廣播電視、重點網站15日上午將直播十七大開幕式
· 黨代表親身感受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小細節 大變化
· 十七大首場新聞發佈會1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