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舉國關注、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我院專家學者和幹部職工當日認真收聽收看了大會開幕式。在本報記者採訪過程中,部分專家學者暢談了他們學習胡錦濤同志重要報告的感想和體會。學部主席團成員汝信:
我曾參加黨的十三大至十五大三次代表大會,每次都受到深刻的教育。收看了黨的十七大開幕式,聆聽了胡錦濤同志代表十六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深受鼓舞,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信心倍增。胡錦濤同志的報告高屋建瓴,立意深遠,求真務實,催人奮進,是一篇理論密切聯絡實際的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堅決加以貫徹落實,用十七大精神統一全黨的思想。報告特別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把它作為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來加以認識,指出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研究闡發科學發展觀,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承擔的歷史任務之一。報告對理論工作寄予厚望,我們一定要響應黨的號召,為推進理論創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而努力工作。文學所黨委書記包明德:
胡錦濤同志的報告高瞻遠矚,求真務實,是順應黨心民意、繼往開來的綱領性文獻。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描畫了國家發展的美好遠景,提出了國家建設的宏偉目標。同時,也為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和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和新課題。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國文學的傳統主調是關心國家興衰,關心社會進步和人間冷暖。作為社會主義文學工作者,應當認真學習、領會、宣傳胡錦濤同志的報告,並用以指導自己的工作。我們要全面把握報告的思想內涵,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持改革開放,以高昂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文化建設的新高潮中。報告的亮點、重點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有責任投身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引領各種文化思潮,順應時代的精神追求與審美期待,使文學研究與現代文明相和諧。同時,也要適應改革開放的要求,努力實現學術創新,增強科研成果的時代影響力與國際影響力,從而促進國家“軟實力”的建設。民文所副所長朝戈金:
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要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要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我真切地感到,我們黨和國家文化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的歷史時期已經來臨。作為一名長期受黨培養的少數民族學者,我備感親切、備受鼓舞、倍增信心,決心在今後的業務工作中,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更加努力工作,以一己綿薄之力報效國家。外文所所長陳眾議:
黨的十七大的召開,標誌著我黨、我國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不盲動,也不畏難;發展經濟,協調關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既是全黨的奮鬥目標,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前進方向。科學發展觀不僅是爭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行動指南,也是解決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矛盾,解決發展經濟同保護環境、合理配置資源的矛盾,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思想武器。從這個意義上説,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二而一,一而二,不可分割。反過來説,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細胞;任何發展均始於人,也為了人。因此,關鍵是以人為本。作為一名黨員,一名人文學者,此時此刻,我首先想到的還是那句老話:從我做起。只有自我是平衡的、和諧的,才能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達成平衡,乃至和諧統一。只有擺正個人與組織、與集體、與民族的關係,才能更好地影響他人、服務社會。正所謂正人必先正己。當前,重構中華民族的幸福觀、價值觀、世界觀,刻不容緩。從這個意義上説,黨員人文學者任重道遠。學部委員、語言所所長沈家煊:
胡錦濤同志所作的報告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正在做前人所沒有做過的偉大事業,在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是正常的,這些問題和困難只有通過繼續解放思想和深入改革開放來解決,停頓和倒退是沒有出路的。改革開放要成功的關鍵是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再次給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了明確的任務,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大任務,我們深感責任重大。要創新,就是一方面要有世界眼光,另一方面要堅持中國特色,兩者不可或缺。考古所所長王巍: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對文化建設的成績進行了回顧,併為今後的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滿足其精神方面的需求,進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增強“軟實力”,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加大了文化建設方面的工作力度,使文化事業得到蓬勃發展。五年來,涌現出一大批深受民眾喜愛的、內容健康、催人向上的優秀文學和影視作品。城鄉文化設施建設迅猛發展,文化産業發展形勢喜人。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黨和政府對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巨大投入。五年來,政府對文化遺産保護的投入成倍增加,一些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産得到更加妥善的保護和更加有效的利用,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場所和市民休閒觀光的場所。國家確定了文化遺産日,民眾對傳統文化及其結晶———歷史文化遺産的興趣倍增,文物保護的意識明顯增強。考古發掘和研究不斷獲得新成果,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日益為世界所矚目和認識。作為研究傳統文化的人文科學工作者,相信在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國的文化建設一定會邁上新的臺階,我們一定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實現文化的全面繁榮。學部委員、歷史所所長陳祖武:
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一次把中國歷史推向新紀元的歷史盛會。在中國歷史發展關鍵時期,中國共産黨堅定不移地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自己的偉大歷史任務,順乎民心,合乎民意,充分代表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昭示了中國歷史的必由之路。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選擇,也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歷史和現實相結合,從而不斷推進其中國化偉大進程的必然成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使命,是時代的責任,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新時代,能夠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奮鬥,是無尚光榮、無比自豪的。史學工作者應時刻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為己任,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邊疆中心主任厲聲:
胡錦濤同志的報告,回顧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對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了戰略部署。撫今追昔,我們深感肩負的使命神聖而光榮。展望未來,我們對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充滿信心。我們堅信在黨的十七大各項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我國各項事業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將有一個更為廣闊的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