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十七大代表李國英:“以河為鏡”可以正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顧立林、張先國)“河流是人與自然聯絡最密切的紐帶,是對人類活動反應最敏感的生態元素。”十七大代表、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説,“科學發展觀落實得如何,看看河水的清污就明白了。古語説,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套用一下,以河為鏡可以正發展。”

    長期從事水利工作的李國英代表三句話不離本行。他説,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還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報告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全面可持續發展,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河流是有生命的。”李國英説,翻開人類繁衍的歷史畫卷,我們可以發現,一條大的河流往往是若干民族、不同文明共同發展的舞臺,許多燦爛的文明都依河而興。歷史上,如果一條河流長期斷流甚至乾涸,必將導致流域生命系統走向衰亡。從現代來看,衡量一個地方發展是否科學,生態保護成效怎樣,河流最為生動,河流是否乾淨,是否生生不息,一目了然。

    李國英説,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但由於過分強調了經濟發展和掠奪式開發利用,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黃河年年斷流。唐代詩人王維“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描繪的是我國西北內陸河黑河尾閭湖泊東居延海的壯麗景觀。可惜,從1992年開始,由於上游來水持續減少,東居延海乾涸了。

    “科學發展觀在我們治河治水的實踐中結出了碩果。”李國英説,21世紀開始,我們在黃河治理過程中貫穿了“維持河流健康生命”的理念,變掠奪式開採為科學統一管理、可持續利用,同時從2002年開始連續七次實施調水調沙,改善河床。進入新世紀以來,黃河一天也沒有斷流,下游河槽平均下降了1米,通過能力從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700立方米每秒。從2002年開始黑河尾閭東居延海開始進水,目前已恢復38平方公里的水面,再現了魚遊鳥翔、芳草萋萋的生機,斷流多年的黑河歡快地流淌起來。

    李國英説,報告提出“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提高思想認識和改革機制體制上下工夫,既要讓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變為自覺行動,也要將科學發展變為剛性要求,這樣才能保證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相關鏈結
· 外國政黨、組織和政界人士祝賀中共十七大召開
· 外國友好政黨和組織祝賀中國共産黨十七大召開
· 十七大代表:社會建設以民生為重 社會事業不欠賬
· 對群眾的事要“真誠傾聽、真實反映、真情關心”
· 十七大代表:堅持群眾路線 真誠傾聽群眾呼聲
· 特稿黨的十七大巡禮:團結·民主·開放·奮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