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統籌兼顧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要軍民兼顧、公私兼顧。新中國成立後,又把統籌兼顧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條重要指導方針,強調“我們的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進一步強調“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各種利益的相互關係”。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江澤民同志強調“我們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應該正確反映並有利於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係,都應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的理論內含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方法支撐科學的理論。從方法論意義上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是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切實做到統籌兼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思想,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黨的十七大報告在“五個統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這些方面的統籌,拓展了統籌兼顧方針的內涵、對象和範圍,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從而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切入點和重要現實途徑。
——統籌城鄉發展,就要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解決好“三農”問題,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
——統籌區域發展,就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就要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發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質和人力資源能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有機統一。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就要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就要處理好國內發展和國際環境的關係,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條件,又發揮好我們自身的優勢,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立足於擴大內需,把擴大內需與擴大外需、利用內資與利用外資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相協調。
——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就要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合理劃分經濟社會事務管理的權限和職責,做到事權與財權相匹配、權力與責任相一致,既維護中央的統一領導,又更好地發揮地方積極性。
——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就要堅持從全體人民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既切實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就要深刻認識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內政和外交的緊密聯絡,善於從國際形勢和國際條件的發展變化中把握髮展方向、用好發展機遇、創造發展條件、掌握髮展全局,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內外兼顧、趨利避害,為我國發展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十七大報告解讀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