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總局:小排量≠低污染 汽車性能是關鍵,低污染、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車有益於環境保護。
為節約車用燃油消耗,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鼓勵發展小排量汽車的政策。但是,目前全國依然有不少城市“限小”,其中主要的一個理由就是小排量汽車環保性差。那麼,“限小”是減少環境污染的必要措施嗎?該建立怎樣的汽車消費觀?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負責人趙英民。趙英民指出,發展小排量汽車有益於環境保護,但是小排量汽車並不等於就是清潔的低污染汽車。
趙英民説,小排量汽車最大的優點是節約能耗。所謂“小排量汽車”,本來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由於近年來某些地方“限小”政策的出臺,人們才把排量在1.0升以下的汽車通稱為“小排量汽車”。一般來説,小排量汽車百公里油耗在4-6升範圍內,而1.6升及以上的車輛,儘管用途基本一致,其百公里油耗將達到8-11升。和一般轎車相比,運行同樣里程,小排量轎車每年可節約油耗30-50%。同時,由於小排量汽車體積小,佔地面積少,為停車佔地也節約了資源。
由於小排量汽車油耗低,在同樣技術水平下,其排出的污染物也必然少,尤其是和油耗成正比的作為溫室氣體的CO2排放量,要大大低於較大排量汽車。另外,在國家頒布的汽車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對乘員不超過6人,最大總質量不超過2.5噸的載客汽車(第一類輕型車)的排放限值是同樣要求,對小排量汽車並沒有特殊的加嚴或放寬的要求。
針對社會上存在的“小排量”等於“低污染”的思想認識誤區,趙英民説,如果小排量汽車的質量很差,採用的技術水平很低,也同樣可能成為高污染的臟車。根據環保部門的監督檢測,在小排量的低檔汽車中,排放穩定性和耐久性超標的比例大大高於中、高檔車輛。這表明汽車廠商在過度追求低成本的情況下,忽視了應該保證的、影響公眾利益的汽車性能。我們雖然鼓勵發展能耗低的小排量汽車,但並不鼓勵發展安全性能差、排放污染嚴重或耐久性不好的劣質小排量汽車。因此,為了節能,為了環保,我們應該鼓勵發展高質量、低污染、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車。
趙英民説,“排量”大小並不反映車輛質量好壞、技術水平的高低以及安全性能、使用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優劣。本不應以“排量”來評述一輛汽車的各方面性能。小排量汽車,也可以是質量很好,技術水平很高的汽車。近年來,一些汽車公司紛紛推出小型或微型轎車,這些車型從安全性、舒適性到駕駛性能、排放性能都同樣是非常優秀的。可見小排量汽車並不是“劣質車”的別名,要想扭轉其公眾形象,摘掉黑帽子,有待於汽車工業的努力,開發出更多大眾所期待的低油耗、低排放的經濟型汽車。而大排量汽車,也未必就是各方面性能都一定優秀的汽車,也可以是很低檔的車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限小”是不夠科學的。隨著我國汽車質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限小”的政策必將會退出歷史舞臺。 (記者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