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在建、擬建銅冶煉項目18個,建設總能力205萬噸,是2004年底能力的1.3倍。其中在建項目11個,建設總規模約115萬噸,投資總額約100億元左右,按照目前發展態勢,2007年底將形成近370萬噸冶煉能力,遠遠超過屆時全國銅精礦資源保障能力和國際市場可能提供的銅精礦量。
銅行業呈現盲目發展的態勢
“我現在只能説,目前對銅行業相關的專項發展政策正在擬定中。”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賈銀松告訴記者。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昨天召開的“第三季度工交經濟運行會上”,賈銀松副局長特別做了“抑制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的報告,這傳遞了一個信號,銅行業開始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
賈銀松在報告中説:目前我國銅的生産流程以銅精礦——火法冶煉粗銅——電解銅——銅加工材為主導,現狀是:加工能力大於冶煉能力,冶煉能力又大大超過銅精礦的保障能力。我國銅礦山的生産能力只能滿足冶煉能力的40%,而冶煉能力僅能滿足電解能力的63%,三者的比例關係為12.54。截至2004年底,粗銅冶煉能力達163萬噸,當年粗銅産量132萬噸,電解銅産量217萬噸,銅加工材産量416萬噸。當年全國銅的消費量為450萬噸銅(含精銅320萬噸),而國內銅精礦資源和廢雜銅回收提供的數量有限,還需要通過進口(包括銅精礦、粗銅、廢雜銅、電解銅和銅材)滿足市場需求。
而銅行業高速增長的原因是“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電力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造成短期內供求嚴重失衡,銅價一路上揚。這極大地刺激了一些地方和企業快速擴大銅冶煉能力的積極性,造成了銅冶煉行業盲目擴張的局面。盲目擴張帶來金融風險和環境壓力
讓賈銀松擔心的是,這些銅企會重蹈電解鋁行業的覆轍。“這就和電解鋁一樣,盲目擴張后就是供需失衡,價格下跌,結構調整,企業停産。”賈銀松警告説。這造成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形成固定資産投資浪費和金融風險。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銅行業在建、擬建項目總投資已超過200億元,其中有大量的銀行貸款。銅冶煉行業如果出現虧損局面,形成不良資産,無疑將會造成固定資産投資受損,增加金融風險。
而且,由於銅冶煉是資金投入高、環境影響大、資源依賴性強的行業,如果銅冶煉行業盲目擴張的勢頭髮展下去,將會加大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
我國目前已探明的銅儲量僅佔世界總量的5.5%。新探明的資源大多處於邊遠地區,基礎設施薄弱,短期內難以開發利用。而現有許多礦山資源逐漸枯竭。銅冶煉又是主要的高耗能行業,同時在冶煉過程中還排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氣體。而在新上項目中,部分企業甚至仍然採用能耗高、嚴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與設備。是抓是放?國家與企業意見相左
為了正確引導銅冶煉行業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將根據國家産業政策,統籌考慮環境、資源、能源的承受能力,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
賈銀松在報告中説,這些措施包括銅工業産業發展政策、專項發展規劃;制定行業準入標準;加強市場準入管理等。“譬如國家會根據《資源法》和《環保法》制定環保政策,提高企業進入門檻,控制給企業的信貸規模等。”
但據了解,目前國內一些銅礦企業的看法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存在分歧,他們認為“銅冶煉發展的態勢是好的”,産能的擴張是內需拉動的結果,2000年以後我國銅消費一直保持著15%左右的增長,並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銅消費國。而且銅行業不是高污染行業。銅的熔煉環節憑現有的技術條件和裝備,完全可以達標排放,無論從國家煤電油運的承受能力及環境承受能力上,還是從國家經濟戰略安全上考慮,都不可將銅冶煉與電解鋁等同。
賈銀松説:“在幾大有色金屬行業中,鋼産業已經有了發展政策,鋁産業的發展規劃9月7日已經過國務院同意,近日將召開新聞發佈會,而現在國家開始對銅進行宏觀調控,而下一個調控目標則會是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