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歐新黔
一、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狀況
中小企業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小企業同樣具有突出表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的新産品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中小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信息技術、工業設計、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物流、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中,在提升産業技術水平,加快傳統産業技術進步等方面,中小企業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特點,一是反應快。由於中小企業規模小、管理層次少,更有利於根據市場變化和需求做出快速的創新決策。二是動力強。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生存危機與競爭壓力迫使中小企業更加關注市場機會,重視創新。三是機制活。寬鬆的管理環境、靈活的用人機制等,使創新活動更容易在中小企業中獲得成功。
但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技術創新人才。我國從事科研開發的科技人員雖然60%在企業,但絕大多數集中在大企業,在中小企業從事技術創新的人員很少;企業自身人員素質較低,中小企業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職工佔職工總數不足10%,初中以下的職工佔60%左右,企業科技人員不足且流失嚴重,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二是創新資金來源不足。中小企業資本的社會化程度低且總量小,難以應對技術創新成本高、回收期長等風險;融資難,使很多企業因資金缺乏而無力搞技術創新,整體技術裝備水平也較低。三是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不足。據有關部門統計,2002年,我國成長型中小企業用於研究開發的費用佔其銷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31%,不僅大大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也低於我國工業企業的平均水平。四是創新服務能力弱。已有的各類科技仲介機構服務産品少,服務面窄,服務缺乏深度,部分機構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弱。五是信息不暢。中小企業獲取信息途徑少,不及時等,也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
二、提高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十一五”時期,要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並指出: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長期持續發展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我們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提高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從我國中小企業的總體情況看,傳統産業以及傳統産業中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的産品仍佔主導地位,積極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提升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對於促進産業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步伐加快,資源配置的全球化、産業分工的細化成為可能,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了科技創新的速度,新興産業的發展加速了産業結構的調整,對傳統産業中的中小企業也提出了挑戰,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是實現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迫切要求。從新一輪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現實看,誰掌握了世界經濟主導産業和戰略産業的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競爭的主動權,誰就能佔據産業鏈的高端,贏得競爭優勢。否則,就只能處於産業鏈低端,成為別人的“組裝車間”、“加工基地”,獲取低微的加工收入。為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提升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們必須大力提升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目前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資金、勞動力和能源、資源等生産要素的投入實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最大問題。中小企業也存在著低水平盲目投資、重復建設、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生産不安全等現象。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運用科技手段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實現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轉變,是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助於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過去的20年,雖然我國經濟以平均9.5%的速度增長,但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到,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還不高,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自給率較低,技術創新還沒有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增長的外貿依存度大,大部分中小企業僅限于簡單的組裝和來料加工,缺少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弱,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安全和國家利益。作為發展中國家,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如果不能快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就無法突破技術壟斷和技術壁壘。可以説,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保證國家安全、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迫切要求。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助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小企業是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直接關係著一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小企業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務的主要提供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中小企業提供的産品和服務質量的要求不斷增強,加快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可以有效滿足日益豐富的市場需求,使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專,人專我精”,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快速發展;中小企業是産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研成果産業化的主要載體,提升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對於提高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新材料在産業中的迅速擴散,促進産業技術創新,增強産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小企業是區域經濟的主導力量,是地方財力的主要來源,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案例表明,提升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加快中小企業的空間集聚,促進中小企業聯合創新,成為快速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對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改善我國區域結構,縮小地區差距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高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做好的幾項重要工作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提升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是各級政府和中小企業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實現我國“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將積極推動實施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建立健全産學研相結合的中小企業創新支持體系,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為重點,推動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聯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信息化,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主要目標是,在落實和完善創新政策措施,營造創新發展環境的基礎上,健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服務體系;建立百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支持服務平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專有技術或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中小企業;形成千家中小企業信息化示範企業。
重點任務有四:
(一)提高創新意識,建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
培育創新精神。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永恒主題,更是中小企業的立身之本。要充分認識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增強企業的創新意識,使創新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要不斷探索符合市場規律、體現企業優勢、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發展道路。
提供創新保障。要通過管理創新,建立健全有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制度與激勵機制,包括市場快速反應機制、科學決策機制、資金保障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等,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制度保障。
增強創新能力。要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對市場機會的捕捉能力和把握能力;堅持把引進、培養、使用、凝聚人才作為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企業技術開發、新技術應用能力;提高合作意識,借助“外腦”、運用社會資源彌補企業自身不足,增強自主創新和依託社會資源聯合創新的能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建立健全創新支持服務體系,提高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
建立公共技術支持平臺。採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開放服務方式,在中小企業比較集中和具有産業集聚優勢的地區,重點支持建立一批公共技術支持平臺,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設計、信息、研發、試驗、檢測、新技術推廣、技術培訓等全方位服務,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場地、儀器設備、技術人才等技術支持,幫助中小企業提高技術水平,降低資源消耗,實施環境友好型生産;支持有條件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的技術開發中心向中小企業開放,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服務。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技術支持服務體系。促進各類技術服務機構發展,建立健全以滿足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目標、以推動中小企業技術進步為主要任務,以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機構為主體,各類社會服務機構廣泛參與、協同配合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服務體系。以服務企業為宗旨,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服務能力;引導創新服務機構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完善知識産權保護和專利申報服務,積極推動採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促進科技成果産業化。
推動産學研合作。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通過共建研發機構、聯合或委託開發、技術成果轉移、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等多種形式,加快企業與科技資源的有機結合,加速科研成果産業化進程。
加強人力資源服務。落實人才強國戰略,把培養、輸送專業人才作為提升中小企業技術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服務內容,組織、引導各類仲介培訓機構,針對中小企業的人才需求,開發培訓教材,提供靈活的培訓服務;鼓勵中小企業技術服務機構建立技術服務專家庫,組織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的離退休技術人員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諮詢、技術指導和技術診斷服務。
(三)完善創新政策,優化中小企業的創新環境
營造有利於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公平政策環境。落實國家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制定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科研開發的資金投入;完善人才流動政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及與大學、科研機構聯合創新;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完善投融資政策。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制定《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管理辦法》,組織中小企業投資公司試點,促進風險投資機構發展,解決制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資金瓶頸問題;繼續做好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到境外上市,建立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的新體系,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完善技術交易市場、産權交易市場,促進技術與資本的有機結合;加強與各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對中小企業的金融産品創新,完善金融服務,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可開展知識産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産的質押貸款試點,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金融支持;積極推進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開展針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多層次信用擔保。
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推動形成以特色産業或優勢企業的産品品牌為龍頭,以中小企業專業化合作和協同創新為特色的産業、産品配套鏈;鼓勵中小企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新科技成果,提高技術水平、降低消耗、減少對環境影響、提高資源利用率;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合作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發明創造和專利技術申報,支持中小企業培育品牌,為特色産業或優勢企業的産品提供配套。
(四)推動實施信息化推進工程,加快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中小企業的發展質量和技術創新能力。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鼓勵中小企業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導大型信息技術企業和社會仲介機構為中小企業信息化提供優質服務,通過中小企業信息化示範企業的典型帶動作用,加快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技術水平,增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