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5長沙卡通藝術節”隆重開幕和“湖南長沙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産業化基地”揭牌,湖南省超級雜交稻技術研究與示範、湖沼地區血吸蟲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重大裝備製造技術研究及産業化、湖南長沙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産業化基地建設、生物智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等六大科技工程正式啟動。它們的形成,將構築“十一五”期間,湖南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中部崛起的基本藍圖。
地處中部,湖南蘊藏著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但在引領區域經濟上臺階、求跨越的同時,也潛伏許多諸如觀念陳舊、濫取資源、産業與科技脫節等一系列發展瓶頸。為此,湖南省委、省政府在認真分析了省情後,提出要實現中部崛起,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並強調科技創新,關鍵是觀念的創新。近年來,省科技廳王柯敏廳長等在宣傳科技社會功能的同時,加大了其經濟功能的宣傳力度,形成了科技工作本身就是重要經濟工作的社會共識,“科技經濟功能”的概念,首次寫進了周伯華省長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該省“十一五”科技發展總體部署中,“突出兩個主題”: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産業化;“實施三大行動”:加強優勢領域原始創新的“登峰行動”、提高全省科技業競爭力的“引領行動”、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支撐行動”等,更顯示出科技創新傾向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
湖南是個高水平科技成果較多的省份,2000年—2004年省級科技部門登記的科技成果4658項,平均每年900余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89%,成果水平處於國際國內領先的達到96%,科技成果水平綜合評分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年中,共有85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涌現出超級稻、高性能C/C航空制動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袁隆平和黃伯雲院士因此分獲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和連續6年空缺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另一方面,該省的科技投入産出效率較高,以全國排名第16位的科技投入,獲得了排名第7位的科技産出。這樣的大好背景下,該省的發展卻遭遇了科技成果轉化較慢、較弱的瓶頸制約,科技成果應用形成的産業化規模較小。
面對這種情況,省科技廳的領導認真分析了造成瓶頸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融資渠道、科技投入不足和缺少重大科技引領工程、投入分散等。問題找出後,他們抓住變科技優勢為經濟優勢這個重點,以加快成果轉化為著力點,開闢了科技風險投融資的新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在省級財政加大對科技投入的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科技項目經費的大幅增加,2004年爭取總額達到2.8億元,比上年增長84.5%,較好地突破了科技資金支持乏力的發展瓶頸。與此同時,突出重點,發揮重大科技工程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的思路也在該省逐漸成熟,並最終凸顯出“十一五”期間重點實施六大科技工程發展的主要脈絡。
六大科技工程,聚焦了湖南經濟社會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重點和難點,涵蓋面廣、針對性強、支撐引領作用十分突出。六大工程實施後,將極大地調整該省的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整體上提升該省的經濟總量。科技部部長徐冠華高度評價“六大科技工程很有新意,既考慮了湖南的優勢和特點,又考慮了國家的發展需求”。(徐蘭山 徐石平 羅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