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第三産業在我國GDP中的比重上升8.8個百分點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劉錚、姚潤豐、劉詩平)國家統計局2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經濟普查查出2.13萬億元第三産業漏統增加值,使得第三産業在我國GDP中的比重從31.9%上升到40.7%。

    國家統計局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了根據經濟普查數據初步測算出的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第二産業比重有所下降、第三産業比重上升,第一産業因不在經濟普查範圍內,仍採用原先快報數據,但因GDP總量的增多比重也有所下降。

    新的一、二、三次産業比重為13.1:46.2:40.7,而原先快報數的比重為15.2:52.9:31.9。也就是説,第一産業比重下降2.1個百分點,第二産業比重下降6.7個百分點,第三産業比重上升8.8個百分點。

    “通過經濟普查,進一步查清並補上了第三産業漏統的部分,三次産業結構更加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與發展中國家的一般水平也比較接近。”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説。

    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長期採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物質産品平衡表體系,服務業統計非常薄弱。上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與國際通行的核算標準逐步接軌,但服務業基礎統計工作沒有完全跟上。

    隨著經濟成分日益多元化,特別是私營、個體服務業發展迅速,由於非常分散、變動頻繁,加大了組織統計調查的難度,存在一定的漏統情況。

    計算機服務業、軟體業、娛樂業、家政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大量出現,發展很快,但資料不全,常規統計難以準確核算,造成核算數據偏低。

    “通過這次普查,將一些地區統計和核算中歷史遺留的第二産業特別是規模以下工業存在的‘水分’擠掉了,第三産業增加值在常規統計中漏統的部分補上了。”李德水説。

    國家統計局正認真總結這次經濟普查的經驗,特別是健全完善第三産業統計制度方法,加強和規範規模以下經濟的統計調查。(完)

 
 
 相關鏈結
· 圖表:我國第二、三産業就業人數近3.1億人
· 內蒙古自治區第三産業迅速崛起年均增速超過全國
· 圖表:全國共有第二、三産業活動單位682.4萬個
· 全國從事其他第三産業的就業人員為5852.8萬人
· 其他第三産業企業法人單位的資産負債率為82.2%
· 權威人士預計:明年中國GDP增長將保持在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