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時政專題
 
“十五”經濟體制改革回顧之六: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確保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6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十五”期間,通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有效抑制了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表現在: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避免了出現大的起伏。“十五”期間,國家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宏觀政策的方向、力度和重點。特別是2003年以來,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切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有效控制了固定資産投資的過快增長,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得到加強,居民消費增長加快,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2004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15.99萬億元,2005年仍將保持9%以上的增長速度。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有所提高。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年均漲幅控制在1.4%,既防止了通貨膨脹,又避免了通貨緊縮。城鎮累計新增就業43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出現重要轉機,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十五”期間,國家採取了大範圍大幅度地減免農業稅、加大農業直補和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建設、對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措施,有效調動了廣大農民從事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的積極性,促進了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2004年我國糧食産量比上年增産775億斤,2005年預計又可增産200多億斤,扭轉了1998年以後連年下滑的局面。農業種植結構繼續調整,優質化、區域化、産業化、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其中2004年增長6.8%,為1997年以來的最高增速,2005年仍將增長5%以上。

    部分行業盲目投資的勢頭得到抑制,淘汰落後生産能力的力度加大。針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等情況,國家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手段,並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加強産業政策和行業規劃引導,嚴格市場準入標準,依法依規清理建設項目,有效抑制了這些行業投資過快增長的勢頭。堅決淘汰了一批消耗高、污染重、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煤炭、水泥、鋼鐵、煉焦、電解鋁生産能力,促進了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方向轉變。同時,加強對房地産市場的引導和調控,有效抑制了部分地區房地産投資和價格的過快上漲。

    基礎設施狀況明顯改善,煤電油運緊張的狀況得到緩解。面對能源、資源和交通運輸壓力,國家在“十五”期間重點加強了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十五”末期與“九五”末期相比,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由3.19億千瓦增加到5億千瓦以上,鐵路營業里程由6.87萬公里增加到7.5萬公里,高速公路由1.63萬公里增加到4萬公里,長達4000公里的西氣東輸管道全線貫通並投入商業運營,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建成投産,國家整體基礎設施狀況明顯改善。同時,加強煤炭産運需銜接,搞好電力運行調節和電力需求側管理,確保成品油供應,保障重點物資運輸,煤電油運緊張狀況趨於緩解。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繼續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逐步加強。工業結構明顯改善,産業技術水平迅速提高,高技術産業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全年增加值接近8000億元。服務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現代服務業迅速成長。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全面推進,區域間生産要素流動和産業轉移速度加快、領域拓寬、規模擴大、層次提高,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出現良性互動的新局面。西部大開發繼續紮實推進,國家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具有本地優勢和競爭力較強的特色經濟,形成了一些新的經濟增長點,地區産業結構趨同的狀況有所改變。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取得良好開端。促進中部崛起戰略進入具體措施制定階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成效顯著,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