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 張旭東、劉錚、張曉松)在5日開幕的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2006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8%左右。這一速度與2005年預期指標持平,但相比連續3年平均10%的速度,低了兩個百分點。設定8%,是高了,還是低了?
過快過慢都不行
“經濟速度太快不行,太慢了也不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監會吉林監管局局長肖玉淮説:“速度太高,無法遏制當前投資高增的勢頭,而且容易造成社會發展脫節,資源浪費,産能過剩。過慢了,就無法有效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能緩解就業等各種社會矛盾。”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是近年來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要解決中國前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需要加快發展,而保持中國經濟這條大船平穩較快地運行,防止大的顛簸和起落,避免風險就顯得更為重要。
從這兩年經濟運行情況看,經濟運行繃得還比較緊,資源供需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因此,速度也不能定得太高,不能把連續3年增長10%作為制定近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依據。
不過,8%左右的增長速度,雖然比近幾年低一些,但卻高於“十一五”規劃年均增長7.5%的預期速度。“從市場需求和資金等條件來看,這個發展速度也是能夠支撐的。”全國政協委員林毅夫説。
8%裏面不能摻水分
“問題主要不在於速度多少,關鍵是要一個擠不出水分的數據。”全國人大代表、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秦池江説:“如果各地上報的數據都非常紮實,哪怕是7%甚至6%,也都沒有關係。”
從現實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是質量和效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王一鳴研究員認為,要防止地方層層加碼追求速度攀比,一味犧牲質量和效益。
經濟學家的觀點在地方官員那裏得到了印證。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于學信説,實現8%的增長速度不太難,但這個指標背後的“潛臺詞”卻是質量和效益。
“重慶市預計到2007年就可以實現人均GDP翻一番,等於提前3年完成‘十一五’規劃制定的目標,但要在保障速度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社會協調、人民實惠,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正確應對突出矛盾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期順利實現經濟增長速度8%,十分重要。
從當前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來看,雖然今年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多,但制約發展的矛盾也不少,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
當前,固定資産投資增幅仍然偏高,電力、煤炭等行業新的盲目投資仍在繼續;鋼鐵、電解鋁等部分過度投資的不良後果開始出現,産能過剩問題凸顯;農村消費需求不足難以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依然存在……
“在中國經濟發展中,一些長期積累和深層次的矛盾沒有解決,又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秦池江代表説:“這都需要我們在今年工作中取正確的應對之策,防止出現經濟大的起落,不能鬆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