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2006年“兩會”專題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劉剛 翟偉 鄔煥慶)
家住北京紅蓮小區的退休職工黃勇,在兩會期間,向一位全國人大代表遞交了自己對修改物權法草案的建議,這份建議很快被轉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開門立法”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一個縮影。
“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這一要求,在會場內外引起共鳴。
民主選舉:擴大公民政治參與
〔背景〕民主的形式具體而生動。在縣市領導幹部的選拔任用上,一些地方也開始實行“公推直選”“公推公選”。差額選舉的範圍和比例在不斷擴大,選拔任用增強了平等競爭,堵住了少數人跑官要官的路徑。
〔觀點〕何東成代表:要從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完善民主選舉的規則和程序,激發群眾維護自身合法政治權益的熱情,擴大公民政治參與。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隨著選民民主意識增強,希望各級幹部和人大代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履行職責的呼聲也就越來越強烈。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服務人民”的責任會越來越大,意識會越來越強。這有助於整體上推動政治民主建設。
民主決策:充分聽取群眾意見
〔背景〕為防止盲目決策導致的失誤,海南在全省全面推行行政首長問責制,決策失誤被列入問責範圍之首……
〔觀點〕北京大學教授李成言:民主決策能否順利實施,從積極預防的角度上來説,必須通過制度創新,真正實現集體領導、集體決策。
劉世銘代表:在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上,決策還應當聽取群眾意見。要通過立法形式,完善聽證會制度,做到決策民主化。
民主管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背景〕來自河南農村的一些代表告訴記者,在廣大農村,村民自治已經是融入農民生活的日常話題。農民關心的是民主自治的精神如何能更多更好地體現在管理當中。
〔觀點〕劉世銘代表:要實現民主管理肯定會花費更多的成本,但通過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加強管理的規範化和透明化,有利於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民主監督:強化糾錯機制
〔背景〕教育亂收費、群眾看病貴、壟斷暴利鏈……擺出群眾關注的各種社會熱點現象、分析矛盾形成的歷史和現實原因、積極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在審議和討論中,代表委員的發言內容更豐富、更具體,從維護國家利益和群眾利益入手,他們更看重兩會的各種報告提出的措施是否科學、是否具有可行性。
〔觀點〕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張徵:在兩會上,越來越多的代表委員在諸如一個數字、一個百分比上“斤斤計較”。這種“較真兒”的背後是代表委員認真履行監督職責的體現。充分發揮各種形式的民主監督,能夠有效地形成糾錯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