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大陸經濟梯度發展格局為台資企業提供新機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季明、陳鍵興、茆雷磊)“兩會上正在審議討論的‘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的內容,我和其他臺商都非常關心。”東莞台資企業協會輔導會長張漢文説,“因為我們知道,只有把台資企業的發展與大陸的戰略規劃相結合,才能取得成功。”

  “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未來5年大陸將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範增勝認為,大陸目前已經形成一個符合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梯度佈局,各個區域都很有針對性,“不同區域、不同梯度的存在,給臺商進行産業有機佈局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通過對規劃相關內容的研究,無錫市台資企業協會會長孫佳鈞“勾勒”出一張未來5年臺商在大陸投資的“新藍圖”: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仍將是臺商投資最為集中的地區,但産業結構將逐漸向第三産業傾斜;環渤海和東北地區將是臺商新一輪大規模投資的主要落腳點,企業類型將以出口型製造企業為主;在廣大中西部地區,臺商可以在新農村建設中發現機會,參與農業産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傳統上台資比較集中的東部沿海地區正在經歷經濟結構轉型,各地紛紛將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下一步發展的重點,一些勞動密集型台資企業開始面臨發展瓶頸。各地與台資企業的合作方式,也從過去單純的引資,悄然向雙方合作的方向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委書記王榮説,目前在蘇州的6000多家台資企業主要集中在製造業,下一步政府將引導台資從工業向服務業和農業轉移,農産品、旅遊、科技、教育等行業都將為臺商提供成長新空間。

  張漢文説,台資企業過去之所以集中在沿海,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是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企業;現在大陸各地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新農村建設強調繁榮農村消費市場,臺商可以考慮分出一部分力量來發展內銷市場,目前在東北和西北地區就已經出現面向內銷市場的臺商工業園區。

  過去在引進台資上屬於“第二陣營”的地區也逐漸走向引資的前臺。與粵、閩、浙等臺商分佈較多省份相鄰的江西,近年來通過優化投資環境,成為吸引台資梯度轉移的新熱土。臺籍全國人大代表何大欣説,江西現有93個工業區,已具備吸引台資的各方面能力,臺商可以通過梯度轉移實現進一步産業拓展和升級。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使東北地區在投資、能源、人才儲備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開始顯現,台資大舉北上之勢已現端倪。以東北地區承接台資轉移的重要目的地瀋陽為例,截至2005年底,該市已批准台資項目800余家,合同利用台資近12億美元。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以及中部的崛起,中西部地區豐富而廉價的原材料、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優勢正在形成巨大的商機,越來越多的臺商開始“淘金”中西部,四川省目前吸引的臺商投資列中西部各省區市第一位。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朱磊指出,臺商在大陸的大規模“西進”雖然仍處於初始階段,但隨著大陸經濟梯度發展格局的逐步形成,“臺商在這些地區的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旅遊業等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完)

 
 
 相關鏈結
· 台灣各類媒體關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召開
· 臺籍代表建議制定“保護台灣同胞權益實施綱要”
· 據商務部統計 2005年大陸新批台資項目3907項
· 臺商在浙江投資總額超50億美元 大企業投資增多
· 國家開發銀行首度對臺企提供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