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2006國際手機産業展覽會和2006中國手機産業發展國際高峰論壇在天津舉行。在高峰論壇上,信息産業部副部長婁勤儉透露,目前我國手機年産能已達4億部,佔全球40%。
婁勤儉説,手機是中國信息産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目前全國共有手機生産企業65家,其中中資企業31家,外商投資企業34家,年生産能力達到4億部,佔全球移動通訊手機産業份額超過40%,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訊産品生産基地。他同時稱,中國手機用戶持續增長,2005年新增5860萬用戶,總數達到3.93億部,手機普及率迅速上升,今年一季度手機用戶規模繼續擴大,總數已經超過4億部。
婁勤儉表示,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積累,國內手機企業已基本掌握了第二代移動通訊手機的結構設計、系統集成、應用層軟體設計、硬體模塊設計等等,産品的本地化率明確提高。在3G即將來臨之際,如何迎接這種變革,迎接新的挑戰,抓住機遇,尋求發展,將是我國手機企業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記者 康華)
國産品牌市場份額跌破40%,中外手機競爭進入“相持階段”
國産手機問題雖多但前景看好
據賽迪顧問最新研究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手機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5.3%,與此同時,國産品牌份額繼續下滑,三年來首次跌破40%關口,至36.9%。對此,賽迪顧問消費電子諮詢事業部副總經理蔣利峰表示,這是正常現象,“在經歷過2002年的高增長之後,國産手機正進入大規模産業調整階段”。
蔣利峰認為,國産手機市場份額持續下滑與國內企業不掌握手機産品的核心技術及片面追求短期利潤密不可分。
雖然問題很多,國産手機的發展前景依然被看好,國産手機正顯示出逐步復蘇的跡象。統計數據顯示,國産品牌中,聯想、CECT、天時達銷量增長較快,市場份額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尤其是聯想,已經成為僅次於波導的第二大國産品牌。一方面,國內手機企業如波導、聯想、夏新等,從最初的只做一些與手機相關的應用模塊的研發,開始進入平臺開發和應用階段,並有了一定的技術儲備。百萬像素拍照手機、音樂手機、智慧手機等新興産品,為一批技術實力雄厚、戰略眼光超前的廠商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國內的手機設計和開發公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原材料等配套環節資源也實現了本地化採購,降低了成本。此外,經過兩年多的消化,國産手機庫存已經壓縮,資金逐步回籠。
賽迪顧問分析,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手機市場增長速度逐漸趨緩,同時隨著年均新增用戶數的降低以及3G(第三代移動通信)的部分替代效應,換機消費逐漸主導市場發展,換機消費的比率將從目前的50%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70%以上。
從品牌競爭格局來看,蔣利峰預測,未來2到3年內,中外手機廠商將進入到一個“戰略相持階段”,但産品的市場集中度將會逐年提高,預計到2008年目前存在國內市場的手機廠商數量將會大幅減少。(記者 胡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