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産業經濟
 
利用品牌優勢延展産業鏈 巴蜀文化産業生機勃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1日   來源:經濟日報

    5月29日,文化部在成都公佈了第二批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命名名單。作為巴蜀之地的四川省格外引人注目,在33家示範基地中獨中四元。加上2004年命名的3家,目前四川省已經擁有7個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和一個國家動漫遊戲振興基地,成為全國擁有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最多的省份之一。據統計,去年四川省的文化及相關産業總資産700億元,總收入達480億元,産業規模居我國西部首位。四川省的文化産業何以能在短短幾年時間裏就呈現出如此好的發展態勢?這固然與四川是西部文化大省,文化資源豐富,具備發展文化産業的先決條件有關,但這並不是所有原因。應當説,四川各級政府對發展文化産業的高度重視,以及解放思想、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的發展模式,才是四川文化産業出現勃勃生機的真正動因。

成都三聖鄉以驕人的成績被命名為第二批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

    利用品牌優勢 延展産業鏈條

    利用文化品牌優勢,延展文化産業鏈條,是四川省發展文化産業的一個重要思路。在這方面,2004年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與錦里民俗休閒街的開發,就是其中的突出範例。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1961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多年來,博物館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樹立全新經營理念,合理利用文化資源,開發三國文化紀念品,發展相關産業延伸區,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武侯祠博物館的門票收入從1998年的1057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近4000萬元,固定資産規模增值上億元。目前,從武侯祠博物館到錦里民俗休閒街,一條清晰而完整的産業鏈已經初現輪廓。

    修建錦里民俗休閒街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館2001年以來發展文化産業鏈的一個最大項目。錦里民俗休閒街依託武侯祠,以三國文化為主幹,明、清風貌做外表,川西民風民俗做內容,將歷史與現代有機結合,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給古老的武侯祠注入了新的活力。錦里民俗休閒街佔地16畝,總建築面積約7920平方米。2004年10月31日正式對外開放。它通過提煉和整合各種文化要素,開髮式地搶救了民俗文化遺産。這裡集納了三國、蜀漢文化韻味濃郁的蜀錦、蜀繡、漆器、竹編等民間傳統工藝和四川特色名小吃、川酒、川菜、川戲等各種民俗文化,極大地滿足了遊客對三國文化和四川民風民俗體驗和消費的需求。

    錦里民俗休閒街的文化經營模式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它通過成都武侯祠這一黃金文化品牌的優勢,實現了依託文化品牌對文化産業的開發,將文化資源轉化成了文化資本,由此一條清晰而完整的文化産業鏈初現輪廓。錦里民俗休閒街開街至今,共接待海內外遊客300萬人次,銷售額達3000余萬元。

 

三聖鄉舉辦的荷塘月色綵燈節

   引入社會資本 帶動周邊産業

    積極引入民營資本,合理開發文化資源,以此帶動周邊地帶産業的發展,是四川文化産業發展的又一條成功經驗。全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聚落————四川安仁古鎮與建川安仁博物館聚落的建成和成功運營,就是一個成功例證。

    建川博物館的創建人樊建川是一位民營企業家。他的各類收藏在建川安仁博物館建館之前就超過了200萬件。這其中還有57件屬於國家一級文物。為了讓這樣一筆巨大的民營文化資源轉化為社會財富,四川省有關部門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後,決定引導和支持樊建川的建川文化産業公司落戶安仁古鎮,在這裡打造他的收藏品展覽館。之所以選擇在安仁古鎮,不僅因為安仁古鎮的歷史悠久,還因為這裡有修建於上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至今保存完好的各類公館12座。而樊建川收藏品展覽館的建設,恰恰可以和這些老公館相得益彰,形成一個博物館聚落,由此還可以帶動周邊産業的發展。事實也的確如此,今天,一座民營性質的博物館聚落已經誕生。整個博物館聚落佔地500畝,共規劃了25個分館。現已投入資金3.5億元,建成抗戰系列5個館、民俗系列1個館。聚落目前展示了樊建川收藏的上千萬藏品中的200多萬件。聚落于2005年8月試開館,當年就接待各地觀眾10萬餘人,收入達400余萬元;2006年1月至3月收入300萬元,力爭全年收入突破千萬大關。博物館聚落的建設也拉動了老公館收入的大幅提升。

    博物館聚落的建成,還帶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邑縣委、縣政府依託博物館聚落,在安仁鎮開展了農民新村的建設,既解決了博物館建設用地搬遷農民的安置問題,又進一步提升了農民的人居環境和文化氛圍。目前已建面積22畝,已建成房屋371套,已入住172戶,入住人口595人。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實施了楹聯新村打造工程,至今已製作、懸挂各式木制楹聯80戶,彰顯了農民新村的文化氛圍,將農民新村變成了博物館聚落區新的文化旅遊景點。

    如今,建川安仁博物館聚落不僅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而且還是成為中國光彩工程重點項目以及四川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結出了豐碩成果。

四川省首屆花卉博覽會引得各路客商蜂擁而至

    開發鄉土文化 發展農村經濟

    更可貴的是,在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的進程中,四川還把目光及時投向了農村廣闊的田野,把發展文化産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積極開發鄉土文化,以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來大力推動農村文化産業的建設與發展。而從成都市錦江區三聖鄉農村文化産業的發展中更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幾年前,當地政府意識到三聖鄉農村的花資源有可能成為一個産業發展優勢後,先後投入了8000多萬元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變三聖鄉單一的鮮花生産為吸引市民賞花休閒的文化活動場所,以此撬動和吸引民間資金投入1.21億元。不僅如此,為啟動當地農村文化産業的發展,幾年來當地政府還採取“政府牽頭、企業運作、農民參與”的方式,先後舉辦了“四川省首屆花卉博覽會”、“中國成都首屆梅花節”、“2006荷塘月色·綵燈節”等大型文化活動120余場次,建立音樂會所、賞花廊、畫家村,吸引知名畫家藝術創作、展示、教學、銷售,為三聖鄉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文化因子,使之邁出了文化産業的堅實步伐。

    今天,三聖鄉已經形成了集休閒、旅遊等為一體的農村文化産業發展新模式,每年都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數百萬人前來休閒度假。截至2005年共接待遊客531萬人次,經濟收入1.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4426元增長到2004年的5311元。在今年第二批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命名名單中,三聖鄉以農村文化産業發展新範本的驕人成績名列其中。(魯泉 王亞 任偉)

 
 
 相關鏈結
· 我國文化産業發展要重視內容生産的創新要素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