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98年大水以來,我國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防洪保安的要求,大力開展了大江大河堤防加高加固、河道疏浚與整治、控制性水庫和蓄滯洪區等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大江大河主要防洪河段防洪能力明顯提高,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目前,全國已建成江河堤防27.75萬公里,保護人口5.13億,保護耕地4.4萬千公頃和100多個大中城市;修建水庫8.5萬多座,總庫容5624億立方米;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等主要江河設立了97處重點蓄滯洪區,總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蓄洪總容積1000多億立方米;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等主要江河水系進行了疏浚、整治,擴大了淮河和海河入海通道。長江中下游3900多公里幹流堤防和黃河下游近千公里堤防基本達到了規劃標準;治淮骨幹工程大部分已完成,臨淮崗控制樞紐正在建設;太湖治理骨幹工程已基本建成併發揮效益,海河、松花江幹堤普遍加高加固。長江三峽工程已開始發揮效益,黃河小浪底、海河密雲和官廳、松花江尼爾基、遼河大伙房、珠江飛來峽等一大批防洪為主的控制性樞紐相繼建成,發揮防洪功能。長江、黃河等中下游崩岸治理、河勢控制工程有效穩定了河勢;荊江、杜家臺等分洪工程有效保證了武漢等重要防洪目標的安全。
經過多年的大江大河防洪工程體系建設,我國主要江河重要河段和重要防洪保護對象的防洪標準均有較大程度提高。總體來講,目前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備了防禦建國以來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備防禦一般洪水的能力,沿海重點地區基本具備防禦12級颱風的能力。據分析,按照2000年不變價格估算,1949年至2005年全國七大江河以及太湖流域防洪減災的直接經濟效益達3.4萬億元,是建國以來防洪投入資金的10倍以上。(國家防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