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三站四網建設,即加強國家氣候觀象臺、國家氣象觀測站和區域氣象觀測站的建設,構建國家氣候監測網、國家天氣觀測網、國家專業氣象觀測網和區域氣象觀測網。
截至2006年底,我國有國家氣候觀象臺24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2297個,其中有157個站承擔酸雨觀測,24個站承擔沙塵暴監測,98個站承擔太陽輻射觀測。2006年建成自動氣象站2075個,實施了29個無人自動氣象站建設,啟動了5個國家氣候觀象臺的試點建設。氣候監測業務穩步向氣候系統領域拓展,在加強大氣和海洋監測的同時,收集處理冰雪觀測和分析資料,開展冰雪圈監測,製作併發布《積雪監測》和《極冰監測》業務産品。啟動了高溫熱浪監測預警業務系統建設,針對我國氣候特點,初步完成高溫熱浪業務指標設計。完成了68個酸雨觀測站建設,站網總數達157個。新建區域氣象觀測站9985個,總數達15507個。完成1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建設,累計已完成11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建設。全國共建成88個閃電探測站,初步建成國家雷電信息處理中心。
2006年完成4部L波段探空系統建設,L波段探空站總數達81個;完成22個站的701雷達改造,開始使用400HMz電子探空儀,我國高空氣象探測資料時空密度和精度顯著提高,開展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空加密探測,總加密站次達到1806次,為汛期和應急氣象服務提供了高空氣象資料。GCOS氣候探空系統建設開始啟動。商業飛機探測獲取高空氣象資料每天達到近1萬份;無人探測飛機完成了樣機功能遙感探測試驗,在洪水、森林大火災害和生態遙感等方面取得成果。截至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10部風廓線儀,在北京奧運氣象服務演練中發揮重要作用。加快GPS/MET水汽遙感探測網建設,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建成185個GPS/MET站。
2006年成功發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D星,與風雲二號C星實現了雙星組網觀測和在軌備份,增強了我國對氣象和環境的監測能力。加快研製風雲三號氣象衛星,同時進行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應用系統工程建設。為了實現氣象衛星資料的廣泛共享,正在加快建設中國風雲衛星數據廣播系統。(中國氣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