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非公經濟
 
浙江:民營經濟"助力"國企改革 國有資本實現增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4月12日電(記者李亞彪、沈錫權)民營經濟能為國有企業做什麼?這個問題在民營經濟大省浙江新一輪省屬國企改革中正在得到解答。

    據浙江省國資委統計,這個省啟動以投資主體多元化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省屬國企改革至今,省屬國有企業資産總額從三年前的1722億元增加到2007年初的2771億元,增長了60%以上。

    浙江省國資委主任陳正興説,本輪改革一個重要緣由就是民營經濟的“倒逼效應”。進入新世紀以來,浙江省民營經濟已經在市場營銷、招攬人才、運作機制等方面,讓國有企業感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反觀浙江省屬國有企業,有的産權結構落後,一股獨大;有的經營缺乏活力,法人治理結構尚不完善。在産業結構佈局上,面對民營經濟,國有企業在一些競爭性行業已明顯缺乏競爭力。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逼迫力”變成了“策動力”。

    當初,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紅就感到了這種壓力。浙江是建設業大省,建設集團是省內為數不多的建設領域國有企業,面對民營同行的競爭,國有企業必須改革適應市場發展,否則生存會有問題。

    民營經濟“策動力”催生新一輪浙江省屬國有企業改革。浙江按照“宜強則強、宜留則留、宜退則退”的原則,對競爭性行業中一些優勢不明顯和經營困難、風險較大的企業,通過産權轉讓、兼併拍賣等形式整體改制,大幅度降低國有比重甚至全部退出。

    “在國有資本退出時,民間資本又顯示出巨大的‘承接力’。”浙江産權交易所總經理姚上毅説,浙江發達的民營經濟帶來了豐裕的民間資本,不少民營企業有著很強的並購與開拓意識,不斷在市場上尋覓新項目。這對於需要國有資本退出並在市場上掛牌轉讓的國有企業來説,為資産保值增值提供了很好的資金基礎。

    姚上毅説,浙江省本輪國企改革有一個不能忽視的背景,就是不少企業效益和發展勢頭都不錯,並不是走到窮途末路才改革的。正因為許多企業資産是良性的,在重組、轉讓中有了升值基礎。一方面企業資産優良,一方面民間資本發達,國有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改革好比優質種子落在沃土上。

    據浙江省産權交易所統計,從2004年啟動改革到今年4月初,共完成省屬國資轉讓項目91個,成交金額近20億元,平均增值12%以上。交易人員説,這就是民營經濟大省的優勢,資産在競價中才能實現增值,如果民營經濟不發達,國有資産在市場掛牌轉讓時,不易形成競價之勢。

    據浙江省國資委提供的數據,在本輪改革中,省屬國有企業實現了總體穩定,特別是國有資本全部退出的絲綢集團等企業,對職工進行了妥善安排。到今年初為止,90%以上的原有職工與企業重新簽訂了勞動合同。在改革中,浙江省還為社會提供了近3萬人的就業崗位。

    “這得益於浙江省民營經濟巨大的‘吸納力’。民營企業分佈廣泛,為國有企業職工的出路提供了保障。在新企業組建後,管理層都想留住人才、留住優秀職工。”浙江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工業經濟處處長朱衛江説。

    改革後的浙江省國有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到2007年初為止,省屬國有企業已由2004年省國資委成立時省政府第一批授權監管的27家減少到17家,初步實現了國有資本加快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集聚。國有工業佈局形成能源、交通、現代商貿物流、中高端化工、優特鋼鐵五大優勢産業板塊。改革後的能源、交通、杭鋼、機場四家集團公司的國有資産約500億元,較改革前增長了40%以上,佔省屬國有企業總量的70.4%。

 
 
 相關鏈結
· 浙江啟動第四輪強縣擴權改革 義烏新增472項權限
· 浙江·西藏對口支援工作座談會召開 商援藏大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