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2007《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2007年如何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是什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0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今年,財稅體制改革任務十分繁重,財政支持其他領域改革的任務也很艱巨。在全面推進改革的同時,必須突出重點,注意協調推進。

    第一,認真做好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工作,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一是抓好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貫徹實施。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剛剛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新的企業所得稅法,體現了"四個統一":內資、外資適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併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率;統一和規定稅前扣除標準;統一稅收優惠政策。考慮到對內資企業要減輕稅負,對外資企業也盡可能少增加稅負,同時要將財政減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為25%。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徵管"的要求,對現行稅收優惠政策進行適當調整,將現行企業所得稅以區域優惠為主的格局,轉為以産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兼顧社會進步的新的稅收優惠格局。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擴大對創業投資等企業的稅收優惠以及企業投資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産等方面的稅收優惠;保留對農林牧漁業、基礎設施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勞服企業、福利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直接減免稅政策採取替代性優惠政策;取消了生産性外資企業定期減免稅優惠政策,以及産品主要出口的外資企業減半徵稅優惠政策。對新稅法公佈前已經批准設立、依照當時的稅收法律和行政法規享受低稅率和定期減免稅優惠的老企業,給予過渡性照顧。按原稅法規定享受15%和24%等低稅率優惠的老企業,在新稅法實施後5年內逐步過渡到新的稅率;對按原稅法規定享受定期減免稅優惠的老企業,新稅法實施後可以按原稅法規定繼續享受尚未享受完的優惠,但因沒有獲利而尚未享受優惠的企業,優惠期限從新稅法實施年度起計算。今年,將加強對這項改革的領導,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紮實做好宣傳組織等各項具體工作,確保改革順利進行。二是穩步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和其他稅制改革。為了擴大社會投資,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拉動內需,提高經濟自主增長能力,根據國內國際形勢的新變化逐步將生産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十分必要。國家已經決定將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擴大到中部地區,並將抓緊研究全面實施這方面改革的具體方案及配套措施,做好實施的準備工作。同時,今年還將力爭完成並實施新的耕地佔用稅、車船稅條例。調整和提高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標準,出臺實施新的資源稅制度。抓緊完善燃油稅改革方案並擇機實施。

    第二,加快建設完善的公共財政體系。一是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突出提高基層政府的財政保障水平。明確界定各級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支出責任。按照公共性、市場化和引導性原則,進一步科學規範政府的職能和權限,明確政府支出範圍。對於國防等全國性公共産品和服務,由中央財政承擔;對於在省級範圍內,但有"外溢效應"的公共産品和服務,以及具有調節地區間、城鄉間重大收入分配性質的支出責任,由中央財政承擔或由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共同承擔;地區性行政管理等地方性公共産品和服務的支出責任,由地方財政承擔。適當調整和規範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劃分。結合政府間支出責任劃分調整、稅制改革及逐步將預算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等措施,按照財政收入的屬性並兼顧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合理調整中央與地方政府間收入劃分,減少因市場等因素對地區間收入轉移的影響,促進統一市場形成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不斷增強公共産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首先,調整國家財政投資結構和方向,努力實現國家財政投資重點的三個轉變:由城市轉向農村,重點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由一般基礎設施建設轉向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由經濟建設轉向促進科學發展,重點支持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及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項目。其次,積極創新財政投入方式。積極探索通過"購買服務"等手段,將財政投入由"養人辦事"向"辦事養人"轉變,著力創新財政投入辦法,提高財政投入使用效益。同時,引導社會投資投向公共産品和服務領域。

    第三,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繼續貫徹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一是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地方財政也將增加對轄區內欠發達地區和困難地區的轉移支付。二是發展和擴大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成果。完善"三獎一補"政策,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各地工作情況進行考評,實施獎罰,確保政策落到實處、資金使用合理。抓緊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積極推進省直管縣和鄉財縣管等改革。三是切實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嚴格控制新專款項目的設立,除國家法律、法規及國務院文件有明確規定外,新設立的專款項目要經國務院批准。改進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編制,逐步將專項轉移支付列入各級地方預算,同時,加快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撥款進度。

    第四,深化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編制預算。及時總結改革經驗,根據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完善科目設置。在建立健全支出標準體系等的基礎上,在農業部等14個中央部門(企業)開展項目支出按經濟分類編制預算試點,地方財政也應組織試點。二是開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試點。中央財政將選擇中央直管企業和煙草行業企業,開展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點,地方財政也應積極開展試點。三是全面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結余資金管理辦法,積極推進績效考評試點,將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納入定員定額試點範圍,實現資産、實物費用定額與定員定額之間的有效銜接。中央和省級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將擴大到所有基層預算單位,中央級政府性基金、離退休經費和省級政府性基金將納入改革範圍;所有地市力爭都實行這一改革,縣級也應積極推進。中央部門本級及執收單位都將實施非稅收入收繳改革,省級改革的資金範圍將擴大到所有非稅收入,省以下也應積極推進。健全政府採購制度體系,擴大政府採購規模,規範政府採購行為,加大推進專項撥款政府採購實施力度。四是積極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産管理工作。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産清查,出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産管理的規章制度。

    第五,建立規範的政府非稅收入體系。全面清理和規範非稅收入,堅決取消不合理和不合法的非稅收入項目,完善非稅收入管理政策和制度。將土地出讓收支全部納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強化土地出讓收支監督管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産收益管理,將行政單位國有資産有償使用收入和處置收入,事業單位國有資産處置收入等納入財政非稅收入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逐步實現個人收入與單位掌握的行政權力和管理的國有資産徹底脫鉤。嚴格按預算控制支出特別是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長,改革完善公務活動接待制度,嚴格差旅費和會議費管理,對中央國家機關出差、辦會實行定點管理辦法。嚴肅財經紀律,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業,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國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