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全面提升政府應急管理水平 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取得成效>> 加強海洋災害應急管理
 
我國海洋災害的基本特點和規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05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一是種類多,分佈範圍廣。由於海岸線漫長,跨越幾個不同的氣候帶,可能發生的海洋災害種類也較多。中國海區大體分為三個海洋災害區:渤海和黃海區域,東海區域和南海區域。其中,東海區域災害最嚴重,風暴潮、赤潮、海浪、海嘯災害佔全海區的54%;渤海和黃海區域海洋災害種類最多,除颱風風暴潮、赤潮、海浪、海嘯外,還有溫帶風暴潮和海冰災害,各種災害約佔全部海區的18%;南海區域最遼闊,各種海洋災害約佔全部海區的28%,主要分佈在北緯12度以北海區,以南地區較少。

    二是頻率高,破壞性大。我國海洋災害中,發生最頻繁、造成影響最嚴重的是風暴潮、赤潮和巨大海浪災害。全球熱帶海洋每年大約有80多個颱風,對我國有影響的有20多個,登陸颱風7個左右,約為美國的4倍,日本的2倍,菲律賓的1.5倍。根據1966至1990年資料統計,我國海區大於3米以上的海浪分佈頻率分別是:渤海6.7%,黃海26%,東海58.3%,南海46.8%。其中6米以上的狂浪區平均每年發生28次,9米以上的狂濤區平均每年出現5.8次。我國赤潮災害呈現出發生頻率增加、爆發規模擴大、持續時間加長、有毒藻類增多的發展趨勢。近五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沿海赤潮主要發生在東海區,其中,浙江近岸海域赤潮發生次數和面積佔全海域五年來赤潮發生總次數的38%,佔總面積61%。

    三是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急劇增長。近十幾年來,海洋災害破壞越來越廣泛,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同時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洋污染和海洋環境異常變化加劇,導致赤潮等海洋災害日趨嚴重。50年代平均每年損失1億元左右;90年代高達140多億元左右;而2001年到2005年,海洋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了630億元。特別是2005年,一年的海洋經濟損失就有近330億元,佔同期海洋經濟總産值近2%,佔全國各類自然災害總損失的16%。(海洋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