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 學校常見腸道傳染病基本知識和防控要點
 
細菌性痢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10日   來源:教育部

    細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簡稱菌痢。

    傳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帶菌者。細菌性痢疾主要通過腸道傳播。病原菌隨病人糞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經口使人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以兒童發病率最高,其次為中青年。潛伏期為數小時至7天,平均1~2天。

    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但多發生在夏秋季。

    主要臨床表現:腹痛、腹瀉、裏急後重和粘液膿血便,可伴有發熱及全身毒血症,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

    防控要點:1. 注意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對食物、餐具進行反復清洗和嚴格消毒;儘量少吃生冷食物,不吃蒼蠅叮爬過的和變質的食物。2. 加強食物、糞便及水源的衛生管理,消滅蒼蠅及其孳生場所。蒼蠅四處飛落,在糞便和食物之間叮爬,是細菌性痢疾的重要的傳播媒介。因此要以各種方法對蒼蠅孳生的場所進行有效的消毒和衛生管理,加強滅蠅工作。3. 隔離消毒,切斷傳播途徑:發現急性痢疾患者或帶菌者,要督促其住院或在家隔離治療,患者的食具、用具要單獨使用;對病人居住過的房子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被病人糞便污染了的衛生紙要燒掉,污染了的衣褲要用藥物浸泡15分鐘後再洗,床單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曬6小時;要有專用便盆,糞便要用藥物消毒。對病人進行徹底治療後,才能解除隔離。對於托幼、飲食行業、供水等單位人員,定期查體、作糞便培養。對於慢性菌痢帶菌者,應調離工作崗位,徹底治愈後再恢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