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 學校常見腸道傳染病基本知識和防控要點
 
傷寒和副傷寒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10日   來源:教育部

    傷寒和副傷寒是分別由傷寒桿菌和副傷寒桿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傳染源是傷寒或副傷寒患者和帶菌者。主要通過腸道傳播。傷寒桿菌和副傷寒桿菌通過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污染水、食物,經口使人感染;還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蒼蠅與蟑螂等傳遞病原菌而傳播。傷寒桿菌在水中不僅可以存活並保持毒力,而且還可以繁殖,因此,水源被污染後,易造成傷寒和副傷寒的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以兒童和青壯年發病率最高。病後免疫力持久。此病潛伏期為10~14天。

    此病全年均可發生,但多發生在夏秋季。

    主要臨床表現:持續發熱,相對緩脈,有腹脹、便秘、腹瀉等腸道症狀,還可出現精神恍惚、表情淡漠等神經系統症狀,部分病人全身可出現玫瑰色皮疹。

    防控要點:1.開展衛生健康教育,使學生了解傷寒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做好預防。2.加強引用水衛生管理和污水處理,做好糞便管理和污物處理。加強食品衛生管理,滅蠅。3.對疫情地區重點人群進行傷寒菌苗的預防接種。作好疫情報告,流行病學調查,隔離治療病人,所有傷寒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時隔離治療。4.對被污染的廁所、地面、食具、衣物、用品等實施隨時消毒,病人的排泄物糞、尿等要嚴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