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推進財政事業 構建和諧社會>>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
 
大力支持企業改革和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3日   來源:財政部

    2006年,財政部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以解決體制問題、機制問題和制度問題為重點,大力支持企業改革和發展,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一、積極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産政策,推動國有經濟結構調整

    2006年,財政嚴格執行關閉破産工作規劃,加大了對政策性破産項目的審核和監督力度,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監管。自1999年至2006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撥付1009戶企業破産補助資金近1184億元,妥善安置破産企業職工322萬人。2006年,中央財政撥付93戶企業破産補助資金201億元,妥善安置職工41萬人。實施國有企業關閉破産工作,為優化國有經濟産業結構,提升國有企業整體競爭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破産資金的及時撥付到位,保障了破産企業職工的生産生活,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二、組織實施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工作,解決企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企業辦社會職能問題給企業增加了大量運營成本及社會性支出,分散了企業的精力,影響了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的形成。自2004年以來,中央財政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的決定,按照積極推進、穩步實施、先搞試點、逐步推開的方針,分兩批將中石油、中石化等77戶中央企業所屬的中小學和公檢法等職能單位,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對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中小學和公檢法機構,中央財政通過劃轉基數的方式對地方予以補助。截至2006年12月底,共移交普通中小學、公檢法機構2382個;移交在職人員156073人,離退休教師72913人;移交資産總額88.46億元;中央財政核定經費補助基數.91.06億元。經過三年的努力,妥善地解決了中央企業辦社會這一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在體制和機制上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全面推進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

    妥善解決東北廠辦大集體問題,是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從體制上解決制約國有企業發展問題的一項重要政策。2006年,財政部全面啟動了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審核批復了吉林省長春、白山、四平三個城市的改革試點方案,審核批准了黑龍江慶華工具廠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中石化集團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的意見,並已經國務院同意。研究制定並下發了《財政部關於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管理問題的通知》。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的全面啟動,標誌著長期以來制約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這一體制性障礙已經開始進入實質性解決階段,對實現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進一步減輕國有企業負擔,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四、大力支持外經貿事業發展和實施"走出去"戰略

    一是支持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安排"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資金,支持國內生産能力較大、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對外投資,建立境外加工基地、營銷網絡和研發機構,促進原産地多元化。二是支持內貿流通體制改革。加大了對"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支持力度,提高了資金支持標準,加大了貼息力度。通過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農産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三是支持"東桑西移"工程。將2006年度國家繭絲綢發展風險基金髮展性項目專項用於支持"東桑西移"工程桑蠶基地建設。對50個有基礎、有條件、繭絲綢産業化經營初具規模的龍頭企業建設萬畝蠶桑基地及配套設施予以了資助,以及對50個為蠶桑基地配套提供優質蠶種場改造予以了資助。四是支持紡織企業"走出去",促進紡織行業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向國務院上報了《財政部關於促進我國紡織行業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支持紡織企業"走出去"相關政策的請示》並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制定了支持紡織行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支持海外紡織工業園區建設、支持海外投資設廠實現原産地多元化的具體政策措施。五是支持企業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財政部、商務部關於對外經濟術合作專項資金支持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的領域和範圍。六是支持企業開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增加了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同時加大了對外承包工程項目貸款財政貼息額度。

    五、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在保障就業、穩定經濟、促進科技進步、填補大企業的空缺及提供協作配套、改善經濟佈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央財政十分重視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2006年,中央預算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共10億元,比2005年增加2億元。同時,安排下達資金15.4億元,加大了對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支持力度。

    六、積極研究提出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政策意見

    黨中央、國務院對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十分重視。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將"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作為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舉措之一。2006年,財政部提出了《國務院關於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代擬稿)》(以下簡稱《意見》),並草擬了《財政部 國資委關於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請示》。這兩個文件的起草,對推進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有著重大意義,不僅明確了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界定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收入和支出範圍,確定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職責分工及編制政策,而且還提出了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試行方案,為國務院做出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這一重大決策奠定了基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立後,將有利於規範國家和企業間的收入分配關係,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對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七、修訂並頒布了新的《企業財務通則》

    2006年12月14日,新的《企業財務通則》以財政部41號令的形式正式頒發,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企業財務通則》是對現行企業財務制度的重大創新,它改革了財政對企業財務的管理方式,明確了政府投資等財政性資金的財務處理政策,改革了企業職工福利費的財務制度,規範了職工激勵制度,強化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頒布實施新的《企業財務通則》,是建立新型企業財務制度體系的重要基礎,對企業加強財務管理,依法處理各種利益關係,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此外,還認真做好相關政策的研究制訂和落實工作,積極推動電力、民航等體制改革的深化。

    [圖表説明]近年來,中央財政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著眼于從體制、制度、機制上研究問題,加大財政投入,幫助國有企業解決了辦社會、廠辦大集體等多年來制約企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有力地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截至2005年底,全國共有國有企業125638戶,資産總額達242560.1億元,國有資産總量達87831.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9579.9億元,實現凈利潤497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