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國防科工委2006年工作回顧>> 軍工産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航天産業實現快速發展
 
衛星應用産業初具規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8日   來源:國防科工委

    截至2006年底,我國衛星通信與廣播服務的衛星資源主要有亞洲2號、亞洲3S、亞洲4號、亞太1號、亞太1A、亞太2R、亞太V號、亞太VI號、中衛1號和鑫諾1號衛星等,共有407個轉發器單元,其中C頻段有298個,Ku頻段有109個,與2005年370個轉發器單元相比較,服務能力得到提升。衛星服務範圍覆蓋中國本土及周邊國家以及亞太地區和非洲等部分地區,可以傳輸我國電視節目93套、廣播節目126套。目前已建成廣播電視衛星地球站34座,地面衛星收轉臺站80多萬座。我國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4.1%和95.3%。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擁有註冊衛星通信公司5家,擁有國際、國內通信廣播地球站71座,開通了2.5萬條國際雙向電路,國家幾十個部門和若干大型企業共建立了150多個衛星專用通信網、各類甚小口徑終端站達4萬多個。“村村通”衛視直播平臺已經建立,衛星遠程教育寬帶網和遠程醫療網也初具規模,互聯網接入開始投入應用,村通率目前達到97.1%。銀行、證券、經貿、海關、交通、氣象、遠程教育等上百個行業能夠依靠衛星通信技術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邁出紮實的步伐。

    在對地觀測衛星應用方面,不斷開展衛星遙感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工作,衛星遙感市場化能力得到增強。衛星遙感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設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氣象預報、國土普查、作物估産、森林調查、災害監測、環境保護、海洋預報、荒漠化監測、區域性及行業性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與數字地球、地震地面監測預報、城市規劃和地圖測繪等多方面、多領域有效地促進了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自資源一號衛星01星交付使用至2006年底,已分發各類數據産品10萬餘景,相當於覆蓋我國全部國土80多遍。這些數據産品在我國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災害監測等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南水北調、青藏鐵路、西氣東輸、三峽工程、西部開發等國家重點工程,大量應用資源衛星數據産品。

    自我國第一顆海洋水色衛星成功發射,實現了我國海洋衛星零的突破以來,海洋立體監測體系得到快速發展。海洋水色衛星在軌運行期間,接收存檔1830軌遙感數據,並在政府部門、科研院所/校、軍事部門的100多個單位得到應用,在赤潮監測、海冰監測及海洋資源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2006年海洋資源的觀測提供大量的研究積累,同時為進一步開發海洋資源,推進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奠定了持續發展的基礎。

    2006年氣象衛星業務運行服務逐步穩定,對災害性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不斷提高,世界氣象組織將我國“風雲一號”和“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納入世界氣象組織業務觀測系統,數據免費公開,為全球氣象和環境監測用戶服務。風雲二號衛星實現了穩定運行服務,風雲二號D星已完成在軌測試,交付使用後將與C星形成在軌備份和雙星觀測模式,實現高時間分辨率環境和災害監測。基於氣象衛星的數據,能夠實現對颱風、乾旱、洪澇、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雪災、海冰、大霧、植被長勢等監測應用,實現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經濟損失明顯減少。
“北斗一號”導航系統民用運營系統初具規模,並不斷建設和完善。我國已經成為導航産業最大的新興市場,預計未來幾年導航産業將以每年超過100%的速度增長。經過10多年研發和産業化實踐,我國導航産業已經成為高技術産業,通過“衛星導航應用産業化”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基礎測繪、工程勘測、資源調查、地震監測、氣象探測、海洋勘測等領域。在城市交通智慧化、汽車、IT、通訊等眾多領域,形成一定市場規摸。

    育種衛星的發射成功,開拓了我國空間技術與應用服務農業經濟發展的新領域。同時空間技術與應用在能源、生物、製造加工、生命科學等領域不斷開拓進取,呈現出極大的市場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