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擴大國內需求 促進經濟發展>> 各地動態
 
吉林:貫徹中央擴大內需政策措施 促進經濟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4日   來源:吉林日報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中發〔2008〕18號),促進吉林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堅定信心,積極應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近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已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繼續保持了2006年以來的快速增長勢頭,GDP增長16%,1-10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增長4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4.6%,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38.2%,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居全國前列,經濟運行態勢總體良好。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省經濟的影響也開始顯現,工業增幅回落,汽車、鋼鐵、化纖等産業受到一定衝擊。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中央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大投資力度,著力擴大內需。這給我省加快發展、加快振興帶來了重大機遇。我們要統一認識,振奮精神,精心謀劃,真抓實幹,積極應對挑戰,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全面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繼續又好又快發展。

    二、全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要緊緊抓住國家加大投入的有利契機,重點實施鐵路、公路、機場、水利、電力、生態環保、城市公共設施、民生八大工程,投資4000億元左右,推動我省基礎設施建設躍上歷史性新臺階。

    三、積極推進産業結構調整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實施《吉林省增産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總體規劃》,著力提高全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加快中部土地保護和西部土地整理、標準糧田建設工程等項目的建設進度。建設生態農業、節水農業、全程農機化和農業科技四個示範區。抓好糧食倉儲、烘乾設施及糧食戰略裝車點建設,加快構建糧食現代流通體系。用糧食增産支撐和帶動畜牧業升級,實施畜牧業百億斤肉工程。加快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整體提高吉林農産品標準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

    加快建設新型工業。認真落實省政府出臺的促進汽車、石油化工、軌道客車、食品工業、醫藥、信息産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並實施産業躍升計劃,鼓勵企業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進一步加強省級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利用增值稅轉型改革的有利時機,把握國內外金融市場及匯率變化,促進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增強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全面提高我省工業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完善工業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加大企業重點新産品研發力度,提高終端産品和高附加值産品比重,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完善和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推進企業兼併重組進程,培育和引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加快産業要素集聚和企業集群化發展,加強各級各類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支柱、優勢和特色産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按照解放思想、創新突破、非禁即入、全民創業的原則,貫徹落實好省政府《關於加快全省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在市場準入、産業發展、稅費減免、財政扶持、金融支持、價格調整、土地利用、公共服務等八個方面加大扶持支持力度。保持服務業增速不低於經濟增長速度,努力提高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圍繞現代物流、汽車服務、金融保險、軟體外包、品牌會展、文化創意等領域,集中力量抓好20個服務業園區、20個服務業平臺建設。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以長白山為主體的具有吉林特色的旅遊品牌,儘快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我省支柱産業。

    四、加快發展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

    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學校校舍改造及其他各級各類學校校舍新建和改造加固,重點支持農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發展。

    推進衛生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重點抓好公共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等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地市級以上中醫院、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實施“吉林省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重點推進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省博物院新館、省美術館新館、省圖書館新館和省群眾藝術館改建項目建設,加快長春科技文化中心建設進度。

    五、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立足我省科教資源優勢,加快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制定和實施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大幅度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科技成果轉化率和高技術産業佔GDP的比重。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實施10個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積極推進長春國家光電子、長春國家生物、通化國家生物、長春汽車電子、吉林新材料五大産業基地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加快自主創新,優化産品結構,提升産品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積極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和服務平臺,建設科技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研發平臺,推進産學研結合。

    六、紮實推進節能減排

    以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節能減排任務為目標,落實責任,完善機制,加強監督,集中力量抓好100戶年綜合能耗1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工作,實施100個節能改造項目,推進燃煤鍋爐改造、熱電聯産、綠色照明等十大節能工程和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城市污水處理、重點區域污染防治、電廠脫硫四大減排工程。堅決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産業。

    七、促進民營經濟騰飛

    以提升速度、做大總量、提高質量為總體目標,通過政策扶持,進一步放開、搞活,促進民營經濟整體騰飛。認真落實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尤其在市場準入、稅費減免、發展環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認真執行停收個體工商戶“兩費”規定;對新申請從事服務業的非公司制企業,放寬出資額限制,免收註冊登記費;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免收營業稅、城建稅、個人所得稅、教育附加;對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新創辦服務業企業,兩年內免收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鼓勵引導中小企業發展配套型、資源加工型、科技型以及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深入實施“千戶企業成長工程”,鼓勵兼併重組、資本運作、技術創新,做大做強做特一批企業。建立健全創業培訓和指導服務體系,培育創業主體,實施“萬名創業者、萬名小老闆”培育計劃,形成千軍萬馬齊創業的導向和氛圍。

    八、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進一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抓緊落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城鄉低保補助水平的政策措施。落實最低工資標準和國家關於提高各類優撫對象補助的政策。按照國家要求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和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等標準,著力提高農民收入。進一步拓寬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渠道,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縣域工業和傳統服務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增收機會。

    九、擴大重點領域消費

    認真落實促進農民增收減負的政策措施;繼續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即“新網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爭取三年內連鎖農家店總數達到1.5萬戶左右;引導農民合理消費,制定出臺一系列引導、鼓勵農民從事教育、文化、衛生保健、旅遊、信息的消費政策;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民對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支出預期;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和條件,大力培養和引導農村消費。制定出臺促進汽車消費、房地産業發展等保障措施。通過實行優惠價、提供金融服務、簡化交易手續、開展團購、取消不合理收費等辦法促進轎車省內銷售;制定鼓勵居民購買和使用經濟型轎車的政策,規範二手車市場。減免住房交易稅費,降低住房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適當提高普通商品住房的界定標準,進一步簡化房地産開發辦事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消費信心,幫助群眾改善居住條件。清理針對房地産項目設立的各種亂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引導房地産開發企業與其他市場主體合作。儘快出臺促進全省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

    十、保持出口穩定增長

    充分利用國家出口退稅、外貿發展基金、財政貼息等政策措施,加快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支持具有優勢的機電産品、農産品、醫藥等商品的出口,積極培育出口增長點。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出口産品結構。發揮優勢,積極開拓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市場,大力發展邊境貿易。繼續加大對增加出口規模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

    十一、加大財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

    全面落實國家增值稅轉型改革各項措施,切實減輕企業稅負。積極籌措配套資金,及時撥付國家補助資金,確保地方政府配套資金落實到位,保證項目儘早啟動實施。大力開展財政增收減支工作,依法加強稅收監管,努力做到應收盡收,保持財政收入較快增長。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會議費、接待費、購置費、出國經費等一般性支出,繼續實行行政事業單位公用經費零增長;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增加教育、社保、就業、醫療衛生、廉租住房、公共安全等民生支出。繼續安排政府獎勵資金投入,支持固定資産投資、招商引資、工業提速增效、全民創業等活動的開展;落實激勵性轉移支付政策,適當增加轉移支付規模。

    十二、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

    做好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和種子、化肥等農業生産資料的生産供應工作,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及時疏導價格矛盾。落實好各項補貼政策,確保群眾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經濟形勢變化而下降。進一步理順成品油、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完善煤電聯動價格政策,穩妥推進供水價格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及排污收費改革。繼續落實棚戶區改造、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科技成果轉化、就業和再就業等各項稅費減免政策,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

    十三、合理擴大信貸規模

    各類金融機構要結合吉林實際,加快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提高信貸服務能力,支持全省擴大內需和項目建設。重點加大對“三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兼併重組、過剩産能向外轉移、節能減排、出口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持,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經濟建設。繼續限制對“兩高”行業和産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

    十四、完善金融體系建設

    積極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力爭今年底有10戶以上小額貸款公司掛牌營業,明年爭取每個地級市至少設立1家,一半以上縣(市)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達到30家以上。在今年引進招商銀行的基礎上,明年爭取民生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等外埠金融機構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整合壯大我省現有融資平臺,提高平臺信用等級,增強平臺融資能力。發展壯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積極設立産業基金。支持和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短期融資券發行工作。

    十五、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利用國家擴大內需、調整結構的機遇,積極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主動承接“南資北移”,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參與我省經濟建設。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抓好引資信息化、産業招商和戰略投資者引進,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活動。加強招商引資平臺建設,繼續辦好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

    十六、有效防止工業生産下滑

    針對當前工業增長回落、企業效益大幅下降等問題,認真研究對策,出臺《關於促進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保工業生産穩定,促工業經濟增長。強化工業生産組織協調,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做好煤電油運等生産要素的組織;強化産需銜接,加快産成品流動,拉動省內需求,穩定和擴大市場份額;創造各種有利條件,推動建成項目儘快投産,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積極開展銀企對接,化解企業生産運行中的資金供應緊張矛盾;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在融資、信用擔保、公共服務平臺等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組織引導企業創新機制,加強管理,節本增效。

    十七、強化工作落實

    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貫徹中央擴大內需政策、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各地區各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建立相應工作機制,涉及重大事項,要落實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同時加強協調,形成合力,確保中央和省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對所有擴大內需項目,要建立“綠色審批通道”,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急事急辦、特事特辦。

    十八、嚴格監督檢查

    切實加強對項目和資金的監督管理。要繼續推進投資結構調整,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控制“兩高”行業、産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引導生産要素合理佈局,提高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嚴禁建設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項目。嚴格執行投資項目有關標準規定,加強工程監理,保證工程質量。強化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建立公開透明的運行和監管機制。加強審計監督,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要聯合進行全程監督檢查,防止鋪張浪費和職務犯罪。嚴肅查處各種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

 
 
 相關鏈結
· 吉林經濟總量翻一番通過投資拉動再造“新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