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政府下發了《關於貫徹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工作部署的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方便公眾及時、全面地了解擴大內需的有關政策,經重慶市政府網站約稿,市發展改革委對相關熱點問題予以解讀。
《實施意見》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加劇蔓延,國內經濟增長開始回落的形勢下,該市結合實際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主動迎接各類挑戰的應對之策,是指導全市未來三年迎接挑戰、逆勢而上、加快發展的行動綱領。雖然客觀上全球經濟環境開始進入“嚴冬”,但只要應對得當,措施及時有力完全有可能讓“冬天”充滿陽光,何況“冬天”過去就是“春天”。
宏觀調控政策的重大轉變,不僅有利於克服全球經濟下滑對我國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更為該市落實“314”總體部署,夯實發展基礎,實現逆勢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有利於及時化解國內外嚴峻挑戰對全市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利於改善民生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有利於有效解決長期困擾該市的發展水平低、城鄉差距大、區縣不平衡、創新能力弱等矛盾和問題。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工作部署,就是要轉危為機、搶抓機遇,突出發揮投資和消費作為該市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作用,力求以投資帶消費,以消費促生産,以生産穩就業,以就業增收入,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按照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的思路,市委、市政府決定全面提速實施本屆政府已定的各類建設規劃,積極爭取中央支持並統籌安排好地方財力,到2010年底三年實現各級財政性投資2000億元,並通過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社會資本、信貸資金、外來投資等跟進,力爭三年完成全社會投資1.5萬億元。
為此,重慶市在今後一個時期將著力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保持投資消費雙拉動的強勁動力。
(一)繼續密切跟蹤形勢變化,及時研究出臺適應性政策措施。在全球經濟環境已進入“嚴冬”的情況下,圍繞防下滑這個根本任務,密切跟蹤國內外和全市經濟形勢,實時動態監測,及時制定和出臺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二)奮戰100天,確保“中央1000億投資”項目如期見效。該市納入“中央1000億投資”計劃的保障性安居,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自主創新和産業結構調整等項目,預計項目總投資達到700億元,除中央投資外,該市將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千方百計籌措解決地方配套資金,引導各類資本、信貸資金、市外投資等跟進。這批項目將全部納入市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特事特辦快辦,進一步簡化程序、提高辦事效率,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新增中央作用,拉動當期經濟增長。同時要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加強資金使用和工程建設的監督檢查與審計。
(三)突破一批重大項目,乘勢而上增強發展後勁。圍繞“3000億暢通重慶”、“3000億宜居重慶”、“1000億新農村建設”、“500億森林工程”、“500億和諧民生”等專項規劃,深化細化項目前期工作,繼續爭取國家將重慶市一些投資量大、産業鏈長、自主創新能力強和符合統籌城鄉發展要求的項目納入中央投資支持範圍。力爭一批前期工作開展多時的能源、化工等重大戰略項目在中央支持下加快實現突破。對已列入國家規劃的鐵路、軌道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積極爭取國家加快審批核準,儘快實現開工建設。形成完工投用一批、在建實施一批、開工支撐一批持續滾動投資量,力爭重大項目建設三年完成投資5000億元以上。要加大工作力度,再策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使全市重大項目儲備達到1.5萬億元以上。
(四)抓緊實施一批民生工程,促進社會和諧共生。加快2008-2012年十大民生工程和十大公益性項目建設。加大力度策劃小流域治理、生産安全、食品藥品安全、農村綜合服務、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方面的新項目,做好前期工作,爭取在明後年繼續得到中央進一步投資支持,並著力整合各類資源,不斷加大投入力度。
(五)加大一批保障性住房供應力度,推動房地産業健康發展。積極引導房地産市場穩定發展。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加快完成主城區危舊房改造和工礦棚戶區改造。積極引導市場消費,擴大公積金個貸覆蓋面,鼓勵居民改善性住房消費,對用於危舊房拆遷安置的不同購房方式給予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等房地産開發,要採取積極措施加強信貸等融資手段支持。
(六)加快一批園區基礎設施項目,打造承接東部産業轉移基地。繼續加大力度支持渝東北、渝東南區縣加快園區設施建設。加強對國家核準的區縣特色園區指導,積極爭取中央新增投資支持。切實落實特色工業園區産業定位實施意見,引導企業投資向5個千億級、10個百億級産業園集中,進一步提升園區集中度。
(七)抓好一批內引外聯項目,營造國內外投資“避風港”。加強對已簽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跟蹤落實,促進已簽約項目落地實施。用好用活西部開發、統籌城鄉、三峽庫區、內陸保稅港區等各項政策優勢,進一步優化綜合環境,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産業結構升級,力求招商引資再上新臺階。支持市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
(八)抓住一批産品訂單,穩定就業形勢。加強市場引導和政府採購,利用政府投資項目帶動材料設備物資供應,使近年形成的工業生産能力得到有效利用。密切關注農民工返鄉、再就業困難人員等情況,採取多項措施確保就業形勢穩定。
(九)增加一定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按照國家規定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較大幅度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標準,增加農民收入。增加免費中職教育試點區縣,擴大返鄉創業基金,扶持農民工創業增收。推進社保關係市內無障礙轉移,全面實施城鄉合作醫療保險改革。落實好中央低保補助,提高優撫對象、建國前老黨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提高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離休幹部護理費標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及時上調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十)抓好一批關鍵領域改革,維護社會穩定。積極穩妥推進油、水、電、氣、煤等資源要素價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夠真實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係和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機制。儘早謀劃國家即將啟動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好預案準備,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強對接和引導,做好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養老保險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切實做好增值稅轉型改革工作,減輕企業稅負。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工作和權力運行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