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
|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1972年6月5日至16日,113個國家的1300名代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這次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發出了“為了這一代和將來世世代代而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號召。會議因此成為人類環境保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為了紀念斯德哥爾摩會議和發揚會議精神,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建議把大會開幕的日子──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第27屆聯合國大會接受並通過了這項建議。從此每年6月5日就成為保護環境、反對公害的世界性紀念日。 |
|
|
|
曾培炎與環保代表座談:全社會參與 狠抓節能減排 |
在第35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曾培炎在中南海邀請部分環保專家、基層環保工作者、熱心環保事業人士以及來自社區、學校、家庭的代表座談,圍繞污染減排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聽取大家意見和建議。曾培炎強調,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通過全民動員,採取共同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問題,落實節能減排各項措施,解決直接關係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努力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早日把中國建設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馬凱闡述中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基本立場 |
從人類歷史上看,發達國家在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過程中,無約束地、大量地排放了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我這裡有份資料,這份資料顯示,從工業革命開始到1950年,人類由於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的總量中發達國家佔了95%;從1950年到2000年,這50多年來,發達國家的排放量仍佔到總的排放量的77%。因此,發達國家對氣候變化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也應當承擔主要的義務,包括自身因為實現了工業化,你有條件再進一步減少自己的排放,你也有經濟實力,也有義務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 |
|